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類文明離不開創造,個人創新意識、創造能力及社會創新形態反映著人類的文明程度,在愈發注重素質教育的今天,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出現,在農村小學教育中,如何提升小學生的創新興趣,用什么方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
小學階段正是一個人培養興趣愛好,健全性格,培養創新意識,形成審美能力的最初階段,同時也是創造教育的最初階段,所以小學美術教育對創造教育顯得非常重要。
【關鍵詞】:創造教育;美術教育
創造教育,有廣義和狹義之分。我們中小學實施的是廣義的創造教育,是根據創造學的基本原理,結合哲學、心理學、教育學、行為科學等有關學科,以培養人的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創造個性為目標,全面并且深入地開發學生潛在創造力,培養創造型人才的教育。其主要特點有:突出創造性思維能力為重點;注意啟發誘導,激勵學生主動思考和分析問題;注重個性發展,讓學生的稟賦、優勢和特長得到充分發展,以激發其創造潛能;重視非智力因素,強調實踐訓練,全面鍛煉創新能力。
美術教育是以教育為手段,向學生傳授相應的美術知識和技能,發展和傳播美術文化;以美術為媒介,通過美術教學,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審美能力,發展智力和創造力,獲取一般教學意義的功效。值得一提的是,普通美術教育的著眼點是對人的素質的培養,對學生的未來社會角色雖不具備決定性,但具有間接和隱性作用。這表現在,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具有美術素養的人完成某些工作的有效性更高,創新意識更強,從而被社會選擇的機會更大。
美術是藝術門類之一,也叫造型藝術、視覺藝術。主要包括繪畫、雕塑、工藝美術、建筑美術等。是用一定的物質材料,如顏料、紙張、畫布、泥土、石頭、木料、金屬、木頭等,塑造可視的平面或立體的視覺形象,以反映自然和社會生活,表達藝術家思想觀念和情感的一種藝術活動。
綜上所述,不難發現,美術是各學科中動手能力及思考最多的學科,其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造性的特點其他學科無出其右。事實說明,美術教育在創造教育中占據著較大比例,具有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是在現階段,特別是農村小學教育實踐中,將美術教育壓縮到極小的比例,作為一名農村小學美術教師,實在感到無奈又惋惜。
縱觀藝術的發展,古今中外學者將藝術的起源分為以下幾類:模仿說、游戲說、表現說、巫術說。從以上幾點來看,藝術的產生與發展是源于生活,在其發展的過程中,始終伴隨著創造與創新,是物質和精神共同的產物,而美術也不出其外。
深究美術與創造教育的概念與本質,不難得出結論,美術教育與創造教育有非常多且具體的共通處,具體如下:1. 創新意識的培養:創造教育旨在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突出創造性思維能力為重點,而美術亦是。在美術作品的創作中,從始至終貫穿著創造與創新,否則作品是沒有生命力的,美術的發展也將會停滯不前,正是每個畫家對創新的追求,才有了絢麗多彩的美術種類,才有了豐富的美術史。2.教育方式的相似:創造教育注重啟發誘導,激勵學生主動思考和分析問題;重視非智力因素。美術是一門龐大的學科種類,包含美學、哲學、心理學、自然學科等等,其發展和創新的速度是非常快的,并且每一種類都是有區別的,否則無法形成鮮明的藝術形態。所以任何一個美術教育者都無法盡授其道,只能通過誘導啟發,激發學生創造潛能,培養其的自主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才能保持美術創作的多樣性。3.注重個性發展:創造教育的目的是讓學生的稟賦、優勢和特長得到充分發展,最終形成自我創造個性,而美術教育也是如此。美術作品的創作中,無不體現著畫家的性格特征、文化和哲學修養,而每個人受教育環境和生活環境的影響,這些特征是不盡相同的,所以才體現出作品的獨特性。4.強調實踐訓練:無論是創造教育還是美術教育,都是為了全面鍛煉創新能力、創新精神、創造個性、創新能力,最終形成多樣的創新形態。
當然,在平時的教學中,面對小學生對于生活及自然認識尚淺、文化程度低、其性格特征建設過程漫長導致的審美能力低的問題,教學不是一件易事。但從另一方面看,農村家庭大都喜愛以山水畫或花鳥畫作為家居裝飾,農村孩子與自然接觸的緊密程度,對花鳥魚蟲的觀察,令美術教學有了非常好的基礎。總的來說,教育是潛移默化和寓教于樂的過程,針對這些特點,我總結了一套適合農村小學美術教育的方法:1.游戲法:小學生的各種游戲都可以結合,并向各個方面發展。從理性方面,扮演動物或人物可以培養學生對形體的理解能力;從感性方面,可以讓學生發現自己最喜歡的美術種類,比如男孩喜歡動物,女孩喜歡設計衣服;從直覺方面,游戲的韻律活動可發展為舞蹈和音樂;從思想方面,可以提高學生對自然和生活的認知能力,而這四方面可以融為一體,即是性格積極發展的一體。我在教學過程中,主要從感覺和思想上利用游戲培養小學生的造型、繪畫、手工能力。而我在其中的任務則是擔任向導、啟發者的角色。所以,游戲在相應的范圍內,能夠變成藝術活動,因而產生了對小學生的藝術導向效果。2.邊玩邊做法:邊玩邊做能使學生的個性在美術創作中得以充分展示,既在玩做中鍛煉了小學生的手工技巧,也不斷地培養學生的創造性,也可實現自我表現的愿望。比如折紙、拼幾何體、堆積木、用沙土造房子等等,最后再讓學生畫出自己創作出的東西。這樣培養了學生對客觀物體的分析方法,培養了其動手能力和對物質本質的探索精神,這對其他學科的學習起到極強的輔助作用。3.放空意識心畫法:根據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征,我特意設計了放空意識心畫法。讓學生閉目靜思,隨心去想象他喜歡的一切,無論是人物、動物、風景或場景,或是機器人、外星人、外太空等等。去看心中的畫,看到了心中的畫,然后把所看到的圖像在畫面中表現出來。通過一段時間的訓練,使學生的自我創作意識越來越豐富,在潛移默化中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自我表現能力,在作品中看到了學生對美的純真表現。無論通過怎樣的教學方法,教育最終的目的是培養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培養學生健全的性格和創造能力,使其健康的成長。
藝術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藝術是對生活的提煉與再加工。學生在學習美術時,需要極強的動手實踐能力,這也自然的培養了創新意識與能力。學習美術的同時,也是健全性格,發展個性的過程。當創新意識與能力形成習慣后,在其他學科的學習或生活中必然起到無可替代的優勢,美術教育對于創造教育有著極強的輔助作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小學階段正是一個人培養興趣愛好,健全性格,培養創新意識,形成審美能力的最初階段,也是創造性教育的基礎階段,鄧小平同志也說過:“教育要從娃娃抓起”,正因如此,小學美術教育顯得尤為重要。美術教育在現階段在創造教育中有極強的代入感,是最容易提起學生興趣的學科,以此為創造教育的突破口,無疑是最好的選擇。然而大多數農村學校并不重視美術教育的重要程度,造成大部分學生對美的認知程度差,創新意識差的惡劣影響,要想改變現狀,必須要創造好的氛圍,營造創造教育的時間、空間、環境,為每一個小學生提供表現潛在探索欲、創造力的機會,調動他們內在動力,使其創造力不斷發展。
參考文獻:
陶行知 《創造宣言》 中國教育出版社 1992.02.
孫美蘭 《藝術概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03
吳東梁 《小學美術教材教法》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