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古籍文獻是圖書館藏書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過去的古籍保護,多是圍繞著古籍文獻這一物件作為中心展開,即便是古籍數字化之后,也往往以數字方式把古籍保存起來,沒有得到有效的共享和運用,古籍保護的目的與意義也因此受到折損。數字化環境下,針對讀者對古籍的利用率低的問題,圖書館的古籍的整理和保護工作可以從以古籍本身為中心向以讀者為中心展開。
【關鍵詞】:圖書館;古籍整理;讀者中心;古籍數字化
一、圖書館古籍保護和利用現狀
近幾年,古籍保護工作在國家的相關政策和項目[1]的支持下,得到很大的重視和推進:第一,全國古籍普查登記工作已有階段性的成果,各個圖書館的古籍普查登記目錄也將陸續出版。第二,設立12家國家級古籍修復中心,組織實施了各種古籍修復項目。第三,針對專業人才缺少和才干不足的問題,全國開展了60多期關于古籍保護的培訓活動。第四,“國家珍貴古籍名錄”、“中華古籍書目數據庫”、“中國古籍數字資源庫”、“中國古籍保護網”等古籍聯合目錄和古籍數字資源庫建立。第五,積極探索信息技術在古籍保護方面的應用。從文本數字化處理、數字化用字規范到知識服務探索和資源產品的運營,圖書館通過古籍數字化整合、數字圖書館系統更新升級,有效促進了古籍文化遺產的繼承、傳播和發揚[2]。
2016年9月,“全國古籍普查登記基本數據庫”“中華古籍資源庫”正式上線開展服務。2017年2月,國家古籍保護中心分別與天津圖書館、上海圖書館、浙江圖書館和云南圖書館聯合在線發布 了1 萬多部古籍數字資源。古籍藏書的數字化工作和數字資源的發布,使讀者足不出戶通過檢索即可查閱古籍。數字化環境下,以往的古籍管理方式受到挑戰。有了技術的支持,發揮古籍的社會價值和文化價值,滿足讀者的閱讀需求,將會使古籍管理和利用的理念逐漸發生改變,調和“藏”與“用”的沖突,圖書館的古籍的整理和保護工作會從以古籍本身為中心向以讀者為中心展開。
二、以讀者為中心的圖書館古籍管理服務
1.以讀者為中心的古籍文獻的擁有與獲取
過去圖書館古籍整理和保護工作往往重藏輕用,但由于古籍數字化的推進,以及讀者對其需求的發聲,圖書館應該與時俱進,更強調古籍文獻的存取功能。所謂存取一般是指利用其它成員館或其它信息提供者的信息資源來滿足本館用戶信息需求的行為,而擁有則是指通過收藏信息資源滿足本館用戶網絡用戶的信息需求的行為[3]。存取的觀念是立足于滿足讀者對古籍文獻需求,而更強調圖書館古籍文獻的提供能力。目前已在線發布了部分古籍數字資源,讀者可以通過網絡輕松獲取。但就龐大的古籍數目來說,還有很大部分需要圖書館提供。圖書館在入藏古籍的時候,應有針對性的考慮本地實際情況和讀者需求情況,通過對讀者的調查,以及查看古籍的檢索情況來決定古籍的入藏。
2.數字化環境下的古籍整理和傳遞工作
古籍的數字化給讀者提供了極大的便利,也為古籍整理和保護工作從實體保護為中心轉向以讀者為中心提供了可能。當前,信息技術處理后的數字化古籍,既是古籍整理的結果,也充當數據,成為下一步整理工作的前提。通過精細化加工和處理古籍數據,將改變古籍知識的獲取方式、比較方式與表現方式。李明杰在《數字環境下古籍整理范式的傳承與拓新》中認為:“古籍知識的數據化處理,將數字環境下古籍整理范式最大拓新。如果說數字化是對古籍內容簡單直觀的轉述和再現,那么數據化就是對古籍語義的深度解析。在數據的驅動下,從知識元解析、智能檢索、語義分析到關聯挖掘、趨勢預測、知識地圖構建,古籍整理本身及其衍生的研究方式都將全面升級。”[4]
