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雙鋼琴是鋼琴演奏的一種重要表現形式,它有著豐富的和聲結構和多層次的音響效果,由兩位演奏者在兩架鋼琴上同時進行演奏,需要兩位演奏者非常默契的配合演奏,雙鋼琴屬于鋼琴二重奏的一種,這種表演形式早在古典時期就已經出現,浪漫主義初期才逐漸引起作曲家的重視,李斯特,門德爾松,圣桑等偉大的作曲家都曾創作出一些膾炙人口的雙鋼琴作品。本文試從圣桑的《動物狂歡節組曲》為例進行分析和研究,來研究雙鋼琴的藝術性。
【關鍵詞】:雙鋼琴;配合;藝術性;圣桑;動物狂歡節
一、關于雙鋼琴
雙鋼琴作為一種演奏表演藝術可以追溯到17世紀,到了18世紀開始逐漸興盛起來。雙鋼琴演奏屬于室內樂演奏的一種,在西方國家,這種表演形式已經非常普遍,但在中國,這種表演形式還沒有引起音樂工作者的足夠重視,發展相對緩慢。
雙鋼琴演奏是一門合作演奏藝術,練習的是演奏者雙方的默契、合作能力,這就需要演奏者雙方要花費大量的時間一起練習、配合,熟悉對方的演奏習慣,在練習磨合的過程中,必須以音樂作品內容為中心,以敏銳的聽覺和客觀理性的頭腦去處理和調整雙方音響的比例問題,處理音樂作品中聲部層次的關系,還要充分發揮樂感,賦予音樂作品更加豐富的表情,從而更好的體現出合作的藝術美。
二、圣桑和《動物狂歡節》
夏爾-卡米爾-圣桑(1835-1921),法國著名的音樂家、作曲家,圣桑是古典音樂與浪漫主義音樂過渡的一位音樂家,他自幼便顯示出極好的音樂才能,圣桑是法國民族樂派的代表人物,他的一生都致力于法國音的復興,他對法國音樂和后世浪漫主義音樂都起得到了很好的楷模作用。
圣桑一生創作題材廣泛,涉及管弦樂曲、小提琴協奏曲、鋼琴協奏曲、交響曲等領域。其創作技巧嫻熟,作品數量超過一百七十部,其作品和聲豐富、配器華麗、和聲典雅、結構工整。其代表作有管弦樂組曲《動物狂歡節》、交響詩《骷髏之舞》、《第一大提琴協奏曲》等。
圣桑在1856年,在歐洲各地旅行演出期間,曾在奧地利的一個小鎮克爾德姆停留休息,恰逢當地的狂歡節盛會。狂歡節,是歐洲民間帶有一種宗教色彩的節日,圣桑的好友,大提琴家魯布柯約請他為這個節日的音樂會寫一首新奇的作品。圣桑即以狂歡節為主題,寫作了這部管弦樂組曲《動物狂歡節》。整部組曲最初是室內樂形式,由兩架鋼琴和九件樂器演奏,后改編為現在常見的雙鋼琴形式。
三、雙鋼琴《動物狂歡節》
整部組曲由十三部標題小曲和終曲組成:1、序奏及獅王的行進2、母雞和公雞3、野驢4、烏龜5、大象6、袋鼠7、水族館8、長耳人9、林中杜鵑10、鳥舍11、鋼琴家12、化石13、天鵝14、終曲。
1、《序奏及獅王的行進》:先由一鋼琴奏出由弱到強的震音,第二小節由二鋼琴奏出連續的的由弱到強的震音,仿佛獅王的低吼,同時由一鋼琴奏出動機,一直到第一頁結束都是一鋼琴為主旋律,二鋼琴連續的震音進行為襯托聲部,這時就要求二鋼琴去配合一鋼琴的主要旋律,二鋼琴要控制好音響的強弱。緊接著兩架鋼琴奏出反方向的滑音,情緒推到最高點,這時全曲的引子。接著音樂速度變快,兩架鋼琴同時奏出模仿軍號合奏,就像王公貴族出場的信號。緊接著樂曲速度變得更快,由兩架鋼琴交替奏出主旋律,這時演奏者雙方就要控制好聲部層次和音響力度,用敏銳的聽覺去聆聽對方的聲部,從而更好的去配合對方,將作品詮釋配合的更加淋漓盡致。
