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潮州木雕的題材大致可以將其分為倫理教化、祈福納祥、程式化紋樣以及地域性題材等四類。這四類題材所具有的藝術特色,是潮州木雕技藝與道德、祈愿、傳統、文化相交融的最好表現。
[關鍵詞]潮州木雕;木雕題材;藝術特色;地域文化
潮州木雕是潮州地區一項名聲在外的民間雕刻藝術,是潮州文化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它主要用以建筑裝飾、神器裝飾、家具裝飾、案頭裝飾等,經精雕細琢后貼上純金箔,顯得金碧輝煌,又稱潮州金漆木雕。
潮州木雕的題材大致可以分為倫理教化、祈福納祥、程式化紋樣以及地域性題材等四類。倫理教化是潮州木雕中最具精神教化意義的題材,這類題材主要通過歷史故事、戲曲故事、神話傳說等內容,弘揚人倫之軌、儒家之禮;祈福納祥則是表達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期許,內容包括功名利祿、多子多孫、招財進寶、福壽延綿等;程式化的紋樣包括各種博古圖案以及常見的紋飾如萬字紋、夔龍紋、云雷紋、方曲、卷草、回紋、拐子紋、冰裂紋、步步高、菱花、柿紋等;而地域性題材是潮州人對現實生活的表現以及對自己生活環境中所見事物的描繪,這一類題材最能體現潮州文化特色。下面,本文將逐一探析這四種潮州木雕題材的藝術特色。
一、倫理教化類題材
潮州木雕的倫理教化式題材,多取自《封神演義》《三國演義》《隋唐演義》《西游記》《水滸傳》《紅樓夢》《聊齋志異》等家喻戶曉、膾炙人口的故事,這些故事中有許多為人們所喜愛的人物形象,他們經常被雕刻匠師們反復地表現在木雕藝術品上。這種木雕作品,用木雕表現出生動的人物形態以及故事場景,進而將歷史故事再現,把故事中的倫理道德呈現出來,讓人通過視覺感受領略其文化內涵。例如,以“三英戰呂布”為題材的木雕,再現了劉、關、張與呂布交戰時的震撼場面,傳遞出一種“天下興亡匹夫有責”“英勇善戰”的文化精神。從藝術層面來講,倫理教化類題材的潮州木雕,是通過木雕對道德精神進行傳承,將道德與藝術進行有機融合。
二、祈福納祥類題材
潮州百姓有崇佛信神的習俗,逢年過節有各種祭神活動,同時還要敬拜祖先。各種民俗活動大大地促進了潮州木雕的發展,因為潮州木雕既可以體現在各種祭神用器上,同時也可以將各種神明通過木雕表現出來,這些與崇佛信神的習俗是息息相關的。在這類題材中,向神祈求功名利祿、多子多孫、招財進寶、福壽延綿等,是最常見的。因此,在潮州木雕中,也有很多與之相關的作品。例如,“福祿壽”“觀音送子”“財神到”等題材,都經常被潮州木雕體現。特別是潮州木雕的特色作品“蝦蟹簍”,它通過木雕表現了蝦和蟹人簍的場景,寓意是“大豐收”,道出了老百姓最大的心愿。同時,這款作品還很好地表現出潮州木雕“通雕”的技藝,徑路清晰、層次分明、立體式地呈現出栩栩如生的豐收畫面。從藝術層面來講,這是通過木雕技藝,將人們的美好祈愿很好地表現出來,將精神上的期盼轉化成實實在在的藝術作品,這種作品,既體現了藝術之美,也體現了精神之善。
三、程式化的紋樣類題材
這類題材可以說是比較基礎、比較普遍的木雕作品,但它卻是很考驗木雕師的作品,因為它比較普通、很常見,所以,要從這種題材中雕琢出精彩的作品,沒有長年累月的技藝沉淀,是做不到的。從藝術層面來講,程式化的紋樣類題材有寫實、寫意、變形等表現手法。設計紋樣不僅題材要新穎、藝術上要靈活多變,還要結合雕琢物的用途等因素。中國傳統的紋樣是中華民族文化藝術的組成部分之一,反映了典雅的東方藝術特點。
四、潮州地域性題材
此類題材與潮州人民的生活息息相關,是潮州各種生活氣息在木雕技藝上的表現,它們很好地展現出潮州人對現實生活的熱情和希望,同時也是外界的人了解潮州人及潮州文化的直觀途徑。廣濟橋,俗稱湘子橋,是潮州民間藝術中特有的地方題材,更是潮州的地標型建筑,在不少潮州木雕作品中,湘子橋的風光都體現在其中,這就是濃濃的潮州風味,同時,與韓愈治潮相關的題材也是潮州木雕的傳統佳作。從藝術層面來講,這就是木雕藝術對地域文化的傳承與延續的最好體現。
[作者單位]
廣東省潮州市樂藝坊木雕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