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校慶通過一系列的紀念活動,鞏固學校的優良文化傳統,宣傳學校辦學特色優勢及辦學成果,形成品牌傳播效應。體語識別設計作為一種新的視覺識別系統,相關的研究論述較少,相較于傳統的視覺識別設計具有更為強大的識別感召力和易于大眾參與等特點,應用于校慶的活動中將會具有深刻的品牌傳播效應和文化傳承意義。
【關鍵詞】:體語識別;校慶;傳播
1.引言
高等院校承載著傳承和創新的使命,在歷史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文化,理念和特色,高校校慶是高等院校的一種文化體現,對于形塑高校的精神文化價值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如何舉辦校慶,舉辦什么樣的校慶成為現代高校所面臨的一個重大問題。校慶活動在發揮回顧歷史,傳承文化的精神文化功能的同時,具有相當的市場經濟效應,在塑造學校品牌,擴大社會影響,提高社會認可度,招徠資金,改善生源等方面發揮作用。校慶所具有的經濟效應也導致了目前社會上出現的部分高校盲目追溯校史,年年大慶,忽視高校校慶的文化傳承,學術研討本質功能等亂象。受到了投入與收益不成比例,忽視文化精神傳承等指責。因此,需要找尋能夠體現高校精神文化傳承核心價值的識別方式,通過校慶的相應功能得以實現。正如國外一些高校校慶所展現的,校慶的價值不在于一場隆重的校慶慶典來頌揚大學過往的功績,而在于傳承與反思來指導高校未來的發展道路。如日本京都大學100 周年校慶日,沒有慶典,沒有華麗的布置,也沒有熱鬧的學生活動,只有一張近乎簡陋的海報,上面寫著: “京都大學與殖民政策——反省百年京大犯過的錯誤”。京大的教師和學生正是用批判學校、批判校史而不是用張揚學校的成就來表達對于學校的驕傲與敬意。①由此可見,校慶的價值在于它所具有的使命感,而簡單的設計識別就能夠凸顯出這種價值所在,而體語識別在大眾傳播和儀式感塑造方面所具有的獨特優勢使得體語識別在校慶傳播中的運用研究具有重要價值。
2.概念陳述及關聯
2.1 體語識別的概念
體態語是指利用身體的姿態,如表情、動作、體態,身體空間距離,作為傳遞信息,交流思想感情的輔助工具的非語言符號。③生活中存在著大量偶發式體語,而體語識別設計則是指通過對肢體語言的設計賦予其特定的含義作為可識別的視覺語言的設計。研究表明,一條信息的傳達55%都是由人體動作所完成的,自然語中的體語包括了一些先天動作和自發性的動作,以及在地域民族文化發展過程中所形成的,具備民族性特色的體語語言。經過設計的體語識別在生活中也有著廣泛的應用,在二戰中廣為流傳的伸出食指和中指的代表勝利的“V”字手勢,美國運動員在升旗時將手按在胸口,世界平面設計師協會設計的捂眼體語語言,這些體語識別設計無不寄托著文化精神內涵。
2.2校慶的定義
校慶,是對高校歷史精神文化的傳承和經驗教訓的總結,通過一系列統一的元素設計來來塑造儀式感增強社會身份認同以及師生的歸屬感,作為一種特殊教育活動,促進校友交流,構建群體記憶,中國高校建校至今歷經了校址變遷,校名更易,院校合并,校慶對于傳承與追溯歷史具有特殊意義。校慶通過一系列的紀念活動,鞏固學校的優良文化傳統,宣傳學校辦學特色優勢及辦學成果,形成品牌效應。其活動方式包括了一系列慶祝晚會,校史展覽,紀念品設計,校園相關VI元素設計,通過校慶,歷屆知名校友受邀返校,帶來辦學社會效益的反饋信息,在辦學、治校中的工作改進帶來促進作用。
2.3體語識別與校慶的關聯
在校慶活動的傳播行為中,儀式感的構建是很重要的一環。儀式活動是集體記憶,象征空間與地方認同構建源頭,②校慶活動的儀式感是通過一系列活動產生的,諸如校園的校慶元素標識,校慶典禮儀式舉辦,學術論壇交流等,旨在提升師生的校慶參與感,構筑群體記憶。高校的文化傳承創新在于師生,高校的學術成就研討在于師生,高校的未來發展航向在于師生,通過校慶相關設計策劃來塑造儀式感,使高校師生參與到高校傳承和創新的使命中來。在校慶活動儀式感的塑造中,視覺識別體系是校慶公共活動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整合識別體系有助于完善活動的傳承創新意義及高校品牌的宣傳推廣。體語識別設計是一種新的視覺識別體系,具有巨大的識別感召力。體語識別作為視覺識別的一種自然也擁有視覺識別所具有的外在、直接、具有感染力和傳播力的特征,設計特定的肢體動作,通過重復動作來宣傳特定主題。體語識別設計在營造儀式感,傳承文化概念方面有獨特優勢,也有先例可續,如軍營文化中的敬禮姿勢,具有悠久的歷史傳承和深刻的文化內涵,行軍禮也強化了軍人的身份認同,營造了良好的軍營氛圍。
