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音樂與舞蹈有著緊密的聯系,舞蹈的表現力是通過音樂進行烘托的,而視唱練耳作為一門基礎性的課程,通過基本的節奏、音高等元素的學習,加強舞蹈專業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和音樂審美能力。無論是中國古典舞蹈,中國民間歌舞,還是國外舞蹈,舞蹈和音樂總是緊密相連在一起的。舞蹈是人身體連續性運動通過肢體表達的一種藝術形式,它必須在音樂背景下按照一定的節奏進行。
【關鍵詞】:視唱練耳;音樂;舞蹈;節奏
一、學習視唱練耳的重要性
由此可見舞蹈中音樂的重要性。視唱練耳課作為基本樂科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很強的基礎性和技術性,這門課學習質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影響學習者的音樂基本素質和修養;而且視唱練耳作為基礎課程與各音樂學科有著緊密的聯系,因此,無論是學習聲樂、器樂、還是舞蹈專業的學生,都必須扎實地學習這門課程。在中國古典舞以及中國民間歌舞中,音樂與舞蹈總是聯系較為緊密的兩種藝術形式。舞蹈是通過肢體動作,按照一定的音樂律動、情景與思想而進行的一系列的連續性運動。它的特點是通過肢體語言去表達某種思想與感情。為了讓舞蹈專業學生更好地把握舞蹈與音樂之間的內在聯系,對于視唱練耳課程的學習,就顯得非常重要。
對于舞蹈專業方向的學生來說,視唱練耳教學的重點并不是訓練音高聽辨能力,也不是樂譜唱奏能力,而是對節奏節拍的感知與應和能力,是對音樂風格乃至音樂內容的感悟和體驗能力。因此,舞蹈專業的視唱練耳課程,在內容上應重節奏節拍,重風格體裁,以求與他們的專業需要相一致。目前在視唱練耳的訓練方法上,仍多以鋼琴為主要教具,采用聽、唱、寫結合的手段進行訓練。以音準、節奏訓練為重點,采用固定和首調兩種唱名法,采取集體大課、小組課形式。這種已被普遍認同并采用的方法,正日益受到音樂新課程標準的沖擊。同時,數字化音樂教育手段的廣泛推廣及應用,也對高師視唱練耳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并拓展了其改革空間。
二、加強舞蹈專業學生視唱練耳學習的途徑
(一)加強音樂基礎課的學習,增強舞蹈專業學生學習音樂的自信心。音樂是聽覺藝術,不像舞蹈藝術那樣一目了然。所以有些舞蹈專業的學生認為音樂就是聽聽而已,不需要投入、辨別和理解,這些都是錯誤的認識。舞蹈動作需要在音樂中進行,借助音樂表達舞者的內心情感。這樣就要求按照舞蹈訓練設立有關音樂基礎課程,使舞蹈專業的學生逐漸能夠更好的理解音樂、欣賞音樂、體會音樂、表現音樂。
(二)我們的舞蹈分為很多種類,所以舞蹈音樂也是多種多樣的,有古典舞、民族民間舞、芭蕾舞、現代舞、國際標準舞等幾個類型音樂。舞蹈專業的學生對各類音樂的了解也只是表面,并沒有深入的探究學習。所以,當舞蹈專業的學生們對各類舞蹈的學習仍處在初級階段時,老師們可以選擇各類舞蹈音樂在課堂上給學生們欣賞,讓他們首先從聽覺上來熟悉舞蹈音樂,這樣的聽覺學習是幫助學生建立對舞蹈音樂的聽覺記憶力,更好的感受舞蹈音樂與舞蹈表演的內涵。
(三)由于舞蹈專業的學生具有不同于其他表演專業如聲樂、器樂等的特點,他們大多資質優秀、接受能力很強,但理論性較差。如果按照傳統的聽、唱、讀、寫等教學模式難免會使學習變得枯燥,學生逐漸喪失學習興趣。面對這種情況,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的手段,通過音頻和視頻,由情入境,讓學生感受音樂的美,并啟發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調動學生想象力。
