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福建壽山石雕歷史悠久,經南北朝、唐宋明清歷代藝人不斷創新發展,給壽山石雕注入了強烈的藝術魅力,積淀了豐富的文化內涵。賞析1966年1月在福州金雞山南宋嘉定元年墓中出土的壽山石朱雀,從壽山石朱雀的創作背景和工藝特點方面剖析其文化淵源和藝術成就,并得出了結論:應當著重在文化內涵方面學習借鑒古代藝術精品,增加壽山石雕的文化價值,創作出更多反映當代文明的藝術作品。
[關鍵詞]壽山石雕;代表作品;神鳥朱雀
福建壽山石雕被譽為“榕城三寶”之一,是中國玉石雕刻百花園中的奇葩,在海內外享有盛譽。壽山石雕是以福州市北郊壽山村出產的壽山石為原料,經過精雕細刻而成的工藝品。壽山石雕歷史悠久,目前發現最早的壽山石雕刻品,是1965年福州閩江南岸桃花山南朝墓葬出土的圓雕壽山石小石豬,距今已有1500余年歷史了。在不斷的發展演進中,壽山石雕逐漸形成了獨特的審美特征和藝術價值。
壽山石雕作品的藝術鑒賞往往從造型藝術、色彩藝術、刀法藝術、技法藝術等方面進行。壽山石是優質的葉臘石,富有光澤、脂潤如玉的石質原料成為雕刻工藝品的首選。依石質色象分為田坑、水坑、山坑三大類,三類中又可分出一百多個品種,每個品種各有特點,或五色相映,光彩四射,或質地溫潤、色彩斑斕,不同種類給人不同的藝術享受。除了石料色彩、質地和紋理上呈現出的千姿百態外,還需要創作者依石造型,這往往也是作品能否成功的關鍵,因此壽山石雕有“一相抵九工”之說。
本文主要對1966年1月在福州金雞山南宋嘉定元年墓中出土的壽山石朱雀進行藝術淺析。
一、作品背景
朱雀為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四象之一,也是上古四大神獸之一。根據五行學說,它是代表南方的神獸,代表的顏色是紅色,代表的季節是夏季。在二十八宿中,朱雀是南方七宿(井、鬼、柳、星、張、翼、軫)的總稱。道教興起后,朱雀為道教南方七宿星君、四象之一。朱雀在壽山石雕中是比較常用的題材,成品有石章石俑等,南宋壽山石朱雀正是這一常見題材的反映。從現在看到的古代壽山石雕作品來看,南北朝時期的壽山石雕多為墓葬品,題材多為生活起居用品,唐代時期伴隨著佛教的興盛和發展,壽山石雕多為佛像、香爐及念珠之類的佛具,這時壽山石雕文化開始外延伸展,在創作中也零星涉及一些世界觀、人生觀的東西,壽山石雕藝術開始承載更多的文化內涵。到了宋代,壽山石雕大體上還是扮演著陪葬俑及佛具的角色,只是雕刻內容開始多樣化,從出土史料看,宋俑有龍、虎、蛇、龜以及六畜等動物俑,形象生動,頗具寫實作風,人物俑有文俑、武俑、老人俑、女人俑等,其體態雍容豐腴,曲線明顯柔和優美。很顯然宋代壽山石朱雀為此時較典型的動物俑,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
二、工藝特點
現代壽山石雕工藝工序大致為打坯、鑿坯、修光,雕刻技法大致有浮雕、鑲嵌、鏤空等,表現形式則多種多樣,有傳統的圓雕、鈕雕,雕風精細,力求形態逼真,有薄意雕刻,刻層很淺,創作講究中國畫理、筆墨韻趣,具有國畫與雕刻特點,甚至還借用西方油畫透視技法,表現光線明暗對比,奇巧絕倫,不一而足。相較現代壽山石雕的藝術形式多種多樣,宋代壽山石雕創作相對比較單一,題材多為動物和人物,作品也以寫實為主,兼具一些夸張的藝術表現形式。觀賞南宋壽山石朱雀可以發現,該作品刻工簡樸,刀法洗練,朱雀翹首蹲坐,凝目遠視,形象生動。以極簡的刀法刻畫羽毛紋理,刀法簡練渾厚,紋理疏密有致,運刀手法多樣,既有側刀,也有逆刀,每一刀的深淺、徐疾和弧度的變化,體現出豐富而微妙的藝術效果,最終刻畫出朱雀氣勢高傲,似有睥睨天下之感,且朱雀整體造型古樸,結合朱雀的神態表現,給人以獨特的藝術感受。
壽山石雕已由古墓葬陪葬物極為簡練的技法,發展為現代精細的高浮雕、鏤空雕、透花雕和圓雕等工藝水準,并融合各種傳統技法,且逐漸與脫胎漆器、象牙雕刻相結合,制成各種工藝作品。我們賞析南宋壽山石朱雀,從中獲得的技法啟發可能不多,但是我們從中可以看到壽山石雕的發展演化。我們還應當看到,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文化與審美,南宋壽山石朱雀雕刻工藝不但承襲了先人的技藝,還吸收了唐、五代陶俑雕塑的造型風格,明顯有唐的遺風。通過觀察對比唐五代的陶俑雕塑作品,我們可以更強烈的看到這點。
南宋壽山石朱雀通過極為克制收斂的刀法,通過粗獷渾厚的藝術表現形式,傳神的表達了朱雀這一南方神獸的特點,給人非常獨特的藝術享受。現今新老藝人們一起創作、研究,互相取長補短,大大地拓寬了創作的路子及思想的境界,同時在傳統的基礎上汲取其他美術的長處,擴大了題材內容的領域,技藝與素養都大有長進,使壽山石雕藝術有了突破性的進展,使壽山石“實踐文化”進入一個新的境界。但于此同時,我們也應當看到,當下的壽山石雕作品題材內容還是比較單一陳舊,大部分是新瓶子裝舊酒,沒有脫離動物、人物、佛教用具等范疇,這與我們高超的石雕技藝是不相適應的。政府選送藝人到美術院校深造,藝人們在美院中接受藝術熏陶。藝術境界得到提升。但是文化是需要時間長久“溫養”的,藝術作品沒有文化的內涵是缺乏生命力的,這也正是本文賞析南宋石雕朱雀后,有感于現今壽山石雕技藝突飛猛進和文化內容停滯不前的矛盾中,最想說的話。
[作者簡介]
王廷能,又名王文龍,1980年出生于福清,1996年跟隨家里長輩學習壽山石雕刻,后來跟全國技術能手,省工藝美術大師鄭則評老師學習。現為高級技師、中國青年玉石雕藝術家、福建省壽山石交流協會副會長、臺灣中華印石藝術收藏協會顧問、福州壽山石行業協會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