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惠安木雕的傳承面臨著各種困擾,如果不積極應對這些困難,這個傳統的工藝有可能漸漸消失在我們的視野中。作為新一代的木雕藝人,繼承傳統工藝的精神、守住傳統工藝的技法是義不容辭的。
[關鍵詞]傳承與發展;惠安木雕;藝術特點
惠安木雕藝術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隨著人類文明的產生而產生,隨著建筑裝飾構件與佛像的制造而產生。隨著歷史的發展,木雕藝術漸漸融人了歷史的烙印與文化的韻味,形成了中國獨特的藝術文化。事實上,作為中國非物質遺產,惠安木雕項目已經成為福建木雕象征性的代表,而在市場低迷的情況下,我們更要將木雕的文化內涵挖掘出來,追溯它的歷史脈絡,將它的文化展現在世人面前,為惠安木雕開啟新的篇章。
一、惠安木雕的歷史起源
木雕已經有了幾千年的歷史,即使朝代不停的替換,木雕的文化也沒有因此斷絕,其中一些經典之作依舊流傳至今,并成為了當今木雕藝人學習與模仿的樣板?;莅材镜袷窃谥袊镜襁@個大環境下延伸出的新概念,因不同地域形成了它獨特的工藝特征。
有關惠安木雕最早的記載是在唐代,當時的政治文化中心逐漸向南移動,這便成為惠安木雕發展的一大契機。唐朝時佛教盛行,原本簡樸的木雕建筑也因此開始精雕細琢,一些精致的雕琢也出現在了各個細節當中,所以佛像雕刻也成為惠安木雕的鮮明特點之一。到明清時期,惠安木雕工藝發展進入了鼎盛時期,臺北龍山寺惠安崇武的藝匠王益順設計制作的藻井,斗呈方形,棋呈長條狀。網目斗棋是每兩組斗拱呈45度搭接,連成一片用來支撐屋頂,綿密如網、華麗耀眼且有防震作用。
吊筒又稱垂花,可支撐檐梁,常雕成吊籃或垂花;豎材位于吊筒外側,可遮飾榫接處,此處雕成“老子騎牛”。是臺灣寺廟首次出現的做法。其建筑結構至今結構專家還在探索。新中國成立以來,惠安木雕得到了空前的發展,木雕藝人也意識到必須在傳承的基礎上進行創新,如黃泉福大師以彌勒為題,創作了一系列有關彌勒的作品,在國內外雕藝市場熱銷,帶動了相關產業的發展。
惠安木雕的題材與類型分為很多種,從最初簡單而富有神秘色彩的造型到后來精致的鑲嵌、雕花等上百種工藝;題材上也從原本的神鬼傳說到生活場景寫實。古代的一些有趣的小故事就有不少是通過木雕的形式流傳下來的,同時,一些神話故事也在木雕藝術上演繹得熱火朝天。
木雕精湛的工藝,源遠流長的文化內涵獨具特色?;莅材镜窭^承了中華木雕的深厚底蘊,這個古老而精湛的技法在時光的洪流中顯得愈發珍貴與精彩,在當今時代充斥著各式各樣的文化,木雕總是能散發著它獨特的魅力與風格特點,這也是惠安人的智慧所在。惠安人總能將古老的文化毫無違和感的融人現代的時尚元素、結合當代的審美特色,使這個來自遠古的雕刻藝術時刻散發出屬于它的獨特生命力。
二、惠安木雕的藝術特點
惠安木雕厚重的文化底蘊來自歷史的積淀。一代又一代木雕藝人的絕活在如今的木雕工藝中熠熠生輝。在木雕工藝的傳承中,無論是建筑上的雕梁畫棟,還是各類精致的佛像雕刻,都能發現這些木雕工匠的身影。
惠安人民憑借著自己的勤勞與智慧,把木雕行業發展成為了惠安當地的“活化石”,迄今為止已經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恃點,并在中國木雕界獨樹一幟。筆者在這里總結一下惠安木雕的幾個特點:首先是人們常說的“精微透雕”,惠安鄭君亮的木雕屏風、花卉、人物等工藝品已經十分精妙生動,所雕刻的人物神情自然、形態各異,無論是衣紋,還是造型上都堪稱一絕。其次是題材的豐富,惠安木雕所覆蓋的題材面十分廣泛,包括宗教信仰、神話故事、歷史傳記、當代生活常態以及一些生活中常見的花鳥場景之類,只要是人們能接觸到的內容,都會被木雕藝人當做木雕的創作題材。這也是這項工藝一直以來都能流傳下來的原因,木雕作品上刻畫的內容都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或涵蓋了生活常態或緊密聯系人們的精神需求。這些豐富的雕刻題材,不僅滿足了人們的審美需求,也為木雕藝術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平臺。第三是造型優美,合理的構圖往往能使作品看上去飽滿而富有生命力,如果作品每個部分的比例都恰到好處,那么作品就會給人以舒適、井然有序之感。無論是大型建筑上的雕刻,還是小型物件上的雕琢,都要做到有條不紊,充分利用木材來進行“敘述”,將雕刻藝術想要表達的內容以“故事”的形式平鋪直敘在觀眾面前。木雕工藝創作過程中要注意虛實結合、主次分明,突出層次感,追求畫面結構上的變化,以靜繪動。最后是木料上的把關,惠安木雕所選用的材料有很多種,如海南黃花梨、印度小葉紫檀、酸枝之類的昂貴木料,這些木材通常具有材質細膩、紋理清晰、不易變形等特點,同時還有一定的藥理價值,可以緩解不少疾病,如失眠之類的問題。
惠安木雕在發展的過程中漸漸創出了自己的風格,塑造出了自己的藝術特點,促使木雕產業迅速發展,形成一道獨特的民間文化景觀。
三、惠安木雕藝術的傳承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中國的改革開放帶動了經濟和貿易的發展,手工業也漸漸發展起來,但使得機械化也迅速發展起來。機械化正以飛快的“量”來趕超傳統工藝的“質”,它正逐步替換著手工業的市場,用最快速的生產方式帶來經濟上的盈利。而雕刻技法的高難度也讓木雕行業面臨失傳的風險,木雕的技法不易掌握,如果想創作出精致的木雕藝術品,創作者必須有幾十年的功力。如沉香這樣的高昂木料具有不規則的特性,所以要求雕刻者要心思慎密,而且沒有十年的時間是無法出師的。除此之外,木雕的技法也較為繁雜,尤其是惠安木雕中著名的“精微透雕”,精湛的技法下是木雕藝人辛勤的見證。如今的社會上充斥著各式各樣的行業,年輕人面對太多的選擇,即使是對木雕有一定的熱愛,也不一定能沉下心來堅守這項工藝。在創作的過程中,常常只有作者一個人獨自面對木材,將自己的語言通過木雕來表現,不少年輕的藝人就是因為無法忍受這種孤獨與枯燥,最后不得不放棄這項工藝。
除學習的過程漫長之外,木雕工藝品的創作過程也要耗費不少的時間。如作品《琴棋書畫女系列》就用了很長時間才完成,從構思、設計,再到創作,每一個環節都要小心翼翼,亭臺樓閣、云卷云舒,要求作者對每一個細節都得拿捏精準,無論是大局上,還是細節上都要面面俱到,所以木雕藝人要善于觀賞生活中的事物,并要保證有足夠的耐心。
綜上所述,惠安木雕的傳承面臨著各種困擾,作為新一代的木雕藝人,必須繼承傳統工藝的精神,為惠安木雕的傳承與發展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