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篇便是一個刑偵小說中常見的場景,奇怪的作戰中心,雜亂的開會場所,疲憊的與會人員,捉摸不透的事實真相,當然,還有一頭霧水的主人公。老人口中60年代苦難的回憶,游戲中三體世界隱藏的巨大秘密,現實中只有自己能看到的倒計時,三者逐漸交織在一起,構成了一個無從求解的三體問題。但故事突然到此戛然而止,特警對三體組織的襲擊以及對巨輪的伏擊,突然結束了這一切,給這一切畫上了句號。
問題的答案出乎意料,科學脆弱的可怕,正如那些自殺的科學家一樣,在對方的技術鎖死條件下,人類的科學可笑得像是自作聰明得蟲子。“即使是蟲子,也不是那么容易就能被消滅的!”
或許這是全書的結局,但也是新的開始。 留給人類的時間卻只有四個世紀了。
《三體》II:黑暗森林
剪影式的開場,毫無關聯的場景,可能這輩子都沒有交集的人們交替出現,不同人的不同故事交叉進行卻毫無聯系……但他們背后都隱藏著一個巨大的事件,把他們緊緊的聯系在一起,這就是人類文明共同面對的生存危機。如果說第一部是一部刑偵片的話,那第二部無疑就是一部戰爭片。舉全球之力共同應對危機,而后由四個人以一己之力支配全球企圖拯救世界。
這就是“面壁計劃”。四位面壁者開始走上了孤獨的救贖之路。而四位破壁者則站在他們的背后,企圖看穿他們的計劃。只有一個人是特殊的,那就是羅輯,他是面壁者,同時也是自己的破壁者。他需要面壁,獨自完成拯救世界的任務;他也需要破壁,找出為什么三體人會覺得自己能通過什么方法來拯救世界。這中間插入了一段愛情故事,仿佛是獨自低語卻又真實存在的愛情故事。最初肆意瀟灑,無所牽掛,而后收獲愛情,最后因為愛情而自愿重受枷鎖,重新回到面壁的道路。此時兩位面壁人已死,死于破壁。而他面壁的收獲,就是黑暗森林。在通過太陽給一顆遙遠的星星施加咒語之后,他選擇了冬眠,以等待那顆星星的回應。
而當他醒來的時候,卻發現全世界都已經忘記了面壁計劃,二百年過去了,動蕩過后,經濟科技都大幅度發展,人們對于戰爭充滿自信,沒有人再把他當作面壁者,氣氛終于不再那么緊張。
隨著星際艦隊因三體人的一個探測器的全軍覆滅卻再次將世界推向了毀滅的邊緣,世界重新陷入恐懼,而在恐懼中,他們發現曾經被羅輯施加神奇咒語的星星已經被摧毀時,又重新找到了寄托,但此時羅輯事實上已經無能為力了,因為探測器已經完全封鎖了太陽的電磁波,他已經沒有辦法再釋放神奇的咒語了,在極度消沉中,他以在小行星帶布置核彈以制造星塵的工作來放空自己,讓自己暫時得以解脫,但狂熱的人們再對羅輯失去信心后便開始了對他的放逐,侮辱謾罵,無盡的騷擾。
三個月后他的工作做完了,他也被趕出了住所,沒有人陪伴,也沒有人理解,甚至沒有人愿意載他一程,走的時候他只說了一句話“如果我做錯過什么事的話,希望你們能夠原諒我。
他只帶了一把手槍,一把鐵鍬,自己走向自己的終點——一切一切的開始,楊冬的墓旁。
天很冷,他已經很久沒有吃飯喝水了,他只是慢慢的挖著自己的墳墓,就在楊冬的墓旁。太陽快要落山了,他也已經挖好了,躺在墳墓中,他又回憶了一遍自己的一生,讓后無奈地搖了搖頭,拿出手槍,抵住了自己的太陽穴。
這段情節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全書在這一刻在情感上達到了一個頂點,將絕望、孤寂、無助表現得淋漓盡致 ,我相信每一個讀到這里的人,都會有所觸動,都會不由自主的去回憶自己所知道的羅輯,久久不能釋懷。
