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現代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給英語教學帶來了巨大推動力。英語信息化教學已成為信息技術發展的必然趨勢。本文以建構主義理論為指導,分析了英語信息化教學的意義,探討了英語信息化教學的實施方案,以提高英語教學的整體水平。
關鍵詞:信息技術;信息化教學;實施方案
現階段我國英語教學面臨著嚴峻的挑戰,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和網絡技術的推廣應用,在全球化的語境之下,傳統的英語教學模式已不能適應現代學生個性化發展和職業發展的需要。教育信息化勢在必行。教育部為推動素質教育并推行現代信息技術在教育范疇應用,在2012年3月頒發了文件《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規劃提出要推動現代信息技術與課程教學相結合,運用信息化教學手段開展教學活動,建立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模式。這一規劃為推動教育信息化改革提供了明確的指導方向,同時也為改革傳統的教學模式,創新教育理念和教學模式創造了有利條件。
1 信息化教學的內涵概念
教育信息化是將信息技術應用于教學活動和教育教學管理當中。(張志遠,2007:14)信息化教學是指在教學過程中將各種信息技術與學科的有效整合,建立一個信息化教學環境,實現一種新的教學方式,既能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能通過“自主、探究、合作”的原則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將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充分地發揮出來,把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課堂教學模式轉變為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新型課堂教學模式。信息化教學強調了以信息技術為主要手段,結合教育理論,充分利用各種信息資源,對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做出科學合理的規劃,使教學與信息化時代緊密相連, 培養出時代所需人才。(秦勤,2015:171)
2 英語信息化教學的意義
教師在傳統英語教學課堂中發揮著主導作用,卻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在教學過程中被動地接受知識,教師因受傳統教學觀念局限加上教學手段單一,致使教學形式枯燥單調,無法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也無法實現教學目標。要改變傳統教學模式中存在的缺陷,為學生創設真實的學習情景,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令他們感受到學習的真正價值和意義,提高動手實操能力,實現學以致用,信息化教學模式應召而至。(王新瑜,2014:140) 信息技術將英語教學帶人了一個全新時代,交互性、共享性、多元性、非線性化、智能化、全球化這些特點,使信息化英語教學過程更加充實飽滿 。(馮霞 ,2013:58)
3 英語信息化教學實施方案
信息化教學要求教師必須打破傳統的教學理念,改變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被動接受的局面,借助信息化教學平臺,使英語課堂呈現出多種教學形式,學生可以充分參與課堂教學活動、 積極參加討論,這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的自主能動性和積極性,強化其自主學習能力,從而增強有效語言輸入和輸出,有利于學習者提高語言交際能力和文化交際能力。英語信息化教學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實現。
1.設計教學方案
教師需明確課程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并以此來設計教學方案。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教學方案,設計出因材施教、符合學習情況的教學方案,通過任務引導,將教學任務在授課之前通過信息平臺發布給學生,如要求學生錄制視頻、音頻、制作PPT、準備presentation等,并向學生提供網頁、音頻、視頻等信息化教學資源。收到教師發布的學習任務后,學生利用信息化平臺資源,查找資料,完成任務,并將學習結果反饋給教師。根據學生的反饋,教師發現學生在自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并根據這些問題調整教學計劃和教學內容。在這一環節中,教師與學生互動互助,教師備課、向學生提出任務,學生完成任務并向教師反饋,教師根據收到的反饋及時調整教學方案,這使得授課內容更具針對性,教學效果更明顯。
2.實施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圍繞內容講解、答疑和歸納總結這三點展開。在這一環節中教師要把握自己的角色定位,明確要求,厘清重難點,根據預習環節中學生的預習反饋來進行授課,并對于學生就預習過程提出的疑問予以引導學生,讓學生自己去找出答案,并引導學生完成對這一教學內容的總結與歸納。教師在這一環節充當著引導者的角色,引導學生去積極主動學習,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并對所學內容進行歸納和總結。這一環節不但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創造性及主觀能動性,形成了自主學習的學習氛圍,而且還造就了學生的合作學習精神與團隊合作精神。教師根據預習反饋調整后的教學方案也在這一環節得以實踐和檢驗,教學效果顯著增強。
3.完善教學評價
信息化教學離不開教學評價機制,這是檢驗教學效果的直接途徑。對信息化教學效果的評價,應著眼于信息化教學活動是否滿足教與學雙邊主體的發展需要以及信息化教育教學發展的需要(劉斌,2013:26)。評價機制應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既包含過程評價,也包含結果評價,尤其應注重教學過程評價而非教學結果評價。在英語信息化教學模式實施過程中,可以使用量化指標來衡量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活動情況,如教師通過利用信息化教學平臺的數據統計來掌握學生使用學習平臺的學習情況,如學習時間和頻率、學習資料的下載次數和訪問次數、參與信息化平臺的討論情況、相關信息化作業的完成情況等,以此來測評學生日常學習基本情況,綜合評價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的表現。這樣的考核更具有公平公正性及透明度,更具說服力,因此能夠提高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增強學習效果及自主學習能力。
4 結語
英語信息化教學打破了傳統教學存在的弊端,極大提高了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促進了知識的內化和吸收,培養了學生的合作精神,增強了課堂教學效果,是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必然趨勢。
參考文獻
[1]張志遠.信息技術與英語教學的有機整合[J].中國教育信息化,2007(5).
[2]秦勤.英語信息化教學改革研究[J].湖南城市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4).
[3]王新瑜 ,劉玉婷.英語信息化教學模式探究—英語全時空移動學習[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4(21).
[4]馮霞.信息化背景下大學英語教學資源優化應用策略研究[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3(6).
[5]劉斌.信息化教學有效性的理論思考[J].現代教育技術.2013(3).
作者簡介
劉曉莉(1981-),女,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為英漢互譯理論與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