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恰恰”舞又稱為“恰恰恰”。“恰恰”舞在國際標準舞的拉丁舞序列中是最為年輕、最具活力的舞種。恰恰舞以它的俏皮,以它的活潑,以它的輕快和無拘無束,成為拉丁舞系列中最具人氣的舞種。
理論家們共同認定,“恰恰”是源于“曼波舞”,它和曼波舞有者直接而緊密的衍生關系。
曼波舞起源于中美洲的墨西哥、古巴、即加勒比海島的一種舞蹈。據說,“曼波”的名字是一位女祭司的名字,這位叫曼波的女祭司像大多數古時有原始宗教職務的人士一樣,是集巫司、政治顧問、生活導師于一身的神秘人物。可能是在作巫術時需要作出與常人、常時不一樣的姿態,原始時代的“曼波”舞就以胯部的擺、扭動為特點,它通過夸張的動態帶有強烈的刺激性,因此,也能促使人的情感,本能宣泄。也因為曼波舞具有動態上的胯部有角度的扭、擺動,在情緒上的刺激性和情感上的宣泄,因此就承襲流傳了下來,并在拉丁美洲地區成為多個舞種的起源。由于“曼波”舞的重要和它的崇高地位,“曼波”舞一度成為表演藝術。之后,曼波舞就隨同“恰恰”一道,在20世紀50年代在美國流行起來。“恰恰”舞的盛行,是在繁復的曼波舞中加了一個跳躍步伐,與之配套的音樂也在第二小節的第一個音符后添加了一個切分音,使之形成了三連音的形式。這一變動,卻超乎意外的得到了眾人的認可和喜愛,也創作了今天拉丁舞中的新舞種——“恰恰恰。”
而“曼波”舞雖然歷史悠久,身份顯赫,但由于它成為表演藝術的同時,強化了它繁復的步伐,因此帶來了一個不可回避的缺陷,就是不易傳播和普及。于是在20世紀50年代傳入美國、歐洲之后,在“恰恰”改變而盛行的同時,“曼波”舞卻漸漸地被邊緣化,逐漸退出了表演藝術的歷史舞臺而結束了自己的輝煌。
“曼波”舞是古老的,有悠久的歷史傳承和顯赫的身份、地位,“恰恰”舞是從曼波舞中衍生發展而來的。在發展的進程中,“恰恰”舞因自身擁有的普世性而大受歡迎。有學者分析指出,“恰恰”無論從生理、心理或社交的觀點來看,它都是有趣的、自由和容易掌握的。“恰恰”適合男女老幼,適合各種舞蹈基礎的人去練習它、掌握它、喜愛它。成千上萬的人正享受著“恰恰”給他們帶來的樂趣。而“曼波”舞卻逐漸地被邊緣化了。時至今日,如果我們不提到“曼波”舞是“恰恰”舞的母體,恐怕更多的人是不知曉的。因為我們不能要求大家都成為舞蹈史學家。“曼波”舞,“恰恰”舞在發展進程中的命運又一次的證明了藝術史、藝術哲學、美學揭示的原理,藝術發展的根本動力和生命力在于它的社會性和大眾普適化。“曼波”舞的逐漸邊緣化和枯萎與“恰恰”舞的興盛和被熱捧即是如此。也正因為如此,英國皇家舞蹈教師協會才會對此舞給予了整理、規范和推展,于是“恰恰”舞就成為了國際標準舞拉丁舞序列中,具有俏皮、輕快、活潑的受到廣泛歡迎的一支舞蹈。
在國際標準舞的賽事中,“恰恰”舞在組合編排和技術要求上并沒有刻意的制定需要大幅度的位置移動,這一點與“桑巴”、“斗牛”是截然不同的。“恰恰”的特點恰好是俏皮的、活潑的。因此,除去舞蹈本身表現出這種在輕松的心情中,輕快的節拍中的俏皮和活潑之外,舞者們還需要在舞池中選擇能和觀眾有直接面對面作情感氛圍交流、營造的位置,來調動起表演場、賽場的氛圍,以達到最佳的比賽、表演效果。從這樣的角度認識,“恰恰”的盛行是必然的,因為它知道舞蹈是要真正做到“賞心悅目”的對象是誰!是誰和舞蹈“恰恰”一道完成了藝術品的完美的魅力構造。
“恰恰”舞曲充滿了輕快俏皮的味道,一般來講,“恰恰”選用是4/4節拍,每分鐘適宜的是32小節。它的音樂旋律和節奏,充滿了熱情和歡快,一般會有明顯的休止演繹介入其間,以便為動態的表現提供“調皮”的氛圍基礎。“恰恰”舞在音樂的引導下,舞步表現為在4拍中走5步,其中,慢步一拍一步,快步一拍二步,每小節均形成慢、慢、快、快、慢的節奏形式,所有的“恰恰”舞曲都是按這一節奏型來演奏的。
“恰恰”的舞步與爵士舞有著密切的聯系,它的基本特點為第一拍扭動胯,第二拍出腳,“恰恰恰”的舞動理解與掌握是在胯的節奏練習與表現,是類似爵士步的重心掌握,即在舞動時,身體重心保持在直的那條腿上,以便跳出“恰恰”緊湊、輕快的舞蹈步伐,其中,“并合步”又稱為“追趕步”,“古巴斷裂步”,“前進鎖步”等花樣繁多的步伐,構成了“恰恰”舞輕快、花哨、帶有頑皮詼諧特點的舞動表演風格。
在國際標準舞全世界頂級賽事——英國布萊克本舞蹈節上,拉丁舞的比賽順序是“恰恰”舞首先進行比賽,這也說明了“恰恰”在拉丁舞中的重要性。從技術層面上來講,“恰恰”的技術要求也是其余舞蹈所需要使用的一部分較為重要的技術技巧。“恰恰”歡快俏皮的舞蹈風格也成為了拉丁舞系列中一支極為收大眾歡迎的舞蹈,也正是這俏皮歡快的風格特點讓“恰恰”舞盛行至今,令人迷醉無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