(四)節奏是音樂的骨架和靈魂,是構成音樂的最基本的要素之一,沒有節奏就沒有音樂。節奏感的培養,不能僅僅停留在對音符時值的把握上,要挖掘學生的節奏本能,讓他們在內心建立強烈的動感意識,并體現出節奏的韻律。在訓練中可盡早地進行一些多聲部節奏訓練,通過拍手、拍腿、跺腳等一系列的身體動作打出不同的節奏。讓舞蹈意識走進視唱練耳課堂,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在節奏中體會音樂的律動。
三、舞蹈專業中視唱練耳的教學
(一)音樂理論基礎的教學
音樂的基礎樂理知識是所有學習音樂的基本課程,它教會學音樂的學生如何分析和理解音樂的基礎。既然舞蹈與音樂是密不可分的,因此舞蹈專業學生也必然要充分重視。單音、音程、和弦、聽覺敏銳度、聽覺想象力與辨別力都是舞蹈學生應該掌握的知識和能力,這樣舞蹈專業的學生才能更好地理解體會和把握舞蹈與音樂完美結合的至關重要性。
例如從音樂中和弦的色彩變化程度、張力度、和諧程度等方面著手:小三和弦的色彩是暗淡的,大三和弦的色彩是明亮的,屬七、減七和弦的緊張度較強、張力較大等。如何讓舞蹈專業學生學會體會、感受、判斷、理解和把握不同風格的藝術作品,并能夠與舞蹈動作有機地結合充分體現舞蹈與音樂一體性,都可以通過對基礎音樂理論知識的學習活獲得。
(二)舞蹈中節奏感的培養
節奏是舞蹈與音樂之間存在的最大共同點,同時節奏也是聯系舞蹈作品、音樂、與舞蹈者三者的紐帶。音樂節奏是指舞蹈音樂中時值長短變化,強弱轉化,快慢的變化。一首舞蹈配樂有它獨特的旋律節奏和風格特點,不同的強、弱、快、慢節奏表現不同的情緒,舞蹈者需要用不同的動作來體現與音樂相匹配的不同的情感和風格,例如依靠舞蹈動作的幅度大小、運動頻率的快慢手段來配合音樂的節奏長度快慢,用柔美或者強有力的動作來表達音樂中的強弱變化,用循環重復旋轉的動作來表達音樂中的周期循環。
(三)旋律
旋律就好像小說中的情節一樣,在音樂藝術的時間性進程中具有陳述、展開、結束的基本輪廓,相當于視覺中的線條。旋律是體現音樂作品的思想感情的主要元素之一,旋律的各種起伏變化對舞蹈專業學生的舞蹈動作提示,內心情緒的變化都有這十分積極的作用。在視唱練耳教學過程中,培養舞蹈學生視唱識譜能力,音準、節奏、音樂感受能力,但是樂句、樂段的劃分,把握速度、理解音樂的強弱對比,聽懂音樂伴奏的能力訓練更是不可忽視。對簡單的旋律發展結構有一定的了解,有助于舞蹈學生更好地體會音樂的內在情緒層次變化,以便他們更深刻地表現舞蹈作品的思想內涵,達到更高的藝術境界。
四、結語
舞蹈離不開音樂,音樂在舞蹈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通過視唱練耳課的學習,讓學生懂得音樂在舞蹈訓練中起著重要作用。音樂的節奏、速度、旋律等對舞蹈本體的韻律和風格起著決定作用。讓學生聽懂舞蹈音樂,加強欣賞課的教學。舞蹈欣賞與音樂欣賞是高年級舞蹈專業學生學習音樂和舞蹈的關鍵,要讓音樂為舞蹈教學服務。音樂有預備、開始和結束。預備、開始是音樂的引子與主題,使舞蹈者進入規定的音樂情境中去。音樂結束時,學生能夠完成好每一個舞蹈動作,讓他們從聽覺、視覺中體會到音樂與舞蹈動作的協調統一。
參考文獻:
[1]王瑩婉.淺談舞蹈專業中的視唱練耳教學[J].樂府新聲沈陽音樂學院學報.2007.1.
[2]趙楠.論舞蹈專業視唱練耳能力的培養與提高[J].音樂天地.2009.1
[3]董京京.淺談舞蹈中專的視唱練耳教學[J].沈陽音樂學院學報.2004.4
[4]史其威.論視唱練耳在舞蹈教學中的重要性[J].藝術教育.2011
[5]熊然.淺談舞蹈專業的樂理與視唱練耳教學[J].黃河之聲.2011
作者簡介:馬志剛(1990—),男,聊城大學音樂學院2015級研究生,專業為音樂學,藝術碩士,研究方向:聲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