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人類社會幾千年來的發展和進步,人類文明勞動成果也日漸增多,知識水平和科技水平也在不斷提高,整體生活質量也得到了較大的提升。壽山石雕是中國傳統的一門雕刻藝術,也是現今社會獨具特色的一項人類歷史文明發展的成果。壽山石雕是將傳統雕刻和案上雕刻漸進性結合起來雕刻人物或動物對其進行寫實的一門雕刻藝術,其存在和發展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瑰寶,也是現代社會應該予以繼承和發揚的傳統藝術。對壽山石的人物雕刻工藝進行了簡單的分析和研究,希望可以為研究壽山石雕刻藝術給予參考。
[關鍵詞]壽山石;人物;雕刻
壽山石雕是我國幾千年文明發展的寶貴成果,也是我們中華藝術發展至今的珍貴結晶。作為我們歷史文明演變的重要載體,我們勢必要將壽山石雕刻繼續發展和傳承下去,使之被更多的人接受和認可。所以,本文對于壽山石雕的雕刻工藝進行了研究和分析,并從石料、雕刻內容、雕刻特點等多個方面對其進行了分析。我們希望,可以通過這樣的分析增加石雕愛好者對壽山石雕的了解和認可,從而促進壽山石雕的發展和傳承。
一、壽山石雕刻工藝簡介
1.壽山石的選擇
壽山石是出產于福州北部山區以地開石和珍珠陶石為主要礦物成分的一種礦石,因其硬度的適中和色澤的獨特性而被人們廣泛應用于雕刻之中,漸漸聞名于世。就壽山石的自身屬性來說,它是典型的彩石大類的巖石亞類,約有100多種不同的品種。
壽山石與其他玉石一樣,可以分為籽料和山料。壽山石的籽料常被稱為獨石,多是從山坡、溪底、稻田里挖掘開采出來的,并在自然界礦石脫落后埋藏于土中形成的卵石。在人們的常識中,我們通過壽山石的開采位置而被分為田黃石、芙蓉石、旗降石、老嶺石等多個品種。而根據我們的傳統習慣,我們往往會將壽山石分為“田坑”“水坑”“山坑”三大門類。在進行壽山石雕刻的過程中,我們會根據所需雕刻的內容而選擇不同類別、不同品種的壽山石,通過壽山石的透明度、油潤度、色澤度來展現所要雕刻的場景,極盡真實地展現雕刻內容。
2.雕刻工藝介紹
壽山石的雕刻工藝與傳統的雕刻工藝不同,因為壽山石本身的硬度只比指甲硬一點,是極容易被雕刻的。現代的壽山石雕刻工藝將多種雕刻工藝進行合理的結合,采用浮雕、圓雕、鈕雕等多種方法對壽山石進行雕刻,也會將傳統的人工雕刻和機器雕刻進行適當的結合,力圖將傳統工藝和現代技術相結合表達出最真實的雕刻場景。其中,鈕雕的雕刻工藝最為特殊,也最為重要。鈕雕技法是常用于印章雕刻的一種技法,距今已經有3000多年的歷史。在壽山石的雕刻中,鈕雕技法的應用可以將雕刻的內容更加豐富的展現,也可以將雕刻內容進行更為美觀和精致的展現,使壽山石在動物,特別是小動物方向的雕刻展現更為突出。
在這樣的雕刻技藝下,人們往往很容易就可以通過壽山石來展現雕刻的生命感、動感、力量感和獨一無二的真實感。就壽山石雕刻來說,我們可以通過這些極富特色和藝術性的雕刻展現雕刻內容的外部形象的同時也可以將其所要表達的藝術美感進行淋漓盡致的展現,達到“雖有人作,宛白天然”的藝術效果,為后世留下精彩的雕刻藝術作品。
二、壽山石人物雕刻簡介
1。壽山石的種類特點
壽山石的種類有很多,也因為其多種多樣的糕點而被人們劃分了多種類別。我們就其石皮的顏色的不同,可將壽山石分為黃皮、白皮、烏鴉皮(黑皮)和透明皮四種。其中,黃皮和烏鴉皮較為常見,而白皮和透明皮則較為罕見,但是,必須強調的是,壽山石絕不會出現藍色、紫色等石皮。
黃皮壽山石就是外皮表現為黃色的壽山石,這種黃色有的是濃烈到遮蓋其內部黑色的黃色,也有的是一些淡淡的黃,不濃烈卻有別樣的味道。值得注意的是,我們在現實生活中會有一些人將白皮壽山石和黃皮壽山石進行混淆。雖然這二者有一定的相似,產地也極為靠近,但其還是有本質上的不同。白皮壽山石其內部一定是極為明艷的黃色,而淺黃色的壽山石其內部則較為渾濁。烏鴉皮的壽山石主要分為兩種,一種為灰黑色烏鴉皮,另一種為帶綠色的烏鴉皮。這兩種烏鴉皮的壽山石質地較為復雜,但卻極富油潤性。我們還偶爾會將表皮凹凸較大的烏鴉皮壽山石稱之為蛤蟆皮壽山石。
