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地理課堂教學是目前地理教育中最需要突破的薄弱環節。新課程實施以來,作者在地理有效課堂教學方式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和研究,包括注重地理教學中的情感因素,根據實際創設良好的地理課堂教學情境,采用互動教學、用好教學語言,做到環環相扣等,使課堂教學水平不斷提高。
【關鍵詞】:地理;課堂教學藝術;教學水平
地理學科經常被稱為“小三門”、“次科”而不被重視,從一定程度上講,教師的教、學生的學和社會的重視程度都存在嚴重的問題。可以說,地理課堂教學是目前地理教育中最需要突破的薄弱環節。新課程實施以來,根據我校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們在中學地理有效課堂教學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和研究。
一、注重情感因素,實施愉快教學
“人非草木,孰能無情”,情感作為非智力因素的核心,猶如地理教學過程中的潤滑劑、催化劑,教師應著力以情感為動因,觸及學生的情緒,促發學生的一系列智力活動,努力營造一個積極健康的教學氛圍,使學生產生良好的學習心境。過去,中學地理課堂教學中,地理教師往往過多注重了知識目標而忽視了情感目標,拘泥于課本,強調地理事實和地理思維,過分強調知識記憶,缺乏生動活潑和地理情趣。但對于學生而言,學習動機還不強烈,愉悅、興趣是他們的學習驅動力之一,甚至對教師的好感也會成為學習的驅動力。如果學生不喜歡地理課、不喜歡地理教師,那么學生怎么能學好地理?因此,“愉快教學”是增強地理課的魅力,使學生由厭學到愛學的一個行之有效的方法。
所謂“愉快教學”就是指師生共同營造一種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使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積極主動地學習。通過實施“愉快教學”,營造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既能感染教師,使其充分發揮教學技巧,又能影響每一位學生,讓其專心于課堂上,積極踴躍,從而使課堂教學形成一種良性互動。因此,教師平時就要對學生進行感情投入,為營造愉快的課堂氛圍打下基礎。教師在傾注情感、溝通學生時,要注意學會賞識學生,對于學生感興趣的事情要樂于傾聽,對學生要有耐心、愛心和信心。平時主動和學生打成一片,做他們的良師益友,要多了解他們的學習、生活及心理狀態,及時幫助他們解決遇到的困難,掌握每個學生的個性特點,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切忌對學生冷漠粗暴,不然學生會對教師產生對抗情緒,進而遷怒到教師所教的學科,產生厭學甚至不學的心理。當然,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教師精湛的語言、詼諧與幽默、機敏的教學智慧、可親可敬的教態,都會使初生對地理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
二、注重教學情境,精心創設問題
在開始上課時,學生的注意力容易停留在課前某些活動的刺激上,頭腦里還有興奮的余波,這時教師應迅速組織好教學活動,把學生的注意力盡快集中到課堂上來。新穎別致的課堂導入設計,容易引起學生對新知識內容的興趣,從而將學生盡快引入新的教學情境之中,為開拓思路、提高能力做好了鋪墊。因此,恰如其分地導入是營造地理教學情境的重要措施之一。在講地理八年級上冊《中國的氣候》一節關于我國的降水和干濕地區時,我首先提出一道問題讓大家思考:“7月底,北京連降大雨。劉艷從北京出差去吐魯番,媽媽提醒她別忘了帶雨衣。9月下旬,北京秋高氣爽。劉艷要去廣州開會,爸爸也讓她帶上雨具。劉艷爸爸媽媽的做法,哪個必要,哪個多余?”學生覺得這個問題非常有意思,很快激發了學習興趣。
中學生通常情況下,不重視地理課,學習不積極,不主動。但是,從中學生的心理特點來看,他們又往往具有很強的好奇心和好勝心,一方面他們要對問題追根問底,知道其所學知識的用途;另一方面,他們又急于要顯示自己的才能,個個躍躍欲試,這就為設計好教學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和思想基礎。而經過挖掘加工后的生動、誘人,帶有懸念的新課導言,一上課就將學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到對新知識的探究上來。興趣和好奇,促使全體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直到懸念化解,問題解決,找到答案為止。至于興趣點和好奇點的選擇,可以放在與新課內容密切相關的地理熱點問題、最新事件、鄉土內容、奧秘探討及新式教具等上面。這里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新課導言切忌嘩眾取寵,喧賓奪主,冗長膚淺.精練切題則是這一風格形成和發展的生命力所在。
三、用好教學語言,做到環環相扣
教師靈活并恰當地運用口頭語言、體態語言和板書語言進行教學,可以使課堂教學妙趣橫生.在保證科學性的前提下,教師或繪聲繪色,或幽默詼諧,或啟發誘導,或慷慨陳詞,或點頭贊許,或熱情鼓勵……。總之,適時適度使用語言修辭手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其勇于提問,大膽發言,躍躍欲試,積極參與。同時,配以新穎、美觀、快速、精練的板書、板圖和板畫,醒目易記,就能強烈地吸引住每個學生的注意力和情感投入,使其如醉如癡,全身心地投入到課堂教學之中,受到陶冶,得到鍛煉,學會知識,掌握方法。
一節完整的中學地理課堂教學,教師要巧設疑問,借疑增趣,教學過程做到環環相扣。設疑恰當,能更好地增加學生的興趣,變被動學習為主東探究,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特別注意提出一些啟發性的問題,讓學生思考、討論。這樣可以讓學生帶著問題去學習、探究,培養學生探究性學習的能力,又能讓學生嘗試成功的喜悅,增強學好地理的信心。中學地理課堂教學過程總是以人地關系為主線,步步為營、環環相扣的。良好的開場白,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提出了要解決的實際問題,激起了學生求知的欲望;緊接著,教師趁勢引導學生尋找和討論新課的知識點,運用地圖剖析難點,排除疑點,強化重點,巧妙聯系已有知識,形成知識體系,構成知識網絡,就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教育的最終目的是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促進學生的終身發展。學生是學習的主人,為把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充滿活力;把班級還給學生,讓班級充滿成長氣息;把創造還給學生,讓教育充滿智慧和挑戰,教師就要善于激發學生好奇和探究的天性,讓學生在自主、自由,饒有興趣的情境下學習、提高。
參考文獻:
[1]田素齋.中學地理課堂教學探討[J].中小學教育,2012,8(8):164-168.
[2]唐起嵐.中學地理課堂教學技巧[J].教育前沿.2011,(7):198-201.
[3]王紅君.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J].文化研究,2012,(11):202-204.
作者簡介:張建鋒,男,1977年生,河北省石家莊市第二十八中學二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