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利用對孟姜女故事的民間文學解讀,從兒童心理學角度出發,結合秦皇島地域特點,通過對典型孟姜女哭長城兒童讀本解析,探討適合兒童的孟姜女故事的翻譯傳播策略。
【關鍵詞】:孟姜女故事;兒童;翻譯策略
一、孟姜女為代表的民間故事現狀
民間文學是中國勞動人民口頭創造,人民群眾中廣外流傳的一種文學作品。民間文學反應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表現人民的審美觀念,又有自己的藝術特色。但是,《人民日報》題為《打撈\"失落\"的民間故事:孩子們對孟姜女等知之甚少》( 2016年04月15日)文章一項調查數據顯示:“我國青少年喜歡的20個經典動漫形象中只有1個來自中國。孩子們對白雪公主、丑小鴨等西方童話角色往往耳熟能詳,對孟姜女、田螺姑娘等中國民間故事人物卻知之甚少。可以說,中華民間故事在當代生活中已嚴重失落。” 筆者通過對秦皇島市部分小學老師和家長談話調查發現:很多成年人都知道秦皇島有許多民間故事,也能列舉出幾個關于地方秦始皇,孟姜女的例子,但是很多兒童已經對這些有著悠久文化歷史,蘊藏中國民族智慧和文學底蘊的民間故事了解很少,或者缺乏興趣。
孩子是祖國的未來,更是文化傳播的生力軍。每個孩子的童年都應該伴隨著區域文化的烙印,這個烙印就是孩子傳承優秀文化的底蘊。民間故事是民間文化的一部分,里面蘊藏著精粹的文化智慧和藝術。民間故事中寫給孩子的童話幻想性比較強,被我國民間故事學專家分類成“幻想故事”。早期的這類作品中反映了早期社會人們的生活,信念還有風俗習慣。后期的這類作品反映了階級社會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活動。我國有悠久的歷史,這些流傳下來的作品無疑是我國民間文學寶庫里面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些故事在啟發兒童想象力,傳播中國民間文化,都有著其無法取代的作用。
二、秦皇島有豐富的民間故事
本文采用文獻分析法,從《中國民間故事全書河北》(山海關、青龍、撫寧)卷、《中國民間故事史》(劉守華)、《民間文學概論》(鐘敬文)、《民間文學作品精選》(劉守華,陳建憲)及《孟姜女故事論文集》(顧頡剛,鐘敬文等)及其他一些相關雜志中收集整理歸類,對孟姜女故事的進行研究。與此同時,作者發現秦皇島有豐富的適合講述給兒童的民間故事源泉。如狹義民間故事下“幻想故事”中的《三兄弟》、《夏天晚上青蛙為啥呱呱亂叫》,神話故事《桑葚為啥是紅的》,民間傳說《孟姜女哭長城》、《青龍河的傳說》、《鹽是怎么被發現的》、《召喚雞為啥叫“姑”》等一些優秀的民間故事不僅充滿幻想,而且具有正面積極的教育意義,可以引導兒童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啟發兒童在家鄉的土地上找尋關于自然,歷史的奧秘,開啟一段段美妙的幻想之旅。
三、以孟姜女哭長城為例
“孟姜女哭長城”是中國四大民間傳說之一。關于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各種民間故事集和兒童民間故事中都有提及。但是,作為適合兒童閱讀的民間故事的翻譯寫作版本卻一直不溫不火。作者在北京,沈陽,鞍山及秦皇島的圖書館和書店都進行了實地觀察和訪談,結果沒有發現一個孩子端起孟姜女故事書閱讀。調研發現:很多孩子選擇有趣的漫畫書,動畫片版本故事書,女孩子的芭比系列,兒童探險和科普系列相對受歡迎。中國傳統故事成為書架上的“雞肋”,這一現象讓作者有一些失落感。
孟姜女哭長城故事如何走進兒童閱讀世界呢?