大數據時代來臨,可以進行個體用戶數據的收集與分析。通過資源與數據的收集和整理,圖書館可以圍繞讀者個體的閱讀特點,提供個性化嵌入式服務,開辟古籍在大數據方面的應用。古籍部門針對經常來圖書館查閱古籍的讀者,通過收集其姓名、年齡、學歷、專業等基本信息,調取檢索歷史、瀏覽內容、借閱情況等數據,通過計算機的整合與分析,可以判斷和呈現讀者的閱讀特點、閱讀興趣和科研方向,從而主動為其提供相關的資源、服務。通過數據的深入分析,甚至可以挖掘閱讀者的隱性需求,從而更人性化全方位的為讀者提供閱讀服務。
除此之外,人們更加個性化的需求對于知識的質量要求越來越高。大數據時代帶來的高質量的便利服務,為古籍整理提供了一個新的發展方向。不僅是普通讀者,對科學研究者的文化需求也能滿足。如在用戶系統中輸入某作者的名字等相關信息,那么該作者的生平、著作等一切有關的資料便可在系統中予取予求了。同理,若在系統中輸入同時代或者幾個時代的多個人物名字,經過系統中的海量數據匹配分析,便可獲知這些人物的相互關系,并生成關系網絡圖。古籍數字化的發展與運用,會更有效地提升古籍的利用效率,促使古籍的文化社會價值得到更大程度的體現。
3.建立以讀者為中心的咨詢服務
讀者的咨詢服務根據古籍的使用情況可分為線上服務和線下服務。使用古籍數字資源,有網絡的地方即可迅速查取所需信息。但由于讀者的個體差異,以及學習方式的不同,在網絡上使用古籍數字資源時有可能因為不會操作而獲取失敗。因此,圖書館應該建立起線上咨詢服務,提供一定的使用指導和頁面操作舉例演示。也可以提供線上人工服務咨詢,幫助讀者解決困難。線下圖書館的古籍部門應設立專門的咨詢臺,咨詢臺的服務可以有針對性的滿足讀者的特定需要,還可以發揮讀者教育職能。圖書館古籍在查閱時相對會比較繁瑣,提高讀者檢索的能力、獨立地獲取信息的能力,也是圖書館線下咨詢服務的重要內容。
注釋:
[1]中國古籍 保 護 網.中 華 古 籍 保 護 計 劃 [EB/OL].[2015-10-06].http://pcab.nlc.gov.cn/bhjh/index.jsp.
[2]江山,國內外圖書館古籍保護實踐對比分析[J],四川圖書館學報,2017(1):90
[3]孟廣均,徐引旎.國外圖書館學情報學研究進展[M].北京圖書館出版社,1999:379
[4]李明杰.數字環境下古籍整理范式的傳承與拓新[J].中國圖書館學報.2015(9):106-107
參考文獻:
[1] 黃永年. 古籍整理概論[M]. 西安: 陜西人民出版社,1985年5月
[2] 孟廣均,徐引旎.國外圖書館學情報學研究進展[M].北京圖書館出版社,1999年
[3] 中國古籍 保 護 網.中 華 古 籍 保 護 計 劃[EB/OL].[2015-10-06].http://pcab.nlc.gov.cn/bhjh/index.jsp.
[4] 李明杰.數字環境下古籍整理范式的傳承與拓新[J].中國圖書館學報,2015年第5期
[5] 陳廉芳,許春漫.大數據時代高校圖書館嵌入式知識服務研究[J].新世紀圖書館,2015(12)
[6]張若雅. 高校圖書館古籍大數據應用研究[J].圖書館研究,2016年第5期
[7]李鵬連. 高校圖書館古籍讀者服務工作的現狀與思考[J].圖書情報研究,2016年第2期
[8]姜春鈺. 關于古籍文獻的“藏用矛盾”探析[J]. 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17年第6期
[9]喬雅俊. 從古籍書目數據庫建設與數字化看圖書館古籍工作人才的培養[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12年第8期
[10] 鄭永曉.加快“數字化”向“數據化”轉變 ——“大數據”、“云計算 ”理論與古典文學研究 [J]. 文學遺產,2014年第6期
[11] 匡小燁. 論網絡環境下高校圖書館古籍讀者服務工作[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7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