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弗蘭茲舒伯特,奧地利作曲家,早期浪漫主義音樂代表人物。他的八首即興曲被視為西方浪漫主義音樂的藝術珍品,深受廣大聽眾的喜歡。因為處于浪漫主義時期的音樂背景,舒伯特的創作則更重視自身的個性和情感,在不經意間流露出的其過人的藝術天賦。本文就舒伯特的即興曲op90.no3為例,淺談對舒伯特鋼琴獨奏曲的音樂風格粗略地想法和見解。
【關鍵詞】:鋼琴獨奏曲;即興曲;音樂風格;舒伯特
一、舒伯特鋼琴特性小品的創作背景。
舒伯特作為浪漫主義音樂早期重要的代表人物,為后人留下許多不朽音樂詩篇。舒伯特與貝多芬是同時代的人,他的創作與維也納古典作曲家的傳統有直接的聯系,也受到當時市民階層音樂生活的影響,還直接和當時德國文學中的浪漫主義詩歌聯系著。在舒伯特的作品中能明顯的感覺到民族音樂的特點,他把古典題材形式和維也納民間音樂素材聯系起來,在他的歌曲、交響樂、鋼琴小品和室內樂里都是如此。通過調性、音區、和聲的色彩變化來刻畫音樂形象,刻畫個人心理狀態的發展。
二、淺析舒伯特鋼琴特性小品的音樂特征。
顧名思義,“即興曲”即在音樂中一瞬間創作的感覺,屬于單樂章的中、小型樂曲體裁,音樂旋律中具有濃厚的民族民間音樂的元素, 帶有一種精致典雅的氣質。這些作品是即興自由與構思嚴密相結合,每首作品都流露出平易真摯的感情,具有典型浪漫主義風格特征。下面我就以此曲為例,從三個方面簡略的分析一下作品的內部音樂結構
在曲式與和聲方面,主部A(1-24小節)是一個引申型的無再現二段式,其中B段和B′段為復樂段。調性為降G大調,并以此調的主和弦作為樂曲的主題發展材料。舒伯特對和聲的配置既繼承了古典主義的傳統規則,將傳統的七和弦、副三和弦、正三和弦運用其中。與此同時,他又融入浪漫主義的特點,在和聲的色彩性方面有所發展。 中部B(25-54小節),是一個引申型無再現二段式,旋律是在主部A的基礎上所作的發展,調性變化:降G大調--降e小調。在樂曲的32小節處調式臨時又轉回到降G大調,和聲色彩上突然變得明亮起來,音樂情緒也隨之變得溫婉平和。在樂曲35-39小節處,是樂曲的“連接”部分,旨在為D樂段的出現做鋪墊,仿佛是一種呻吟又像是在積蓄力量向前行進。D段(40-50小節)是全曲音樂情緒的最高點,f句(40-43小節)右手主音和弦部分標有重音符號,相對應的左手旋律音型以三連音的節奏型持續上行,上下呼應。f’句(44-47小節)在f句的材料基礎上變化重復,和聲織體變得更為厚重,音樂情緒繼續上升到頂點?!斑B接”部,此處有很明顯的和聲色彩的變化,像是暴風雨過后重見陽光般的明亮色彩,最后兩小節處調式又轉回到降G大調,末尾的彈奏要做漸慢處理,從而平穩過渡到樂曲的再現部。 再現部A’(55—87小節),是在A段主部材料基礎上的變化再現,其中B′段的再現被減短,結尾處附有一個13小節的尾聲。尾聲中引用了中段B中的動機片段,尾聲部分的音樂被拉寬。從和聲方面來講,樂曲的結尾處使用了離調附屬和弦,整個樂段的調式調性再次變化:從降G大調移調到b小調,最終又重新回到降G大調上,呈現連續不斷、循環往復的和聲畫面,音樂在漸弱漸慢中緩緩結束。
