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考試作弊隨著社會經濟和科學技術的發展,在形式上和內容上都呈現出新的特征。本文著眼于探尋學生考試作弊的原因,從分析原因入手,提出從思想教育、考試形式的改革、監考機制的完善等方面來減少學生作弊行為的發生。
【關鍵詞】:作弊;原因分析;防控機制
一、學生考試作弊的形式
1.利用電子器具和通信工具,利用移動電話發短信獲取答案,利用無線微型耳機接收答案。
2.利用事先準備好并藏好的小抄,抄襲答案。
3.找槍手替考。
4.利用學習好的同學和監考老師的不注意偷拿他人試卷或偷看他人試卷。
5.利用交卷時候考場氛圍較混亂時,互相交頭接耳或照抄答案。
6.買通監考老師,事先獲取試題,或使其監考過程中松監自己。
二、學生考試作弊的原因分析
(一)學生對考試作弊的態度分析
筆者曾做了個小范圍的調查,對學生對待考試作弊和他人作弊的態度,以及作弊的原因進行了簡單的調查。
學生在對待考試作弊這個問題的態度上,168人(70%)的人表示反對考試作弊;3人(1.25%)表示支持;69人(28.75%)表示無所謂。對他人考試作弊的反應,36人(1.5%)會進行揭發;84人(3.5%)會進行勸告;228人(95%)表示沉默。自己有過考試作弊的想法問題上,6人(2.5%)經常有;108人(45%)偶爾有;126人(52.5%)表示從沒有。
學生在對待考試作弊的原因選擇上:108人(45%)平時未好好學習,基礎差,擔心掛科;102人(42.5%)想拿獎學金,得到更好的成績;24人(1%)對作弊行為認識不請,幫助他人作弊;6人(2.5%)如監考不嚴,抱僥幸心理。
(二)學生考試作弊的原因分析
1、學生自身因素
(1)學習時間投入不夠,學習目標不明確
很多人作弊的原因首先歸結于平時未能好好的學習知識,考試時因為自己實力有限擔心掛科而作弊。學生進入大學以后,都普遍存在著學習動力的下降,學習目標的缺失,對于分數的要求每門課及格就行。目標的缺失,加之對自身要求的降低,許多學生課堂上挑自己喜歡的聽,不喜歡的則逃課、玩手機、睡覺,大量學習時間荒廢,許多學生在自己準備不足的情況下鋌而走險選擇作弊。
這部分學生中一方面存在著懶惰的學生,另一方面是原本基礎差的學生,因為基礎差,課堂上的知識難以理解消化,要求考試要過的壓力逼其作弊。
(2)為了獲取獎學金
一些學生作弊是為了取得更好的分數,獲得獎學金。學習不好的學生作弊是為了應付考試,考試過關,學習好的學生作弊為了取得更好的成績,獲得相關的榮譽。學習成績的好壞,直接影響著學生本人的切身利益。
(3)對待考試態度不端正
在各種理由的作弊中,本質都是對考試理解不同,對待考試態度不端正,很少學生通過考試去測量自己的實力,去通過考試了解自己知識點薄弱的環節。
(4)誠信意識缺失
近年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在我國深入發展的同時,其負面影響也在不斷沖擊著傳統的誠信道德體系,再加上法律制度的缺位,社會各個層面的誠信缺失現象十分嚴重。
2、學校教育管理方面
(1)教學內容重復
知識更新慢,實踐環節重視不足。現在部分學校人才培養方針、課程設置與社會需求脫鉤,致使學生學非所用,學非所要。很多課程本應以動手實踐為主,卻又偏偏成了枯燥的理論教學;實踐考察被理論考試所代替,動手操作被死記硬背所代替,學生無法從教師授課中學到實用的知識,從而失去了對學習的重視,最終屢屢在考場上作弊應付。
(2)考試形式簡單、內容單一
首先,考試內容范圍過于狹窄。僅局限于課堂筆記、書本知識、教學課件等,實際運用方面的考察比例偏少,缺乏對學生知識、能力和素質的綜合考核。其次.考試的形式過于單一。一般采取閉卷考或開卷考。客觀題所占比例較大,分析性試題偏少;理論知識考核多,實際操作考核少;筆試多,口試、答辯或論文方式較少。
