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偉
摘 要:我國現階段的休閑體育項目主要為西方競技、休閑體育項目,從農耕時代萌芽發展而來倍受中華文化底蘊滋養、包含著民族文化內涵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發展并未獲得應有的發展空間,實現自身的修身養性的休閑性價值,滿足當代人們日益增長的精神生活的需要。在休閑消費時代,基于順應時代發展趨勢與滿足大眾休閑體育消費需求的條件下,繼承和發揚出本土的民族傳統體育中應有的休閑性價值,為其構建出符合自身價值屬性的發展路徑對我國民族文化的發展有著重要意義。
關鍵詞:民族傳統體育;休閑性;價值延伸;路徑選擇
休閑是伴隨著人類文明發展的一項活動,休閑并不是現代社會的新興產物,而是伴隨著人類社會發展亙古不變的生活內容。“只有當人充分是人的時候,他才游戲,只有當人游戲的時候,他才完全是人。在這個充滿競爭的社會中,人的本性正被異化,人需要在休閑時間里找回人的本性,休閑體育所給予人們的正是人們所需要的,休閑體育成為人們生活的一部分也就成了必然的選擇。”[1]偉大的德國思想家席勒早在200多年前對休閑體育提出此觀點。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變遷、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也隨之變化。在物質生活的基本需求得以充分滿足的條件下,人們開始不斷追求更高層次精神生活的享受和發展需求。在社會經濟的進步發展和人們觀念意識的轉變的推動下,休閑體育的發展進入一個全新的蓬勃發展時期。在形式豐富多樣可供人們選擇的休閑體育項目中,大量的西方休閑體育項目強勢占領大眾的余暇體育項目,對我國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生存空間造成了前所未有的沖擊和的擠壓。
1 民族傳統體育的休閑性
在大眾休閑體育開展的熱潮中,我國民族傳統體育的休閑性價值日趨明顯。我國民族傳統體育中不僅有頗具休閑性的民俗游戲還包含有大量科學健身的運動項目,導引養生功、太極拳、健身氣功等有益身心健康的非競技性項目。原始的樸素和諧的理想、中和融通的精神決定了中國古代傳統體育的競技性呈現出一種完全不同于西方的那種帶有強烈刺激性的形式,如太極拳、健身氣功等。[2]民族傳統體育中除了修身養性的內養術之外更有健身養體的武術、摔跤、押加、高腳競速、踢毽等強健體魄的外練性項目。在不同地域的各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中更有著民俗習慣各異傳統節慶體育項目,有如蒙古族的賽馬、傈僳族的刀桿節等。基于當下大眾更加注重身心享受的需求,在休閑項目的選擇上也更加注重休閑性與趣味性的相結合,民族傳統體育中的多樣趣味性的特征能夠滿足當下人們對于個性化的追求。
中國民族傳統體育文化中注重以“禮”始以“禮”終,講究“未曾習武先習德”;追求動靜結合的修身養生,兼顧內外兼修、天人合一的養生功效。著名的體育人類學家胡小明先生說:“當西方文明不能解決人類種種困惑和沖突的時候,當西方體育在‘更高、更快、更強的追求下,伴隨著利益的驅動而嚴重異化的時候,代表東方文明的悠閑精神將為人類身體文化的發展提供積極導向。”休閑已經無處不在的滲透在當今的日常生活中,體育文化更是成為人們休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組成部分,潛移默化的影響著人們的生活方式。其中不斷衍生出的社會文化以及隨之演變的價值觀,推動著人們對自身生活娛樂方式和生命質量的愈來愈高,運動健身需求成為現代人所必需的生活方式,“以武術、養生導引氣功、民間傳統體育游戲和少數民族體育活動等為主體構成的中華民族傳統體育進入休閑的行列,被人們所矚目。”[3]
民族傳統體育植根于中國傳統文化的沃土之中,汲取了中國傳統文化之精華,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文化特點,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天人合一”的和諧休閑價值觀以及內外兼修的辯證全面發展的思想。符合社會變遷下休閑時代中,人們對于體育多元化的需求,從而使其能夠在休閑體育發展的浪潮中尋求自身的發展路徑與生存空間。同時憑借自身特點在休閑社會中逐步占據更為重要的地位,成為人們休閑娛樂的積極方式,毋庸置疑的是在休閑時代中我國傳統體育的休閑價值不可小覷。
