摘 要:高校一直將畢業生的求職就業問題作為畢業生工作的重中之重。筆者根據多年指導大學生求職就業的工作經驗,總結了畢業生在求職就業中的一些常見問題及加強畢業生安全教育、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心理健康教育和職業道德教育的教育對策。
關鍵詞:畢業生;求職就業;教育
2017年4月《國務院關于做好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就業創業工作的意見》中指出,“黨中央、國務院堅持把就業放在經濟社會發展的優先位置。……面對就業形勢的新變化和新挑戰,必須把就業作為重中之重,堅持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和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高校一直將畢業生的求職就業問題作為畢業生工作的重中之重。在該《意見》的指導下,高校就業部門一直在積極找尋辦法,開拓就業渠道,幫助畢業生順利就業。筆者根據多年指導大學生求職就業的工作經驗,總結了畢業生在求職就業中的一些常見問題及教育對策。
1 高校畢業生求職就業出現常見問題的表現
(一)缺少安全防范意識
高校畢業生在求職過程中經常會出現一些安全問題,如被騙、被盜、發生火災、出現交通事故等等,因而在畢業階段,高校應強調畢業生要加強安全防范意識,注意人身、財產、交通等安全問題。畢業生們只有時刻具有安全防范的意識,才能杜絕各種安全隱患發生。
(二)準備不充分,盲目找工作
高校畢業生在求職過程中經常會出現一些準備不充分、盲目找工作的現象,如匆匆忙忙打印簡歷、海量投簡歷、東奔西跑招聘會、同學干啥我干啥等等。尤其是制作簡歷時,重點不突出,不能很好突出自己的專業性和特長,沒有針對不同企業制作針對性的簡歷等。面試時,心理準備不充分,回答問題時心虛冒汗。這些現象都是找工作準備不充分、盲目的表現。這些現象現在已經是普通高等院校大學生找工作時的常見狀態。
(三)求職受挫,缺乏自信心
高校畢業生在求職過程中,難免會出現簡歷投遞過去后杳無音訊,參加多場筆試而分數還差一點點才進入面試,或者求職面試多次被拒的現象。有些心理素質不好的大學生就變得信心不足、意志消沉,導致消極找工作,甚至會出現心灰意冷,抗拒找工作的現象,這些都是自信心不足的表現。
(四)缺少誠信意識
部分高校畢業生在求職簡歷中“注水”,被用人單位識破,不僅個人名譽受損,而且該畢業生畢業院校的培養質量也受到用人單位的質疑。還有部分畢業生答應單位去面試,可到面試時間不見人。有的找到了工作,甚至與用人單位簽訂了就業協議,可沒干幾天不想干了就突然離開。這些現象說明了現在大學生誠信意識的淡薄。
2 分析高校畢業生出現求職就業常見問題的原因
(一)家庭教育的影響
個體的成長離不開周圍環境對他的影響,特別是其成長的環境。畢業生父母及其親屬的文化素質及認知水平對畢業生的人生發展有一定的影響。父母及其親屬的文化素質及認知水平高,畢業生會受到更多有益的成長教育。成長過程中的有利因素越多,畢業生的綜合素質就越高,在求職就業中出現的不良情況就越少。
(二)學校教育的影響
個人素質的提高,離不開學校對他的培養。學校對大學生的培養方案及教育方式對畢業生的人生發展有一定的影響。學校的教育方式及培養方案適合于畢業生,更加有利于塑造他們的素質和能力,甚至更能挖掘他們的潛能,塑造出更加完善的個體,從而使畢業生在求職就業中出現的不良情況減少。
(三)社會發展程度的影響
社會的發展程度對畢業生的人生發展有一定的影響。社會發展程度越高,可以提供給畢業生的福利待遇越好,就業滿意度越高,畢業生出現頻繁跳槽現象會越少。用人單位需求的崗位數越多,畢業生越容易找到工作,心理壓力越小,在求職就業中出現的不良情況就越少。
(四)個人原因
畢業生個人的努力程度直接決定了其人生發展的前景。畢業生在校就讀期間,勤于耕讀,多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努力提升個人文化修養和綜合能力將在求職就業中展現出更強的綜合實力,找到更好的工作,在求職就業中出現的不良情況也就越少。
3 針對高校畢業生進行就業教育的對策
(一)加強畢業生安全教育
安全問題是高校一直以來都非常重視的問題。在求職過程中,應告知畢業生謹防不法分子騙財、騙色、各種以工作為名義的詐騙、釣魚網站的個人信息泄露及非法傳銷等安全問題。在外出找工作的過程中應注意要遵守交通規則、乘坐安全交通工具,防止交通事故發生。如果在外租房,還應注意安全用電,防止煤氣中毒,防止火災等,避免造成人身傷亡及財產損失。
(二)加強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
在畢業階段,高校應加強對畢業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建議畢業生求職就業時應注意:1. 求職前要做好職業選擇與規劃,切勿漫無目的、瞻前顧后,出現選擇恐懼癥與懈怠現象。要立足于職業發展,先就業再擇業。2. 畢業生要精心準備好求職簡歷、面試材料,調整好心態,積極勇敢地找工作。 3. 同學之間應經常交流求職信息及筆試、面試經驗,相互支持與鼓勵,增強求職的自信心。4. 畢業生找工作思維要開闊,努力實現人生價值。
(三)加強心理健康教育
畢業生面臨求職就業,情緒處于不穩定的狀態,容易出現焦慮、自卑、矛盾,甚至抑郁等心理。因而,在畢業階段,高校應加強對畢業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此時,應該教育畢業生正確認識自我,正確認識社會,學會求職面試技巧,做好職業生涯的規劃,以積極樂觀的心態去求職。當心理狀態出現問題時,要學會找到適當的方式進行排解,不要郁郁寡歡,消極度日。
(四)加強職業道德教育
良好的職業修養是每一名優秀員工必備的素質,良好的職業道德是每一名員工都必須具備的基本品質。畢業生還未正式踏入職場前,高校應加強對畢業生進行職業道德教育,教育他們要做一名“愛崗敬業,誠實守信,辦事公道,服務群眾,奉獻社會”的優秀員工。告知他們要遵守職業紀律、職業規范,維護好自己的職業形象,以自己最優秀的狀態進入職場。
高校只有做好畢業生的就業工作,幫助畢業生順利就業,培養出優秀人才,才能辦好“讓人民滿意的大學”。作為一名高校教師,應不斷總結畢業生就業工作的經驗教訓,探索更多適合當代大學生教育的辦法,從而推動學校就業工作更好的發展。
作者簡介
徐聰聰(1985-),女,漢族,湖北鄂州人,百色學院,講師,碩士研究生學歷,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及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