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五四運動結束后不久,1920年,共產國際的代表維經斯基訪華,會見了李大釗同志,討論在中國建立共產黨的問題,經過李大釗的介紹,維經斯基一行到上海會見了陳獨秀,建議由陳獨秀發起成立中國共產黨,在這過程中,張太雷還給維經斯基當過陪行翻譯,并因為中國共產黨在上海發起的組織而和青年團一起籌建活動,從上海回到北京之后,張太雷又參加了李大釗創立的中國共產黨在北京的早期組織,后來又接受李大釗的委派,去天津成立了社會主義青年團,在其擔任書籍,1921年初期,又趕往蘇聯,在共產國際遠東書記處擔任中國科學書記,后來又代表中國共產黨出席了共產黨的國際“三大”。
【關鍵詞】:共產黨;青年團;五四運動
一、張太雷同志對我黨的貢獻
張太雷是我黨最早期的革命黨員之一,是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的重要創建人,他用短暫而光輝的一生,為我黨早期和共產國際建立起聯系,特別是對建立革命戰線的統一,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張太雷,江蘇常州人,在中學時代就收到了辛亥革命的洗禮,積極參加了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侵華戰爭,而且聲討袁世凱的賣國罪行,十月革命之后,張太雷在北洋大學與對俄國革命感到同情,又積極宣傳社會主義思想的俄籍漢學家鮑立維一起建立了聯系,秘密閱讀并且堅持翻譯社會主義文獻。
二、促進統一的基礎條件
(一)聯合民族資產階級,促成國共合作
首先,張太雷隊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的經濟地位和政治態度進行了透徹分析,他認為,正是因為帝國主義是通過輸出商品,資本輸出,掠奪原產料等經濟形勢對中國的民族資產階級進行壓榨和欺凌,這就預料著中國在這樣被壓榨欺凌的環境下生存的艱難性,民族資本主義工廠和企業也在遭受巨大的破產衰敗,預示了中國很難從被壓迫的民族國家民族資產階級走出去,更不要說獨立發展資本主義道路,只能是帝國主義的附屬地位,這也間接造就了中國的民族資產階級產生反抗的決定,所以張太累認為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本質上是存在共同目標的,也有著共同的敵人。
在中國革命推翻帝國主義支持的封建軍閥的過程里,無產階級要幫助資產介意推翻專制統治者,然后再推翻資產階級的通知,他認為國民黨如果加大對公民群眾運動的注意,在三民主義的帶領下才會走向成功的道路,張太雷對孫中山三民主義代表的時代發展方向給予了客觀的評價,他認為孫中山是中國”國民革命的導師“。也認為三民主義并不是空洞的口號,這是孫中山先生四十年來對國民革命的經驗總結跟升華,孫中山先生的革命經驗是國民黨的理論基礎,也是他們的寶貴財富,其政治基礎和中國共產黨實際上是異曲同工的,在張太雷看來,這些條件和基礎都會為國民革命建立統一戰線提高很大的可能性。
(二)以工農聯盟為基礎,集中群眾力量可以作為有利條件
最早的工農聯盟思想是體現在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上的,馬列主義像一個寶庫,無產階級從這個寶庫中吸取了無數寶貴精神,馬克思認為無產階級是要解救全人類,有著重要的歷史使命,完成這些使命就要堅持在工人階級的主要領導下發動廣大的農民參與,越是在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國家。農民階級是工人階級里最強大的,最可靠的天然同盟軍,他們深深受苦受難在社會的最底層,社會地位深受苦難,他們和工人階級鏈合成一體,結為同盟,作為革命和建設的主力軍,這樣擴大無產階級就會得到一種無聲的共鳴,若沒有這種合唱似的共鳴,一切農民國度里獨唱是不可避免要成為孤掌難鳴的。他認為早期的歐洲革命就是失去了農民的援助才最終沒有成功,從而走向失敗。列寧在領導俄國革命中也深刻認識到了農民階級的重要力量,更加簡單明了的提出了‘工農聯盟”的戰略思想,在俄國革命斗爭中形成了較為系統的工農聯盟理論,為共產國際和工農聯盟的斗爭策略奠定了結實的基礎。
三、剖析中國革命的政治發展
張太雷在主張建立和國民黨的統一戰線基礎上,還深入剖析了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的政治動搖性,他認為,中國共產黨的思想原則跟政治的獨立性,進而更加明確地指出共產黨必須以工農為依靠基礎,不能被民族資產階級所左右。
四、確定政治的時代走向
中國不可能走資本主義發展道路,張太雷關于資產階級革命還只是處于一種幻想狀態,我們的國家已經被世界掠奪者弄到無法分析的地步,每一個有政治頭腦的人都應該懂得,我國的資本問題具有很明顯的先導意義。
中國必須發展本國的工業,那么為了保護本國工業,中國就應該努力實現自強,帝國主義系統之下的買辦階級也有可能在在一定程度上對輸入的商品提高定額關稅。但是大家知道戶國的關稅政策完全是在實踐內參加當前的反帝國主義戰線。但是一到他們的主子起來反對,全由外國列強所操縱的局面,就會憑借強加給中國的各種條約上面,觸犯了他們自身的利益后,他們也就立即開始反對革命了。
張太雷還將中國的資本主義發展和帝國主義列強的殘暴欺凌結合在革命統一戰線的思想上,進行在實踐中的不斷成熟發展和改進,還把中國資產階級的軟弱性和先天缺陷分析指證出來,為了更好的分析和引導革命的在實踐上的斗爭,他還在考察工人運動的國民革命中進行探討領導權的問題,探明了道路,他還看到了資產階級在政治上的多面性,在此基礎上豐富了統一戰線思想,因為張太雷的積極促成,才這么就就達成了統一戰線目標。從而掀起了革命革命的高潮進步,這種對革命的務實開拓的探索求新精神是寶貴的,更使得我們再跟帝國主義資本階級的斗爭中進行了更好的反抗,
張太雷的品質是每一個共產黨人是重要學習的重要品質。它讓我們學會在建立革命階級的統一戰線的基礎上,一直堅持保持無產意識,從而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但是由于社會發展的不平衡,不協調等不可持續階段的信仰和綱領,讓我們更加認知到,不要丟掉自己綱領和組織的獨立性,要繼續的掌握和發展,這就要求我們每一個共產黨人要從始至終的從實際出發,保持革命組織上的嚴明紀律,不斷鞏固加大統一戰線的擴大,保證調動社會一切有利于政黨建設的因素,張太雷的統一戰線論和他對統一戰線領導權方面的論述,都是我們寶貴的經驗,給予了我們理論上的認真和實踐中的執行力。
總結:
在回顧中國近代革命史的時候,我們會發現,任何事物,當兩者的目標不同,達不到一致的時候,一般戰線很難保持持久,更加沒有永久性,隨著革命事業的變化與發展,可以看出,資產階級與無產階級爭奪革命領導權的問題實際上一直都是中國的選題之一,走哪一條發展的道路也成為重要問題。
張太雷作為共產黨的主要創始人之一,作為共產黨早期的思想理論家,而且他能根據中國國情,對近代新民主的革命性質記憶階級上的分層等等都有深刻認知,從宏觀的角度看,他吧根系與把握都能很到,還具有清醒的頭腦去準確視角,很值得學習借鑒。
參考文獻:
[1]加運動的群眾從民族資產階級的領導下爭取到自己的一邊來[A].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
[2]要對民族資產階級的兩面性有清醒的認識[A].張太雷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
[3]無產階級及其政黨要把握統一戰線的領導,張太雷文集(續)〔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