2 民族傳統體育休閑價值延伸
隨著進入知識經濟和數字化時代,人們已經逐步從繁重的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在所擁有的越來越多的余暇時間中學會如何休閑是當下亟需解決的困惑。當人們面對豐厚的物質生活里人際關系的冷漠、激烈競爭中的巨大壓力、余暇時間里的孤寂等等一系列現實問題,人們的生活中開始爆發層出不窮的“富貴病”、“文明病”“心理疾病”等等現代病。為了緩解和調整病態的社會現實,休閑體育已成為人們日常生活和社會發展中必不可少的現實需要。休閑體育可以滿足不同群體健身塑性、娛樂、競賽、消遣放松、社交、探新尋奇和尋求刺激等休閑需要,[4]讓人們更深層次的挖掘和豐富生命的意義。
中國古代文化中,休閑和余暇是密不可分的,我國傳統文化中的“依木而休”正是順應自然的休閑觀念。前有老子的《道德經》、莊子著的《逍遙游》,后有陶淵明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閑情雅趣,其中無不映透出古代先賢們恬靜愜意的生活情趣、修身養性的生活態度。從“心靜體閑”中實現個人修身治國的宏偉報負。近代以來,由于社會經濟文化水平的落后,導致我國對于休閑體育的相關研究滯后、起步較晚。隨著經濟水平的提高和社會結構的變遷,人們對于休閑體育的認識、健康概念的認知、健身方式的選擇已經開始轉變,休閑已經成為大眾日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人們已經開始高度重視休閑體育的相關內容。于光遠認為:“玩是人生的根本需要之一,要玩的有文化,要有玩的文化,要研究玩的文化,要掌握玩的文化,發展玩的文化。”[4]他用了幾句通俗易懂的語言言簡意賅的闡釋了休閑思想的含義,其中休閑意識又與人們所在的生活環境、社會文化、社會主流意識形態、價值觀念等因素息息相關,因此社會發展的不同時期也有著與之相對應的休閑體育的理解和特有的表達方式。
現代英國哲學家羅素[5]認為:“中國至高無上的倫理品質中的一些東西,現代世界極為需要。這些品質中我認為和氣是第一位的,這種品質若能為全世界采
納,地球肯定會比現在有更多的歡樂祥和。”日本學者溝口雄山[6]先生也強調:“應將中國思想中作為深厚的傳統而積聚下來的仁愛、調和、大同等道德原理作為人類的文化遺產向全世界展示出來”,應該說這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對當下社會現實的睿智啟迪,是古代先賢給予我們的寶貴財富。我們應該在多元文化碰撞交融的今天,為民族傳統文化爭取更有力的話語權。
我國的民族傳統文化中包涵著豐厚的體育文化資源,其中不乏各類頗具健身價值和娛樂精神的體育活動,這些在植根于中華文化沃土中民族傳統體育文化資源,一方面能夠滿足現代人們對于健身養生的健康需求,另一方面還可以滿足當今快節奏的生活中的精神文化的需要。民族傳統文化資源與現代化的體育文化資源相結合,進行一定程度的改革和創新,能夠充分滿足現代人們對于健康生活和精神文化的消費需求,也可以從根本上提升我國民族傳統體育的文化認同和文化自信。
參考文獻
[1]袁劍龍.休閑體育與我國民族傳統體育的發展[J].平頂山學院學報,2007(10).
[2]牛曉梅,張瑞潔.中華民族傳統體育在休閑時代的發展趨勢[J].體育文化導刊,2008.
[3]盧峰.休閑體育學[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5:7-98.
[4]于光遠.吃?喝?玩——生活與經紀[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6):248-254.
[5]羅素.中國問題[M].秦悅,譯.上海:學林出版社,1996:10-13.
[6]馬文國,邱丕相.文化的自信:傳統武術的希望[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06,23(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