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數字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傳統的藝術教育體系難以滿足現代高校的需求。為了培養更好地高素質人才,高校應創新教學理念,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原則,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微時代;數字媒體藝術教育
近年來,雖然很多藝術設計專業加大了創新改革力度,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縱觀我國的整個高校教學,就藝術設計教育層面還存在很大的進步空間,本文正是基于這一視角,闡述了當前藝術設計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分析了提高藝術設計教育水平質量的對策,希望能給相關高校借鑒意義。
一、當前藝術設計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隨著信息時代的來臨,傳統的藝術教學體系難以滿足高素質人才的需求。因此傳統的教學模式不利于現代高校的進步,對藝術設計教育工作帶來了很多負面影響。當前很多高校藝術設計專業還存在很多不足點,主要體現在以下層面:專業論證不規范;使用教材落后;教學模式不靈活等。由于某些高校不明確工作導向,在未結合實際教學的基礎上一味地追求招生數量,降低了辦學質量;由于某些高校的使用教材歷史較悠久,很多教師難以適應新教材的教學模式,導致高校在教材使用層面上較為滯后。某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存在講解過程缺乏正對性,內容分析不到位等問題。在藝術設計教學過程中,由于呈現多學科互相融合的趨勢,同時在互聯網的高速發展下,社會上出現的軟件越來越多,由于某些高校使用的教材教落后,跟不上時代的發展,導致整個藝術設計質量降低;在教學期間,某些教師受到傳統觀念的影響,教學模式十分死板,降低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隨著時間的推移會使學生產生厭學心理。
二、提高藝術設計教育水平的策略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師必須堅持與時俱進的理念,掌握數字媒體環境中的藝術設計體系,在教學過程中不僅應傳授理論知識,而且應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發散性思維等,使教學方法更具科學合理性。在教學期間,教師必須明確教學導向,同時圍繞學生開展有針對性的教學活動,使整個藝術設計課程體系更加完善,在提高教學效率的基礎上更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提高藝術設計教學質量。
1.采用互動式教學方法
在數字時代背景下,教師在開展藝術設計教育活動的過程中,必須保障文字、圖像、動畫能夠良好協調,從而使教學內容更加豐滿。在教學期間,教師必須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圍繞學生進行教學,重視與學生進行交流互動,以便及時掌握學生對知識的吸收程度,從而在后期教學中更具針對性,從而提高教學效率。當教師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后,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設置靈活的教學方案,最終提升藝術設計教學質量。在正式授課前,教師應提前布置課文預習任務,使學生們將不懂的知識點進行標注,以便在“課堂提問”環節中詢問教師。在教學課堂中,教師需要不斷加強與大學生的互動次數,在積極引導大學生思考問題的過程中,鼓勵大學生表達個人想法,對于學生的回答,教師需要采取“表揚為主,鼓勵為輔”的原則,不斷提高大學生的學習信心,該策略能夠充分提高大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升整體的教學質量。在數字媒體時代中,由于視覺元素與聽覺元素十分重要,因此教師在教學期間必須重視這兩項元素的結合,保障教學活動有序進行。當教學課堂中滲透了藝術設計理念后,班級的藝術氛圍會更加濃厚,同時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在教學期間,教師應充分發揮多媒體的優勢,借助多媒體工具,教師可以將抽象性的知識轉化為具象化。在數字網絡教學期間,教師可以采用線上教學的方式,使授課方式更加靈活,同時學生通過線上提交作業,當教師批改完學生的作業后可以第一時間把評語傳輸給學生,使學生了解自己的優缺點,在今后的復習活動中更具針對性。靈活的教學模式改變了傳統的教學形式,使學生可以更加主動的接受知識。
2.設置與就業方向一致的課程體系
在某些高校的藝術設計專業中,存在很多問題,例如課時不科學、內容缺乏實踐性等。為了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更多的人才。高校應及時解決上述問題,高校可以設計一些設計通識課程中,使學生的藝術理論知識更扎實。當學生掌握通識知識后,可以為后期的藝術設計課程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該課程還能使學生更明確學習目標,在今后的學習期間更具專業性,有助于學生依據自身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工作。所以對于高年級的學生,教師應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為學生設置對應的藝術選修課程,給予學生更開放的學習環境,便于學生提前制定個人的職業規劃,結合職業規劃學習對應的選修課程。教師應堅持與時俱進的觀念,結合藝術設計專業課程的實際內容,為學生開展培訓活動。教師必須明確市場導向,在明確藝術產業發展的基礎上,不斷拓展學生的專業課程知識。在該情況下選修課程更具實用性。在當前環境中,很多高校引入了三維設計選修課程、平面設計選修課程等。由于當前社會環境存在不穩定因素,從就職需求的層面來考量,各行業對藝術設計人才的需求量存在不確定性,同時在現代化進程中,各行各業對藝術人才綜合素質的要求越來越高。因此為了提高藝術學生的綜合素質,高校應盡量選擇就業前景良好的專業課程,保障專業學生能夠及時滿足未來就職崗位的需求。
3.加大與企業的合作力度
由于藝術設計專業性質較為特殊,相比理論性人才,更注重應用型人才。在數字媒體環境中,在藝術設計專業課程中,學校應加大實踐課程比例,減少部分理論課程比例。在保障學生具備扎實的理論知識基礎上,增強學生的實踐經驗。為了提供給學生更好的實踐環境,高校應加大與企業的合作力度,一方面使優秀學生能到企業學習,另一方面也為企業提供了人才聘請機會,使雙方實現雙贏。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企業借助高校這一平臺,舉辦了商業項目設計活動,學生通過參加這些活動能夠使個人能力得到鍛煉,也利于學生將學習到的知識運用于項目中。當高校與企業建立友好的合作關系后,能夠增強實踐活動的多元化,從而增強學生的創新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三、結語
綜上所述,近年來,隨著我國數字信息技術的發展,傳統的藝術設計教育方法難以培養出高素質人才。因此藝術設計教學工作者必須堅持與時俱進的觀念,
在優化教學體系的基礎上提高教學效率,從而促進我國藝術設計事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韓東晨,張雷,胡楠.數字媒體藝術設計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文藝生活:中旬刊,2014(6).
[2]高寧婧.論數字媒體藝術設計中的“新懷舊”風格.藝術時尚:理論版,20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