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壽山石雕屬于一種民間藝術品,這種藝術品具有審美價值。壽山石是石雕的原材料,雕刻者運用高超技藝加工雕刻而成,不但具有天然渾成自然美,同時也具有人工工藝美。而薄意技法是一種雕刻技術,從清朝末年開始至今已成為重要的雕刻技法之一。因此,闡述了薄意技法的雕刻程序以及演進過程。
[關鍵詞]壽山石;石雕;薄意雕刻
壽山石雕的產生和發展,不但是對壽山石認識、開發、利用的過程,還是探究雕刻活動發揮的影響作用,研究這種精神觀念的變遷和發展。事實上,每項雕刻技藝從出現到成熟,均凝結著許多石雕藝人的創造經驗與審美經驗。而在壽山石雕的諸多雕刻技術中,薄意僅僅是一種獨門的表現手法,更是傳統雕刻藝術中少有的雕刻技術,這種技術將技法要求和審美取向結合在一起,具有獨到之處。因此,探究薄意雕刻技法演進具有實用價值。
一、薄意雕刻程序
薄意制作程序雖然獨特,具有專門規范,在制作過程中主要按照如下幾個大程序進行。具體如下:
1.選材整石
選拔石材主要是名貴石種,如芙蓉、田黃等。名貴石材不管是形狀還是色澤均比較珍貴,因此雕刻時就要盡量保持石料原貌,施以薄意,也就是雕刻時盡可能保持石料的色、行,在確保石材原貌基礎上實施精美雕刻。
2.相石墨繪
相石即雕刻者對石材構思設計,構思時不但要巧妙利用所選石材的紋理、外形及它的俏色外,還要盡可能避開石材自身的疤痕和瑕疵,因此相石也被稱為審石。
3.開紋雕飾
薄意雕刻技術的主要特征就是以薄取勝、以簡見長;講究的是使用刀法,用刀要靈活洗練,下刀要肯定準確,這些要求也是薄意技法是否成功的關鍵所在。雕刻過程所選擇的刀型、刀法均有特殊要求,要精心雕飾凸起畫面,不僅讓雕飾效果更具體形象,還要具有立體感。
4.磨光
雕刻作品是否能夠成功,關鍵是磨光。和一般的浮雕、圓雕磨光比較,薄意技法中的磨光要求更高,為體現出石材的品質優美,雕刻者大多是采用幾種磨光材料精心打磨。薄意雕刻手法特別要求意境與氣韻,靜心設計構圖布局,強調重點即典雅與精致。薄意藝術源自于民間,是一種具有濃厚人文氣息的獨特藝術,在雕刻石頭過程中融合中國畫的繪畫原理,方寸間體現人間現象。
二、薄意雕刻技法演進
薄意雕刻技法具有其獨特之處,探究其演進過程是研究薄意技法的基礎。因壽山石中的芙蓉、田黃及凍石等各類石種,不但稀少而且貴重。貴重的壽山石常常是用質量計價,因此雕刻者就要盡可能確保石頭原貌,不能夠進行過多切割刻挖,防止損耗石頭的價值。壽山石表面難免存在一些石紋、裂痕及其他雜質,假如不實施藝術修飾,必然會對原石的品級造成影響,因此藝人就要在確保原石形狀基礎上,采用特殊技藝消除與回避瑕疵。這就為產生薄意雕刻法提供了現實客觀的要求。
在明朝后期,壽山石雕出現了陰刻技法,這種技法即為薄意雕刻法的起源。到清代,壽山石雕從立體圓雕逐漸發展成淺浮雕、高浮雕的技法。在清代康熙乾隆年前,周尚均、楊玉璇二人在石章印臺的四周或飾以淺浮雕圖案,或刻上淺浮雕錦褥紋與邊紋,這種薄意即為薄意技法先身。到同治光緒年間,福州的潘玉茂兄弟繼承尚均的遺法,結合陰刻技法,鉆研淺浮雕技藝,在印章四周雕刻上圖案掩飾石料瑕疵,雕刻層也是越來越薄,促進淺浮雕朝著薄意過渡。而早期薄意雕刻技法依然比較粗糙,缺乏變化、布局呆板,意境呆滯簡單。一直到清末,雕刻藝人將薄意技術推向極致,趨于成熟。雖然在明清時,已經有一些文人雅士通過詩文對壽山石雕進行記誦,其中關于壽山石的代表有兩本專著,即為高兆所做《觀石錄》及毛奇齡所做《后觀石錄》。而《觀石錄》和《后觀石錄》雖從治印及石雕名人藝術技巧層面簡單總結“相石”“解石”以及磨光等雕刻印鈕的經驗,但是并沒有提及“薄意”。直到民國二十二年,龔禮逸所著《壽山石譜》中,專門有一部分討論“雕治”,對周尚均、林清卿兩位藝人進行探討。由此可見,在明清之前薄意技術已經形成一定樣式和規范。但是這些文字僅僅簡略論述介紹石雕名人及介紹印章薄意的題材內容,寫意山水、寫意花卉、工筆山水人物,介紹雕刻形態:實施在石上、刻成圖畫,作凹凸狀,大渾點用作樹木。
民國二十三年,張幼珊出版的《壽山石考》中的雕鈕部分就提及:鳥為之,僅宜薄意,稱之為刻意。后來,書法篆刻家潘主蘭就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總結,他認為薄意者,就薄重技,意重藝。雖說薄,但并非是越薄就越佳,不如紙薄;言其意,就是采用刀筆寫意為尚,簡單而洗脫,如果能夠體現韻味最佳,給人一種耐人尋味的意境。由此可見,薄意就是一種以技法要求和審美取向二者相結合并以此命名的雕刻技藝。
[作者簡介]
嚴燃燈,1983年出生,從事雕刻創作19年,曾多次拜訪名師名家,擅長浮雕薄意技法,1997年拜林秋師傅門下,后受浙江省工藝美術大師邵城鑫、工藝大師鄭世斌老師指點,作品多次榮獲國家級。省級金、銀獎。作品《王母出巡》榮獲201Z年中國工藝美術“百花獎”金獎;作品《太平盛世》榮獲2013年中國工藝美術“百花獎”金獎;作品《秀色江南》榮獲第四屆中國浙江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中信杯”
特別金獎;作品《傳統民族故事系列》榮獲中國(杭州)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金獎;作品《新官上任》榮獲第八屆中國名石雕刻藝術展金獎;作品《上下五千年》榮獲第九屆中國名石雕刻藝術展金獎;作品《其樂融融》榮獲第十屆中國名石雕刻藝術展金獎;作品《人生三味》榮獲“良渚杯”玉石雕刻精品展金獎。現為浙江省玉石雕刻大師、中級工藝美術師、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會員、福建省壽山石交流協會理事、浙江昌化石行業協會理事、浙江省寶玉石行業協會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