2.壽山石人物雕刻與傳統雕刻的比較
傳統的雕刻藝術中,人們多為寫意派的雕刻風格,是期望通過人物的動作描寫和場景襯托來表達所要表達的意境和場景。而我們的壽山石人物雕刻則是通過寫實的雕刻方式,通過人物神情、動作的細節描寫來展現人物的性格和神態,以及展現人們的真實生活狀態。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講,壽山石人物雕刻更注意細節方面的刻畫和雕刻,刀法細膩精湛,可以讓我們更為直觀和清楚地了解人們當時的生活狀態和生活水平。
壽山石的人物雕刻與傳統雕刻很大的不同點在于石料的選擇。傳統的雕刻對于石料往往只是對于大小、質地有一些入門的要求,但是人物雕刻對于石料的要求更為嚴格一些。它不僅要求壽山石的質地、透明度,還要求壽山石的內部質地和油潤程度,只有符合要求的石料才能雕刻出符合要求的人物雕刻作品,才能細致地展現壽山石人物雕刻作品所要展現的意境。
三、壽山石人物雕刻工藝分析
1.壽山石人物雕刻特點
在常見的壽山石雕刻中,最普遍的主體就是動物和人物,特別是壽山石的人物雕刻,以其細節的細致篆刻和場景的再現而深受人們的喜愛。壽山石的人物雕刻注重寫實,往往從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小細節人手,通過細膩的雕刻和人物的描寫來展現現實生活中人物的真實情態和動作。展現各個時代人物特點。另外,壽山石雕的人物雕刻講求人物神情的描寫。這種細節的神情描寫是采用圓雕和浮雕相結合的方式,在角度和方位等多個部分達成統一與和諧之后,用最簡潔、最精煉又最具鮮明特色的手法來對人物神情進行細致的刻畫,將壽山石人物雕刻的特點發揮到極致。壽山石的人物雕刻對人物的細節描寫和神情刻畫是我們當今時代各項雕刻藝術中最為主要的雕刻技術,也是最應該繼承和發展的傳統雕刻技術之一,這種獨到的藝術形式不容小覷。
2.具體壽山石雕刻作品賞析
就《五香臭豆腐》這一作品來看,雕刻中描寫了一個小小的臭豆腐攤邊,攤主老伯將做好的五香臭豆腐遞給一旁垂涎欲滴的小女孩,旁邊小女孩的媽媽正用充滿寵溺的表情看著小女孩。在這件作品中,我們既可以看出小女孩對臭豆腐的渴望,也可以看出母親對孩子的寵溺和攤主表情上的和善。另外,在這個作品中,我們也可以很容易地觀察到小攤上各種小器具的雕刻十分細致和完整,細致的展現了臭豆腐攤邊的買賣場景,也是人們現實生活的完美體現。這就是我們壽山石人物雕刻的具體案例之一。
壽山石雕的雕刻工藝是極為精細和特別的,也是壽山石雕在歷史的長河中經過不斷的改革和創新而逐漸形成的。毫不夸張地說,壽山石雕是我國雕刻藝術中不可或缺的瑰寶,也是我們中華民族歷史文化中不容缺少的一部分,它是歷代雕刻者經驗和智慧的結晶,也是我們每個時代的人共同發展和努力的結果。因此,我們作為當今時代的主宰者和歷史的創造者,更應該努力的完善和發展壽山石雕的雕刻工藝,發揮其獨特的雕刻特點,使其更加完美的繼續流傳在歷史的長河中,慢慢積累,慢慢沉淀,慢慢的被更多的人接受和認可。
[作者簡介]
鄭恕,福州市人,從藝Z5年,現為工藝美術師、高級技師、壽山石行業協會理事、國際壽山石協會理事、福建省工藝美術學會玉石專委會委員、壽山石沙龍網和國石沙龍網總編。
1996年作品《雨后》獲福州雕刻藝術“珍品獎”一等獎,福州工藝美術“創新獎”二等獎;1997年作品《紫氣東來》獲福州雕刻藝術“珍品獎”二等獎;2001年作品《三百六十五行》獲首屆“風華杯”青年壽山石雕大獎賽金獎;2002年作品《升華》獲(杭州)國際民間手工藝展覽會銀獎;2008年作品《五香臭豆腐》獲第四屆中國福建壽山石藝術家作品展金獎;作品多次刊登于《福建日報》《傳媒天地》《福州晚報》《海峽都市報》《壽山石大典》《海峽攝影時報》《壽山石沙龍》等刊物,作品展出時還曾被中央電視臺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