校慶活動所要表達的文化傳承與學術創新內涵完全可以通過設計相應的體語識別來傳遞,相較于其他的傳達表現方式,其表達更為直接,參與更為容易,實施更為便捷,在校慶日參與者通重復設計過的體語動作來表達認同和相互識別,融入高校的精神內涵。有組織的,有計劃性的體語識別,在表達過程中求得認同,最后沉淀到高校文化中去,成為高校的精神代言識別體語。
3.國內外的案列應用分析
3.1國內案例分析
體語識別設計在現實中雖然還沒有多少相應的論文概述,但實際應用廣泛,除了上文提及的體語識別之外,京劇中的一招一式,手、眼、身、法、步就是是體語識別設計的很好實例。手是指手勢,眼是指眼神,身指身段,步指臺步,法指以上幾種技術的規格和方法。京劇臺面上的一舉一動,開門關門,上下樓梯,都要有規范,有章法,用特定的動作規律來傳播特定語境信息。以臺路為例,生活中不同狀態下的走路姿態各有各的特點,這在京劇中就集中反映在不同步法運用上。表現日常生活中走快時,要走的得步子強健,表現走慢時,要走得步子穩重。但在特定的情境下,如表現老年人和醉漢,要走出身沉腿重,步履踉蹌,而表現饑寒交迫的乞丐和久病纏身的病人時,不僅走的很慢,而且要走出腳步輕飄,一付有氣無力的樣子。這些運用獨特的體語來傳達特定信息的行為,都是體語識別在生活中的很好應用,是源自生活的虛似體語設計。
3.2國外案例分析
世界平面設計設計協會設計的捂眼體語形態,是典型的體語識別應用案例。另一個典型是“V”手勢的傳播。手心對外,將食指和中指豎起分開的“V”手勢經由丘吉爾的推廣傳播在二戰及之后廣為流傳,簡單的體語被賦予了勝利之意(英文勝利“Victory”單詞的首字母為“V”),在二戰期間被群眾廣泛應用,鑒定了戰爭勝利的信念,鼓舞了人民斗志,達到了良好的反法西斯宣傳效果。這即是利用體語創造來一種獨特的識別語境,參與者之間通過展示體語來互相識別和傳遞信息,具有強大的感召力和傳播效應。電影《星際迷航》中半瓦肯人、半人類的斯波克的招牌手勢,中指與食指并攏,無名指與小指并攏,最后將大拇指盡可能的張開。瓦肯人在使用此手禮時,通常還會說著名的瓦肯祝詞,即“生生不息,繁榮昌盛。”(Live long and prosper)。這個經過導演精心設計的動作現如今該早已遠遠超出電影,成為美國一種文化識別符號,表達了美好與祝福,表現了體語所能承載的文化概念。
3.3小結
案例中的體語都是創造了一種獨特的識別語境,來向世人展現其所具有的深刻含義。超越了傳統CI視覺設計體現所能展現的傳播力,其簡練、概括、深厚的思想詮釋、感情的交互交流都是其它識別體系不可及的。當然,另一方面我們也可以看出,前文中提到的體語識別多大是生活中積累而得出的自然體語,或是某一公眾人物因其廣泛的影響力,做出肢體動作引起公眾的模仿,所構成一種文化現象,并沒有形成系統的體語識別體系和識別理論。因而在研究體語識別設計的體系框架中研究它所具備的傳播力和傳播特征,并應用于校慶的傳播中就顯得尤為有意義。
4.基于體語識別在校慶中的構建
形成體語設計語言需要經過一定的過程,經過程及時間的積累形成體語符號,最后積淀成文化,成為組織的精神代言識別語言。構建應用于校慶活動的體語識別系統首先要把握學校的文化脈絡,在相應的背景環境下來設計適當的體語表達式,并且將體語識別融入整個校慶活動的視覺設計體系之中,通過師生在校慶日中重復經由設計的,獨特而簡單易于表達的體語行為來塑造儀式感。一方面擴大了高校校慶的傳播,另一方面促進了師生對于校慶活動的參與,使得校慶不再是僅僅停留在紙質刊物,或是一場晚會的層面上,深化了校慶概念。構建校慶中的體語識別系統對于高校文化的傳播和品牌塑造意義深遠。
5結語
通過以上的論述可以看出,校慶作為當代高校活動在品牌的塑造,文化傳播等方面還發揮著相當的作用,是高校形象提升的有效方式之一,高校未來必將在其校慶活動中繼續挖掘品牌價值和文化內涵,而體語識別作為一種獨特的視覺識別語言,一種具有創新性的識別體系必將在校慶的傳播過程中發揮其所具有的易于傳播,傳遞信息豐富,思想內涵深刻,體現高校凝聚力等方面的優勢,并在與校慶識別體系的結合過程中互相印證,作為文化符號而載于高校歷史之中。綜上所述,體語識別在校慶中的傳播研究在未來仍具有很深的研究和應用研究,有待進一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