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志+毛林+于歡
摘 要:中醫文化是中華文化的瑰寶,是醫院文化的精魂。中醫院是中醫文化建設的主陣地,加強中醫藥文化建設對于中醫院的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中醫文化;醫院;主陣地
注:(本文是省級課題“新媒體時代中醫健康服務機構中醫藥文化宣傳研究(項目編號:2016Q006)”的階段性成果)
中醫文化[1]是中華民族傳統優秀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醫藥學發生發展過程中形成的精神財富和物質形態,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認識生命、維護健康、防治疾病的思想和方法體系,是千年輝煌祖國醫學中的瑰寶。醫院是中醫文化建設的主陣地,傳承和提升中醫文化是歷史賦予我們的重任,突出中醫特色是中醫院文化建設的重點,也是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的需要。
1 中醫藥文化符合醫院文化建設價值體系
1.1 醫院文化的特點
醫院是滿足群眾對健康需求的場所,是醫務工作者為患者提供救助和服務的地方,這就要求了醫院文化“以人為本”。醫院文化是醫院的核心價值體系,醫院文化是指在長期的醫療實踐和醫學科研活動中所體現的物質力量和精神力量的總和[2]。醫院文化建設包含物質文化建設和精神文化建設。醫院的物質文化建設包括就醫環境、建筑綠化、設備設施、工作環境、生活環境等,以及人力資源、技術水平等客觀外在條件[3]。精神文化建設是醫院文化建設的靈魂。醫院精神文化建設在核心價值觀念的指導下,制定規章制度和道德約束,規范了醫療實踐者的行為準則和職業道德。
1.2 中醫藥文化的核心價值觀念
中醫在形成發展過程中,不斷汲取中國古代儒、釋、道等文化的精華。無論是“仁心仁術”、“大醫精誠”的道德修養,還是仁、義、禮、智、信的文化底蘊;無論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拼搏精神,還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的寬容理念等等,都在中醫理法方藥中得到鮮活的體現[4]。中醫講求天人相應,注重醫德。中醫文化孕育于中國傳統文化,中醫的發展變化也深受中國社會文化的影響[5]。對于中醫人而言,為學時就需要抱著鉆研到底的釘子精神,學習上做到“用心精微”、“精勤不倦”,平時亦不能懈怠,延伸知識,博覽醫書,孜孜不倦,以求醫術做到“精微”,全身心地救死扶傷,去偽存真,為患者作出正確的診斷和治療。
1.3 中醫藥文化與醫院文化建設一脈相承
醫院文化建設的目的,就是為了提高醫療質量,彰顯醫院特色,形成醫院品牌,增強醫院競爭力,提高醫院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中醫文化是醫院的基石,良好的中醫文化氛圍,對于中醫院的整體建設,中醫人的精神文明都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傳統中醫文化是醫院構建核心競爭力的重要資源[6]。當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醫院要想更好的發展,必須多方面提高競爭力。醫院的競爭力取決于醫院環境、醫療技術水平、設備設施等硬件,也取決于醫療服務、創新能力等軟實力,前者屬于客觀條件,總有盡時,后者取決于人的主觀能動性,潛力無限。而優秀的醫院文化會讓二者充分融合,讓人、技術、設備協調運作,獲取更大效益[7-8]。醫院文化建設與中醫文化一脈相承,堅持以人為本,以職工為基石, 以患者為中心。以員工為本,維護職工的根本利益,讓員工體會到是醫院的真正主人,主觀能動的發揮出最大的能力,主動為醫院的發展群策群力;才能激發工作熱情,塑造醫院團結協作、勤奮創造的良好精神風貌;才能自覺地用醫院的核心價值觀規范自身的言行,踐行醫院精神,發自內心的愿意為病人服務;才能真正的為病人提供優質的服務。目前,中醫藥文化建設正處在一個難得的發展機遇期,中醫醫院作為中醫藥文化繼承和創新、展示和傳播的重要場所,中醫藥文化建設刻不容緩。
2 醫院文化建設與中醫藥文化協同發展
2.1 中醫理念的醫院物質文化建設基石
醫院物質文化建設是醫院文化的外在表現,它獨特的個性化使醫院形象有利于塑造更好地醫院形象。醫院形象是通過醫院的建筑外觀、庭院造型、內飾風格以及醫院標識等外在符號向社會公眾展示中醫院個性化的特征。醫院在環境形象上充分彰顯中醫文化特色,是展示與傳播中醫文化的重要方式,是在外在形象上有別于其他類型醫院的最佳途徑。醫院可修建仿古休閑亭、游廊,塑造醫藥大師雕像,張貼醫藥楹聯渲染中醫傳統文化氣氛,在院內可綠化場地栽種麥冬、鳳仙花、雞冠花、菊花、桔梗、棕櫚、樟樹等中藥植物,木本、草本錯落有致,花景、葉景四季分明,每種藥用植物立有匾牌介紹藥物名稱、藥用部位、功能主治。建文化墻,將葛洪洗藥池、李時珍嘗百草、孫思邈不分貧貴醫德高尚、華佗五禽戲等有代表性的中醫歷史經典用浮雕形式予以展示。將深受國內外醫藥科技界推崇的李時珍的生以連環畫形式在長廊中向大眾介紹。充分展現了中醫醫院的基本特征,人們一踏進院內就感受到濃濃的中醫文化氛圍。