然而故事沒有那樣繼續,他成功了,成功的震懾了三體人,逼迫三體人放棄了侵略,拯救了全世界。正如很多英雄主義的電影的結局那樣,他傳奇般的做到了這一切,全書在人類勝利的高潮中結束。
《三體》III:死神永生
看完第二部之后,大概有兩天時間,我的思緒久久沉浸的書中的情節中無法自拔,書中的很多情節,每當我閉上眼就會浮現出來。感覺第二部寫的太好了,卻又有點擔心:擔心下一部會沒有什么可寫。不過后來看了第三部才發現自己的無知,因為人類對三體人的威懾并不是戰爭的開始,恰恰相反,戰斗才剛剛開始。
威懾本身就是一種對峙,所以故事依然在繼續。但這次不一樣,這不是一個尋找線索,抓獲犯人的警匪故事,也不是一個爾虞我詐,謀略決策的戰爭故事。這次的故事是一個將給女孩子的愛情故事。
至少我是這么覺得的。
送給喜歡的女孩一顆夜空中的星星,大概是只有女孩子才能感受的浪漫。
二百年前,他送給了她夜空中的一顆星星,她卻把他的意識送往了冰冷的星空,孤獨得等待三體人。
二百年后他們再次相見,為了在不被發現的前提下告訴她活下來的方法,他甚至提前變好了幾千個童話故事,把要告訴她的三個故事巧妙地隱藏在其中。
四百年后,他們遵照之前的約定在他送給她的星星上見面,他先到了,她卻在降落時出現了意外。
她安全降落了,用了16天,而他的世界早已過去了兩千萬年,只有底下殘存的一小塊石板記錄著只言片語,見證了他的存在。
他送給她的最后一件禮物,是他為她建造的小宇宙。
這的確是我見過最浪漫的故事:他送給她的第一件禮物是天上的一顆星星,那時他們在地球上;他送給她的最后一件禮物是一個宇宙,那是在兩千萬年的外太空,在他送給她的那顆星星的一顆行星上。
我想如果我是一個女生的話,這簡直就是我夢寐以求的愛情。不過很可惜,我是一個男生,而且不太懂愛情,我只能以我自己的視角重新解讀這一切。
羅輯對三體世界的威懾帶來的六十多年的和平,這一段時間也許給了大多數人一種錯覺:戰爭已經結束,世界不再是冷酷的。
所以才會天真的要用愛來重新面對這個世界吧,程心大概就是人們這種想法的一個寄托,正是由于人們有這種希望,云天明才會同意把自己的意識送往冰冷的外太空,程心才會以絕對優勢成為繼羅輯之后的第二任執劍者。正因為對這種愛與責任的幻想,維德才會放棄曲率驅動的研究,放棄對政府的抵抗,投降接受死刑。
然而結果呢?
云天明的太空帆在發射時出現故障,以百分之五的光速偏離了原有軌道,注定在冰冷的外太空孤寂漂泊;在她接任執劍者僅僅五分鐘,三體人就強行摧毀了所有的震懾設施,而她沒有采取任何措施,導致了地球的淪陷;由于維德的放棄,曲率驅動的研究推遲了寶貴的三十五年,整個太陽系毀于逃亡技術成型前。
而程心的處境卻十分尷尬:云天明偏離之后,由于速度上的成功,她的能力受到國際的認可;地球淪陷后,三體人對她照顧有加;太陽系毀滅時,她乘坐著唯一一艘具有曲率驅動裝置的飛船以光速逃離了太陽系。
維德說過:“希望你不要再犯同樣的錯誤。”而關一帆卻說:“其實責任不在你,大家在選擇你的時候,其實是選擇了用愛與責任來對待這一切,盡管這樣會付出代價,你實現了他們的愿望與選擇,所以你沒有錯。”
從理智來講,她做的每一個重大決定都錯了,雖然是以愛的名義。但對和錯或許只是立場不同吧。而她所做的最后一個決定,就是將小宇宙歸還給大宇宙,防止宇宙的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