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格里格全名叫愛德華·格里格,是挪威著名的作曲家,是19世紀下班時期民族樂派的代表人物,其創作的音樂多以鋼琴抒情為主,甚至創作的抒情獨唱歌曲就有百余首,在歌曲中最多突出的是格里格家鄉挪威的自然風貌,以及農村山區的居民生活和通話傳說,因此在格里格創作的歌曲中多以民族為元素進行創作,所以文章對格里格的音樂風格做出詳細分析。
【關鍵詞】:格里格;音樂;風格;分析
格里格的創作目標是希望創造一種民族音樂為主的音樂形式,在這種民族音樂中可以很好的傳達挪威人民的人性,從這一點上來說,就對其他的作曲家具有非常強烈的激勵作用,而且在格里格的很多音樂中都存在著民族情調,表達了強烈維護民族尊嚴以及獨立的愿望,在當時直接的順應了挪威的歷史發展,對歷史發展進步具有非凡的意義。文章從格里格音樂風格中的浪漫主義風格以及挪威民族風格進行分析。
一、格里格音樂風格中的浪漫主義風格
格里格的音樂特點就是將浪漫與民族主義兩種風格進行了完美的結合,首先針對浪漫主義風格來說,一般浪漫是被譯為非常感性、抒情等特點,但是格里格演繹的浪漫主義風格并不像貝多芬等音樂家,在浪漫主義的風格創造上經常將之安排在巔峰,而是讓人們在感受浪漫的同時能夠感到舒適的感受;不同于肖邦,肖邦演繹的音樂展現更多的是抒情式的浪漫主義風格,但是格里格的浪漫主義風格體現更多的則是民族氣質;不同于舒曼、西貝柳斯等作曲家,其創作的更加主觀而且具有的是北歐民族的樂派,但是格里格創作的音樂體現更多的是靈秀精致一些。由此可見,在浪漫主義風格的展示中,格里格運用更多的演奏方式多以半音和聲以及模糊調性為主,但是與瓦格納崩潰調性、情緒放縱的演奏方法又大有不同。因為,對于格里格來說,音樂就是情感的表現,所以很多的作品都是按照格里格本人的經歷進行書寫創作,很多時候其中的情調更加的迷人憂郁。他在創作中的情感更趨向于對真實性,所以其大多數的作品都可以說是他本人的個人經歷寫照。其中以格里格創作的鋼琴小曲集為主,其中記載的是格里格生活中37年以來創作的所有鋼琴抒情小曲,也可以說是格里格的音樂日記,因為這本集冊中包含了格里格本人37年里經歷的所感、所想、所聞等,每個小曲都展現了任務的刻畫、民族風俗習慣、作者的情感展現等各方面,其中包括的題材多樣化,而且具有非常豐富的浪漫主義風格[1]。
二、格里格音樂風格中的挪威民族風格
(一)格里格音樂中的語言
每首音樂都有其獨特的語言,而格里格的音樂語言充滿了挪威民族特色,很多音樂運用的都是挪威民族特有的舞曲、歌曲、樂器等進行音樂的綜合演繹,然后將民族音樂中的調式和和聲作為音樂的基礎,在創作音樂的過程中將民族音樂的旋律進行了保持,在音樂的創作中保持了挪威民族的風俗習慣。例如,格里格最具有代表性的民族特色音樂《索爾維格之歌》,其在創作的過程中引子的部分體現了民族因素,其音樂中的主題與一首挪威民族的音樂非常的相近,但是在格里格的創作中不僅將其與民歌進行了連接,而且還進行了非常詳細的概括,比如在這首音樂的第一段將挪威旋律的很多特點進行了集中處理,不僅在音樂中加入非常流暢的自然音拖腔,然后還有切分音、半音、雙倚音等演奏手法,真正的做到將兩者合而為一的進行演奏。之后又在第二階段無歌詞的部分,將舞曲進行了擴大化,二、三連音交替進行的演奏方式是非常典型的舞曲演繹,甚至在歌曲中還加入了更多的因素,五度低音、調式轉換等各種方法,由此可見,格里格音樂中的語言運用非常的豐富[2]。
(二)格里格音樂中的特色
在欣賞格里格音樂的時候,就仿佛在品嘗非常好吃的糖果一樣,音樂之間玲瓏剔透,堅持少詞精華的追求效果,在音樂中表現了對挪威大自然強烈的感受,甚至大自然已經成為格里格創作中必不可少的部分,被格里格認為是整個身體的一部分,所以在其創作的音樂中經常會看到感受到大自然之美,例如《致春天》的音樂,描述的就是挪威春天的景色,在演奏中采用了升F大調、快板以及6/4拍的曲式,歌頌了挪威春天的溫暖、淳樸的感受,包括音樂中海油情緒激動的演奏部分,讓人不自覺的感到一絲的不安,會讓人產生一絲遐想的感覺,哪怕沒有去過挪威的人們,在聽到音樂的同時也能感受到當地春天的美好景色,所以說格里格的音樂特色其實就是能夠準確的表達出所有講述的內容[3]。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格里格的音樂風格就是將挪威民族音樂作為創作的基礎,同時融合其他民族的音樂特色,進而將感受與想象、作者主觀意識以及客觀意識進行完美的結合,通過質樸的方式創作了一首首非常著名的音樂作品,這種創作方法對20世紀之后的音樂有著非常深遠的影響,格里格用自己創作的音樂對全世界展示了當時挪威民族人民的特征,并且贏得了全世界人們的尊重。
參考文獻:
[1]李雪韻. 從雙鋼琴演奏藝術中簡析格里格《培爾·金特》第一組曲[D].遼寧師范大學,2016.
[2]王菲菲. 格里格音樂創作的民族情懷[D].西北師范大學,2016.
[3]劉秋蓉. 《蘇爾維格之歌》挪威民族音樂風格初探[J]. 山東工會論壇,2016,01:12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