加強外觀環境展示:在相應展區內展示針灸、康復等多種形式的書籍、各類用具、各種人體經絡模型等,以現場演示、視頻播放、文圖資料、收藏實物等多種手段全方位展示,生動表現了博大精深的中醫傳統技法;并設置針灸、康復體驗區[9]。在醫院治未病或者亞健康病區設立養生保健展區,展廳運用資料、實物、中醫養生影音宣傳資料等,彰顯中醫養生獨特療效。激發群眾對于中醫文化的熱愛與自豪感。同時利用音視頻、平面動畫、三維動畫等多種展現方式,改變以往的被動接受和冗長枯燥的宣傳方式。
2.2 中醫精神展示醫院文化建設的風采
醫院以人為本,方能彰顯中醫精神。以人為本為中醫醫院文化建設的核心,是塑造中醫醫院精神的根本所在。醫院之魂與中醫文化一脈相承,堅持以人為本,以職工為基石,以患者為中心。醫護人員開展中醫特定禮儀活動, 把誦讀唐代名醫《大醫精誠》中有關大醫的要求作為每一名新員工入職時的宣誓內容[9]。以員工為本,維護職工的根本利益,讓員工體會到是醫院的真正主人,主觀能動的發揮出最大的能力,主動為醫院的發展群策群力;才能激發工作熱情,塑造醫院團結協作、勤奮創造的良好精神風貌。
代代薪火相傳,方能發揚中醫特色。薪火相傳的師承教育是中醫長期以來形成的一套特有教育模式,對中醫藥的學習傳承有重要的影響。師承教育具有很多特點,如能培養扎實的中醫藥基礎知識、發揮師徒雙方的積極性、便于學習臨床經驗和學術思想、加強理論聯系實踐、提高臨床能力、重視醫德和文化學習等[12]。中醫的診療活動過程除了需要專業知識外,更需要有一定的技能、技巧。如中醫的望、聞、問、切四診技能,需要通過長期的臨床實踐積累經驗,才能心領神會,得心應手。對于醫院而言,年輕醫生在理論和臨床經驗上較老醫生都遠遠不足,醫院可通過開展“一對一”或“多帶一”、“一帶多”的教學方式,開展多種教學形式,如:跟師上門診、集中授課、病案討論、專家進病房、學術經驗交流會等。同時要指導學員基于臨床,跟師學習,規范采集臨床信息,連接知識點,并且可以利用信息數據技術,實現知識的迅速發現,采用人機結合,以人為主的方法解析結果,總結學術經驗。通過“讀經典、做臨床、跟名師”,使年輕醫師能夠進一步總結消化導師的經驗,達到“青出于藍而勝于藍”[13]。
3 打造中醫文化成為醫院文化建設的品牌文化
醫院要突出自己的品牌和特色,只有形成了品牌文化,才能為醫院的形象刻上深深的烙印,成為醫院的標示和名片。因此,醫院要在中醫這個大品牌的基礎上,狠抓中醫文化建設,推動醫院健康持久的向前發展。
綜上所述,醫院文化建設與中醫文化的融合是一項系統的、長期的工作任務,以人為本,多方宣傳,品牌效應。醫院的文化建設成為中醫文化的主陣地需要我們不斷探索實踐,不斷地創新發展,只有這樣才能促進醫生增強為人民服務的責任感, 更好地為人民健康服務,為推動社會協調發展,構建和諧社會作出貢獻。
參考文獻
[1]吳佐忻,張建中.中醫藥文化是文化寶庫中的瑰寶[N],中國中醫藥報.2007-04一11(04).
[2]李麗華,蔡永生.醫院文化研究之我見[J].醫學與哲學,1995,16(7):337-340.
[3]顧洋菲.淺談中醫院文化建設與意義[J].西部中醫藥,2015,28(12):56-57.
[4]馬伯英.中國醫學文化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5]滕野,張宗明.中醫院中醫藥文化建設探討[J].中國醫藥導報,2015,12(28):72-76.
[6]朱宣諭.弘揚中醫文化精髓提升中醫院競爭力[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0,18(4):303-304.
[7]張秀榮.中醫與中醫文化的動態特征[J].西部中醫藥,2014,27(10):39-41.
[8]王曉榮.對中醫院中醫藥環境文化建設的思考[J].西部中醫藥,2014,27(2):62-64.
[9]黃錚.中醫醫院文化基地建設探索[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6,0(15):110-112.
[10]趙國梁.注重創新不斷加強中醫醫院文化建設[J].江蘇衛生事業管理,2013,24(6):142-144.
作者簡介
袁志(1979-),男,漢,四川成都,本科,助理研究員,畢業于重慶師范大學,就職于四川省中西醫結合醫院,研究方向新媒體傳播。
毛林(1981—)女,漢,四川成都,本科,主管護師,畢業于西昌學院,現就職于四川省中西醫結合醫院
于歡(1983-),女,漢,四川達州,碩士,科員,畢業于西南大學,就職于四川省中西醫結合醫院,研究方向新媒體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