在新媒體時代,信息傳播已經趨向多樣化。其顯著特點是傳播速度快、覆蓋面廣及互動性強,具有交互性、即時性、海量性與共享性等。孟姜女故事的傳播可以借助新媒體平臺,讓兒童有視覺聽覺等多方面的直觀感受。
景觀敘事學視角下,景觀對文化的傳播具有一定促進作用。孟姜女哭長城故事在全國都有流傳歷史,但是當前版本中哭長城及樹立孟姜女貞女形象的孟姜女廟當屬河北秦皇島的孟姜女廟。有家長在當當購書評語中寫道,因為跟孩子游山海關長城和孟姜女廟,而決定買孟姜女的書,而他們的故事又對其他孩子有了一定引導意義,有一部分人也想來孟姜女廟看看,了解更多孟姜女故事的淵源。因此,秦皇島孟姜女廟對孟姜女故事的傳播起到了實體敘述景觀的作用。景區里面敘述故事的景觀更是功不可沒。景區目前根據游客情況在各個故事景點配了漢語及英語和俄語譯文,同時譯文下方的掃描二維碼聽語音導覽也都為故事的傳播提供有利條件。
市場上關于孟姜女哭長城的獨版故事書有約十種,幾乎每一個版本敘述的故事內容都以孟姜女出生,尋夫,及哭長城為主要框架。在當當上搜索“孟姜女哭長城”44條記錄。銷量第一位的是二十一世紀出版集團的《中國民間故事·孟姜女哭長城》(2015),故事以姜家仆人種下葫蘆種子,葫蘆中誕生的孟姜女為故事開端。故事翻譯了孟姜女故事演變的完成形態。從孟姜女的降生,成長到哭長城尋夫,一個充滿浪漫主義色彩的翻譯作品,其語言簡單優美,適合幼兒及學前兒童聆聽,且插圖優美,可以堪稱一不錯的繪本書。因此評論也最多,不過也才600多條而已。
《孟姜女哭長城》(中英文雙語版,知識出版社)以繪本形式呈現給讀者。繪本色彩較上一本明亮許多,繪本內容每頁結構是白色文字部分漢語文字后面是整段英語譯文。英語譯文規范準確,但是對于中國大陸學前兒童甚至中學階段以前的青少年來說,閱讀還是有一定障礙,適合高中及成人學習欣賞英語譯文,但是插圖部分又明顯指向兒童群體。漢語部分的翻譯方法有待商榷。如:
“孟姜女雖然氣惱,但看他語氣急切,風塵仆仆,確實不像在撒謊,于是說:“你等著,我 去稟告我爹娘再說!”
上面一段話取自書中孟姜女初見丈夫的情節,孟姜女生氣用詞“氣惱” 和“風塵仆仆”實在有些晦澀,低齡兒童理解著實困難。
《孟姜女哭長城》(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13),該圖書定位是漢語讀物,屬于中級,專為青少年和兒童打造。故事語言精簡,畫面講述了孟姜女千里尋夫、哭倒長城的愛情故事。隨書附有CD光盤,提供了故事和延展閱讀,設計方面考慮到閱讀的實效性。但是讀者評論反應圖書紙張質量欠佳。
其他一些孟姜女故事都包括在一些民間故事書,中國民間傳說故事集內。沒有突出部分也沒有突出孟姜女故事作為民間傳說故事四大傳說之一,最古老,歷史最悠久的特點。
四、結論
因此,作者認為,有必要從兒童心理學角度出發,結合不同年齡階段兒童的特點,打造出適合兒童心理特點的孟姜女故事迫在眉睫。故事要從民間故事角度出發,保持民間故事原有的語言口頭文學上的特點,語言文字方面適當采用重復結構表現法,一些固有的套話如故事開頭的“一家子”,語言中注意“襯字”的藝術效果,這些民間文學的語言特點需要傳承。
另外,故事翻譯方法策略要選用兒童有興趣文字和敘述角度進行再創造。故事翻譯創造要對閱讀群體定位清晰,采用難度適中的規范文字。
最后,閱讀書籍要精美,裝裱繪圖必須襯托民間孟姜女故事的情節敘事,且符合兒童的審美情趣。
參考文獻:
[1] 劉守華. 中國民間故事史[M].商務印書館,2012.
[2] 顧頡剛. 孟姜女故事論文集[M]. 中國民間文藝出版社,1984.
[3] 鐘敬文. 民間文學概論[M]. 上海文藝出版社,1981.
本文為秦皇島市社會科學重點應用性課題“文明鑄市背景下——寫給兒童的秦皇島優秀民間故事翻譯傳播策略研究”(項目號:201705092)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