(3)考試制度不完善,無法做到有“法”可依
部分學校違紀處分條例過于寬泛,概念不清晰,條款不明確,界定不明朗。缺乏實際操作性。出現對學生作弊行為的處罰無“法”可依的局面。同時,在考試過程中,有些教師不認真履行監考職責,不注意維護考場紀律。
三、學生考試作弊的防控機制探討
(一)提高學生思想認識,加強思想政治教育
1、從新生入學教育著手,提高學生思想認識
學校可以選擇在新生入學伊始,結合典型案例進行違紀處分條例的宣講和討論,使學生從思想上提高認識,將遵守考場紀律變為自覺的行為,從而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目標,養成勤奮好學的學習態度,以認真學習為榮,以考試作弊為恥,樹立起正確的考試觀。同時在每學期末召開以誠信考場為主題的班會,宣傳考試紀律和考試要求,積極營造良好的期末復習氛圍,組織學習有關制止考試作弊的規章制度,采用違紀案例進行教育和警示,使學生引以為戒,樹立良好的考風。
2、加強思想政治教育,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輔導員應該幫助學生端正其學習態度,使學生明白自身的價值不是僅僅局限于考試分數的高低,而更多地體現在豐富的知識、卓越的能力和高尚的品德,鼓勵學生不斷強化良好的自我意識。應引導學生調整對考試的認知,理智看待考試及其結果,以較好的心態面對考試及考試結果。
3、引導學生樹立明確的學習目標,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大部分學生考試作弊在于平時疏于學習或平時學習投入不夠,從新手入學起,相關老師應該對學生進行教育,幫助學生認清大學學習與高中學習的不同,進行職業規劃生涯教育,使學生能及時地從迷茫狀態中走出,樹立明確的學習目標,激發學習的熱情。
(二)加強大學生誠信教育,建立健全誠信機制
不但要從制度上來解決學生考試作弊問題,還應從道德和倫理的角度對學生進行約束和教育。一方面,在考試前,讓學生寫考試承諾書。另一方面,在大學四年里建立誠信評價體系,就學生每年的誠信進行評價,在學生大學四年畢業的時候,為其同時頒發一個誠信證書。
(三)加強教務工作管理力度,完善監考老師考評監督機制
1、改進考試形式和評價體系
根據學科特點,采取靈活多樣的評價方式。對實踐性強的課程,可以考查學生實際操作能力,要求學生在規定時間內拿出具體成果;對思想教育方面的課程,可以采用小組談話、集體答辯的方式;對論述與分析要求高的課程可以采取寫論文的方式;對于綜合性強的課程,可以采取開卷考試的方式;而對于基礎性強的專業課程,就要采取閉卷考試的方式。
2、完善、規范考務管理工作,嚴肅考試紀律
建立制度保障,強化考場監督,嚴格考試紀律是抓好考風和學風建沒的關鍵。各高校應形成一套嚴格的關于考試管理的制度和規范。不斷改革考試制度,創新考試模式。
3、完善監考老師考評監督機制
監考老師負責與否對學生考試是否作弊有很大的影響,而部分監考老師的監考不力和失職,助長了部分學生的考試作弊傾向,因此必須加強對監考老師的教育和管理,建立相應的考評和監督機制,讓每位監考老師真正負起責任。
4、加大違紀學生教育處罰力度
嚴格作弊處罰,依法治考,使學生不敢作弊。處分是一種懲罰,其目的是教育學生本人并警示其他學生。處分時應該做得程序規范有序。
參考文獻:
[1]謝麗霞.大學生考試作弊動因及對策研究[J].前沿. 2006(8)
[2]安志紅. 對大學生考試作弊群體的分析和對策[J].遼寧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1)
作者簡介:薛藝藝(1985—),女,漢族,陜西韓城人,法學碩士,單位:西安交通大學城市學院藝術系教學秘書,研究方向:教學教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