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大學生志愿服務工作。自共青團中央90年代初期號召青年開展志愿服務活動至今已將近20年。這段時間里,民辦高校發展迅速,為社會培養了大批應用技術型人才。民辦高校認識到大學生志愿服務工作動員組織容易、學生參與度高、與公辦高校同步,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彌補思想政治工作不足。因此,民辦高校廣泛組織和發展大學生志愿者隊伍。為更好地發揮志愿服務在大學生中的正面影響,高校應加強大學生志愿服務的組織建設、制度建設和品牌化建設,打造社會關注度高、被廣泛認可的大學生志愿服務 “品牌化”團體。
一、志愿服務品牌化的內涵
關于品牌,代表了一部分人對品牌背后產品以及服務的認可。民辦高校的志愿服務目前已不再顯得相對弱勢;但是要讓志愿服務能夠高質量、高水平推進,“品牌化”顯得尤為重要。志愿服務品牌化,意味著志愿服務有明確的內涵、制度和品質。有著不斷領先的服務理念,我們才能有方向的不斷精進志愿服務;有著完善而又嚴謹的制度,志愿服務才有穩定厚重的實力;有著行動上的領先性,志愿服務,才能不僅僅是一種“活動”,而成為一種日常的行為規則和行為常態。
“品牌化”志愿服務,需要組織和服務的具有“模范性”。各行各業的道德模范、感動中國十大人物等評選活動,凸顯出“模范”的巨大社會影響力。要讓志愿服務高質量發展,需要有一批有影響力、有道德高度的“品牌化”志愿服務組織,讓他們成為高質量志愿服務的代言人,在引領志愿服務時代潮流的同時,帶動志愿服務不斷向著更高水平、更高追求而前進發展。
二、民辦高校志愿服務品牌化建設現狀
1.隊志愿服務品牌化缺乏認知
當前大學生對于志愿服務精神更多地是看作一種奉獻精神,簡單地認為是通過自身的服務奉獻于社會,而對于自身在志愿服務過程中的收獲卻認識不夠,也沒有考慮如何通過何種方式讓自己的行為影響更多的人。甚至于一些大學生把參與社會公益性服務作為賺取就業資本的砝碼,其參與服務不是為了鍛煉自己、奉獻社會,這就與大學生志愿服務精神的培育背道而馳。同時,這種流于形式的志愿服務與大學生志愿服務精神的培育也相矛盾。內涵與正能量無法繼承和發揚,志愿服務的品牌建設就無從談起。
2.尚未形成支持志愿服務品牌化進程的機制
大多高校都制定了相應的制度規定,指導大學生志愿者參與社會服務,但是,對于打造大學生志愿者服務品牌的培育機制卻比較欠缺,甚至于一些高校的管理部門僅僅是起到了上傳下達的作用,這種做法在一定程度上也對大學生志愿者服務精神的形成造成了誤導。
3.缺乏資金和社會資源的支持
好的品牌,在產品和服務優良的同時,若要得到社會的認可,需要廣泛宣傳和各方面的支持,對于志愿服務品牌化建設也是如此。與公辦院校相比,民辦高校資金來源大多非政府部門撥款,對于學生活動的支持有限。隨著社會呈現出多元化發展的趨勢,大學生志愿服務的對象也呈現出了日趨復雜化的發展趨勢,這就需要政府和機構在政策和資金方面給予更多的支持,才能夠把這種志愿服務精神落到實處。
三、加強民辦高校志愿服務隊品牌化建設的對策
1.加強大學生對志愿服務內涵的認知
大學生參與社會公益活動主要取決于自身的認知,只有從根本上提高了大學生與志愿服務活動的積極性,才能夠形成規模化發展的趨勢,大學生志愿服務活動也才能夠產生更大的實效,從而形成服務品牌。一方面可以通過各種媒體進行廣泛的宣傳,使參與志愿服務精神具備廣泛的基礎,針對民辦高校來說,應該積極弘揚志愿精神,提高大學生對參與社會志愿服務精神和內涵的認知程度;另一方面應該給予大學生志愿者充分的價值肯定,對他們進行必要的獎勵,激發榮譽感。這樣通過先進的典型示范帶頭作用也可以提高大學生對志愿服務的認同度。只有每個成員從內心認同志愿服務,才能團結一心打造品牌。
2.探索新的志愿服務品牌化發展模式
標準化的工作流程,有利于民辦高校志愿服務品牌化建設。大學志愿服務品牌化建設,需要信息的合理和有效管理。通過制定相關的大學生志愿服務制度,可以對志愿服務的運作程序加以規范,明確權利和義務,包括登記注冊、服務項目的審批、志愿者信息的高效管理等各項完善的管理制度。同時我們還將積極建立完備的志愿者服務信息庫,對廣大志愿者的信息進行合理的整合和分塊管理,將各類志愿者進行合理的分類,主要包括交通服務、社區服務、校園服務等,以便及時的為大學生志愿者提供廣闊服務的平臺,也方便進一步根據志愿服務的要求招募各類大型活動的志愿者。
3.加強志愿服務工作指導與資金支持
民辦高校大學生參與社會的主要方式就是志愿服務,志愿服務活動不僅有利于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和社會適應能力,也有利于提升民辦高校大學生的自信心,克服自卑心理,有利于宣傳民辦高校的良好品牌形象。為了更好的推動民辦高校志愿服務品牌化建設,必須加強對大學生志愿者隊伍建設的指導和投入,一方面民辦高校主要領導要有足夠的重視,為志愿服務活動的開展創造更多的空間,同時,安排專職的教師來指導志愿者隊伍建設并與學生共同開展志愿服務活動,指導學生制定嚴密的學生志愿服務活動運行制度和管理規范,保證工作和活動的連續性,彌補制度方面的不足; 另一方面民辦高校要增加對這項工作的資金投入,廣開門路,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募集贊助資金專項用于大學生志愿服務活動和隊伍建設,鼓勵大學生學以致用,運用所學專業知識服務社會,通過自身行動,提升民辦高校的社會知名度。同時,民辦高校也應加強與上級團組織的聯系,以便獲得更多的指導和政策、資金支持。
總之,志愿者服務活動想要激勵更多的人參與,需要形成品牌與特色,通過活動的實效性和影響力來獲取更多的關注。但是品牌活動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個組織長期的、專業的、有影響力的活動,需要傳承與發揚。通過志愿服務的品牌活動來傳遞、弘揚志愿者精神,引導更多的人來加入到志愿服務中來。隨著民辦高校大學生志愿者隊伍的日益壯大,志愿服務工作將得到更多的提升和完善。雖然會經歷坎坷,但憑借青年人特有的活力和朝氣,我們相信,民辦高校志愿服務工作定能承擔起更多的社會責任,更好地服務社會,回報社會,也必將取得長足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