在演奏樂曲的歌唱性方面,為了突出樂曲的歌唱性,簡潔明了的將各個聲部清晰化,我們在演奏時應該做到:首先,我們要認識到呼吸在彈奏中的重要作用。在演奏時,呼吸要跟著樂曲中大連線一起上下起伏,盡量使氣息做到綿長、沉穩,這樣有助于在彈奏時旋律歌唱性的表現。同時,此樂曲中力度記號的運用也十分廣泛,它們的作用是便于后人理解舒伯特創作時所要表達的樂曲情感的變化。其次是觸鍵的音色,落鍵時,手指指肚的觸鍵面積若稍微大一些,落鍵的速度稍慢而深,那么音色可能會更清晰柔和,彈奏的旋律也更接近于歌唱。
三、舒伯特鋼琴特性小品的歷史地位與影響
舒伯特鋼琴即興曲作品對于鋼琴音樂的貢獻是與其藝術歌曲對聲樂文獻的貢獻并駕齊驅的,這些即興曲形式雖小,卻構思縝密,精巧細致,每一首都樸實而有個性,具有鮮明的形象和自我的情緒。在這些即興曲中,充分體現了舒伯特浪漫主義的抒情風格,作品中蘊含的隨意性、自發性和即興色彩成為了浪漫主義音樂的要素。舒伯特鋼琴即興曲在西方音樂史上堪稱浪漫主義音樂的典范,開拓了浪漫主義鋼琴音樂作品創作體裁的全新領域,“充分展示了浪漫主義作曲家舒伯特的旋律天才以及和聲色彩變化上的創作才華”。舒伯特的這部分富有開創性的鋼琴音樂作品“成為后世浪漫主義音樂家創作鋼琴小品的楷?!保笫雷髑议T德爾松的《無詞歌》、舒曼的《童年情景》、肖邦和勃拉姆斯的鋼琴特性小品都受到了舒伯特鋼琴即興曲的影響。
舒伯特的音樂特性小品是感性的, 音樂中雖少了些磅礴的氣勢,但總能以真摯的情感,優雅精致的格調打動著我們的心。其音樂作品蘊含高深的哲理性,但音樂旋律猶如天使般圣潔美麗,給人以心靈的洗滌,為后世的音樂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被視為西方音樂史上的一顆璀璨明珠。
結 語
弗朗茨·舒伯特,作為19世紀初浪漫主義鋼琴音樂的先驅和浪漫主義音樂的奠基人之一,,在其創作的鋼琴小品當中最早出現了浪漫主義特有的題材、形象、情緒風格和特點,尤其是于1827年左右創作的即興曲,突出的表現了其浪漫主義抒情風格,并深刻的影響了后世浪漫主義音樂家的創作。
參考文獻:
[1]高等藝術院?!端囆g概論》.文化藝術出版社,1983.2
[2]王朝聞主編.美學概論.人民出版社,1983.轉帖于 中國
[3]蔡良玉著《西方音樂文化》.人民音樂出版社,1999.12
[4]廖叔同著《西方音樂一千年》.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4.10
[5]沈旋、谷文嫻、陶辛著《西方文化史簡編》.上海音樂出版社
[6][德]保羅·貝克、[美]亨德里克·威廉·房龍著,曼葉平譯《音樂簡史》,中國友誼出版公司
[7]姬永利.《初探舒伯特鋼琴即興曲的演奏要點》.音樂探索(四川音樂學院學報),2005(04).
[8]林箤.《淺談舒伯特鋼琴即興曲的音樂特征》.福建論壇(社科教育版),2009(sl).
[9]陳帆.《淺析舒伯特鋼琴即興曲的時代特征與風格特點》.中國校外教育,2020(06)
[10]李天嬌.對舒伯特鋼琴即興曲作品D946的研究[D].中國優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2010
作者簡介:李葉 性別:女 1993年12月 河南省開封市河南大學藝術學院音樂(鋼琴方向)研究生 籍貫:河南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