2、《母雞和公雞》:一鋼琴在第二拍奏出模仿公雞叫的主題,緊接著第二小節二鋼琴奏出模仿母雞叫鳴的主題,兩架鋼琴交替進行主題模仿,之后由一鋼琴代替小提琴的演奏,用鋼琴模仿公雞的連續鳴叫,最后以二鋼琴以特強的和弦結束本曲。在此首樂曲中演奏者雙方要互相聆聽對方的聲部和音響效果,從而控制好自己的音響強弱和和聲效果,二鋼琴在空拍的時候要為一鋼琴留下足夠的施展空間,在音樂的進行中有很多對話式的進行,所以演奏者雙方要互相依托、互相引導,共同推進音樂向前發展。
3、《野驢》:這首樂曲特指中亞細亞草原上的野驢,雙鋼琴飛馳般的快速演奏,描繪了野驢馳騁時的野性十足。這首樂曲中,兩架鋼琴的旋律進行和力度、速度幾乎都沒有變化,所以這首樂曲中兩架鋼琴占據同等重要的地位,這就要求演奏者雙方要有充足的默契,每個音符和節奏都要準確的呈現出來。實際圣桑創作這首樂曲的本意是嘲弄那些在技巧上看來令人眼花繚亂的鋼琴表演者。圣桑是一個優秀的鋼琴家和管風琴家,因此,他對鋼琴演奏上那種刻板和機械的訓練特別反感,這首樂曲是借野驢飛速的馳騁去諷刺那些一味追求技巧而忽視音樂修養的鋼琴表演者。
4、《烏龜》:這段主題的旋律本是奧芬巴赫輕歌劇《地獄中的奧菲歐》中一首輕快的舞曲,圣桑在這里卻把它改為一首慢速沉拖的樂曲。首先由一鋼琴奏出輕柔緩慢的和弦,在第三小節,二鋼琴緩慢地奏出主題旋律,這時一鋼琴作為襯托聲部繼續輕柔地奏出和弦,二鋼琴處于主導地位,刻畫了烏龜笨爬呆滯的形象,從第十一小節開始轉由一鋼琴演奏主題旋律,二鋼琴奏以輕柔的和弦襯托,這時兩位演奏者要注意控制聲部,注意旋律的整體走向和橫向發展。
5、《大象》:樂曲開始由二鋼琴奏出圓舞曲節奏的和弦,接著在樂曲第五小節一鋼琴奏出主題旋律,演奏出輕快的圓舞曲,這時二鋼琴作為低音襯托要適當地控制音響力度,不能蓋過一鋼琴的主題旋律,在二十一小節轉由二鋼琴奏出主題旋律,同時一鋼琴彈奏和弦襯托聲部。
6、《袋鼠》:兩架鋼琴演奏帶倚音的跳音,形象地描述了袋鼠活蹦亂跳、東張西望的可愛調皮形象。
7、《水族館》:兩架鋼琴演奏快速輕柔反向的琶音進行,仿佛潺潺的流水聲,兩位演奏者的演奏形象地描繪出魚兒在水中的姿態。
8、《長耳朵的角色》:兩架鋼琴交替演奏,模仿了受人奴役的毛驢的哀叫。
9、《林中杜鵑》:兩架鋼琴演奏輕柔的和弦,使人聯想到安靜的樹林,一鋼琴在句尾演奏模仿杜鵑的叫聲,令人心曠神怡。
10、《鳥舍》:在二鋼琴輕柔的和弦背景下,一鋼琴演奏模仿鳥叫的纖細流利的音型,仿佛一場鳥類的盛會,最后一鋼琴以一組快速上行的半音階結束,仿佛鳥兒向遠處天空飛去。
11、《鋼琴家》:這首樂曲是諷刺那些初學鋼琴者,只會機械地練習車爾尼練習曲。
12、《化石》:這首音樂融合了羅西尼《塞爾維亞理發師》和法國民歌的元素,兩架鋼琴模仿木琴的聲音,仿佛是在告訴人們過去的音樂終將成為化石。
13、《天鵝》:這是整首樂曲中最著名的一首,一鋼琴演奏平靜流暢的琶音,二鋼琴演奏主旋律,形象地描繪出天鵝高貴優雅的姿態。
14、《終曲》:這是整首樂曲的綜合,在獅王的帶領下各種動物齊聚一堂,仿佛動物的盛會。
結語
雙鋼琴演奏是一門合作藝術,需要演奏者雙方在練習中不斷的磨合,還需要雙方一起研究總譜,把每個樂句、樂段的銜接以及強弱、情緒的變化等諸多方面進行整體的布局,這樣演奏者雙方在演奏時才能對作品的整體框架有一個清晰的思路,才能更好地去配合雙方。
參考文獻:
【1】蘇斌、蔣立平.雙鋼琴演奏技術研究.[J]黃鐘(武漢音樂學院學報)2000.4
【2】張棟.一次冷靜的玩笑——論卡米爾.圣桑《動物狂歡節》中的雙重性格.[J]2010.02.
作者簡介:郭福平(1994-),女,河南人,單位:河南大學藝術學院在讀研究生,研究方向;鋼琴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