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青瑤是瑤族支系中的一個重要分支,他們沒有自己的文字,其歷史文化大多借助神話傳說、舞蹈、服飾等傳承下來。青瑤服飾圖案講究構圖的對稱性和統一性,服飾展現出一種返璞歸真的視覺享受。研究青瑤服飾紋樣的美學特征和文化內涵,對現代招貼設計具有借鑒的作用,能夠使得設計者在了解民族文化的同時在設計中打開心扉,為現代設計注入新鮮的血液。
【關鍵詞】:青瑤服飾紋樣;招貼設計
青瑤是瑤族眾多支系中的一個分支,自稱為“努摩”,主要居住在貴州荔波縣瑤麓瑤族鄉瑤麓村,因服飾多為青色或者多穿青色褲子而呼之為“青瑤”,《黔南識略》中載又稱為“黑褲瑤”。由于久居深山,較少與外界交流溝通。雖然青瑤弱小,但卻十分頑強,其文化古老而又獨具魅力,在漫長的歷史中與其他民族不斷的交流、交往、沖突,在這些文化中至今能保留下來的尤其是瑤族的服飾,從古至今洋溢著古典的格調,使其獨特性得以傳承和保護。
一、青瑤服飾特點及表現題材
青瑤人民對其傳統的民族服飾有著強烈的認同感,其服飾主要由自己親手制作完成,制作工藝多為蠟染和刺繡。男子蓄發綰髻于頭頂,用刺繡和青黑二色頭巾盤頭,一般黑內花外,頭巾兩端繡有花紋并有及肩巾須。青色上衣無領右衽、前短后長,在領口、袖口、下擺邊上都繡有組合幾何紋飾。這些幾何紋樣在滿足視覺美的同時還加固了領口、袖口等處的耐磨性,增強了它的使用價值。青瑤用衣扣,而是在衣襟上縫制細布帶,結扣固定。腰間栓繡幾何紋的腰帶。下身穿兩條褲子,內部一條及踝,外部則及膝,褲管口以繡有紋飾。女性蓄發綰髻,發簪分兩種,日常生活插以牛角制成的骨簪、著盛裝時則插五根銀簪于。瑤族愛銀,青瑤人也不例外,婦女胸戴五至七根銀項圈,項圈下掛數只銀鳥,少女頭插4跟劍形銀簪,銀簪從后發髻往前,在頭頂處上翹,正面看呈扇形。婦女在青黑粗布上衣外套穿背牌小衣,背牌小衣背部刺繡面及整個背部,紋樣繁復,以方形為框,內繡有各式花紋,再由腋下垂掛六至十二條彩帶。下著裙裝,將四條裙片分別系于腰間,腳穿腳籠。女子衣飾相較于男式,更繁復鮮艷,配以銀飾更彰顯華貴。
青瑤服飾上的紋樣題材多來源于人物以及大自然中的動物、植物和建筑紋樣。青瑤人民對這些從生活中提取的素材進行抽象、簡化處理,形成有規律的抽象圖案,這些紋樣的總體特征是抽象化、幾何化。例如,牛紋,馬紋,鳥紋等,大多采用動物身體某一部分再進行抽象化幾何化來代表此種動物紋樣,人物造型也很簡化。幾何紋樣包括米字紋,云紋,十字紋,山川,水浪等幾何紋樣,都通過規整的直線搭配生動的表示出來。
二、獨具色彩美學特征的青瑤服飾
青瑤和其他瑤族支系一樣服飾色彩很美,以符號的形式承載著民族的文化信息。青瑤人民將色彩作為一種主觀的圖示符號,賦予其特殊的民族情感和文化理念。并將對物象的視覺認知轉換成對內心世界的文化反思。服飾的色彩主色調以藍色或黑色為主,輔之以紅色、黃色、白色等對比強烈的亮色調,在加強對比的同時,又使得服飾上的圖案醒目協調,同時不破壞整體的色彩感,達到和諧統一的視覺效果。在瑤族民間,黑色象征著土地。瑤族在歷史上曾一度被剝奪了擁有土地的權利,成為一個四處遷徙的民族,黑色由此成為了瑤族人民對失去土地的沉痛之情以及對擁有土地的向往之情的代碼。紅色則是血液與生命的情感代碼,象征了瑤族祖先為了捍衛民族尊嚴而奮戰的血痕,寄托了再生的規定意義。白色、藍色本身具有喪俗的悲傷哀痛,凄涼慘淡的民族心理情感,成為瑤族人民沉重的民族心理情感代碼。黃色代表了陽光,是上天的恩賜,象征了自然界萬物生命的源頭,也是民族賴以生存發展的希望。瑤族人民“好五色衣服”,華麗的外表下掩蓋了一個民族對祖先、對土地、對自然、對生存空間的崇拜意味,其圖騰崇拜的宗教紀念意義代替了本原的色彩審美意義。
三、青瑤服飾紋樣在招貼設計中的運用
所謂招貼設計,又名“海報”或宣傳畫,屬于戶外廣告,分布于各處的街道、電影院、展覽會、商業區、車站等公共場所,在國外被媒體稱為“瞬間”的街頭藝術,招貼設計能夠起到令人滿意的廣告宣傳作用。
對青瑤服飾上的紋樣進行重構再運用到招貼設計當中,可使得招貼設計具有民族文化的內涵,底蘊深厚。而“重構”就是對青瑤服飾紋樣加以現代圖形設計組合而形成的合成圖,是傳統紋樣與現代圖案的組合。重構的形式包括:打散、替換、切割、錯位、變形等等,它是將原有圖案元素進行新一輪的分解和融合,使其脫離了原有的風格,而重新被打造成一種古今結合的圖案。這種新生圖案在市場上具有很大的優勢,它不僅保留了中國古典傳統文化藝術,而且具備了時尚現代的流行元素,古韻與現代相互兼容,也是當今市場上最受歡迎的風格和個性。其次,青瑤服飾紋樣是值得借鑒和運用的,它不僅僅是簡單的紋樣,在這簡單的紋樣中往往蘊含著更深層次的美學概念和人文情懷,是值得深究和發掘的一大瑰寶。
在現代招貼設計中,設計師要注意尊重中國傳統文化和民族藝術,要善于吸收傳統文化的精華部分,將傳統紋樣進行再創新,使傳統文化元素和現代審美科學合理地結合在一起。這樣的招貼設計才能順應時代額變化,設計師才能設計出優秀的作品,將民族的特色文化和現代的設計完美結合。
參考文獻:
[1]黃海.瑤山研究[M].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1997:173
[2] 貴州省民族事務委員會編.貴州世居少數民族服飾經典[M].貴陽:貴州民族出版社,2013.7
[3] 候紹莊等.貴州古代民族關系史[M].貴陽:貴州民族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