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校音樂藝術教育是高等教育教學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沒有意識到音樂教育的作用。因此,本文主要探討音樂藝術教育的意義與作用,激起高校教師對音樂藝術教育的重視。
【關鍵詞】:高校音樂藝術教育;意義與作用;研究
0.引言
隨著社會的進步,我國高等教育的思想也發生了較大的改變。在教育過程中不僅強調要培養更多具備專業素質的人才,更要重視高素質以及全面發展的人才的培養。在這一教育過程中,高校音樂藝術教育的作用突顯,是高校教育教學的重要內容,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為了更能有效地開展音樂教育活動,對高校音樂藝術教育的意義以及作用進行分析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高校音樂藝術教育的意義
在高校通過音樂藝術教育或者開展公選課的方式進行多種形式的藝術活動,這有利于增長學生對藝術知識以及音樂理論的學習,增長學生的求知欲望。就音樂教學而言,教師懂得如何欣賞音樂,如何熟讀歌譜,并從中體會到輕音樂、交響樂以及其他類型的通俗音樂所帶給自身的力量。處于大學階段的學生,其思維比較活躍,學生的學習需求比較多樣,其腦子里也并不是只有英語單詞、高數知識等相關內容[1]。當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生也需要在生活中去獲得藝術的營養成分,能在抽象思維之外獲得更多的形象思維。抽象思維以及形象思維都是學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兩者都不可或缺。只有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的人生才能更加的絢麗奪目。在兩千五百多年前,孔子主張的六藝之中就強調了學習音樂的重要性,孔子也親自實踐,并虛心地向專家請教。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要求其在樂的基礎上學習仁義,最終達到最高的境界。音樂能有效地完善學生的情操,進一步提升學生的音樂欣賞水平。音樂教師在眾多課程教學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高校在教學過程中也要提升音樂教學的地位,在教學實踐中突出音樂藝術教育的作用。
2.高校音樂藝術教育的重要作用
2.1 音樂藝術教育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情趣
音樂是人精神世界的營養品,通過音樂藝術教育能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與其他課程不同的是,音樂教育不能采用說理的方式進行,其更需要通過對學生進行不斷地熏陶以及感染最終達到凈化學生心靈的作用,提升學生的審美體驗。德國一位比較著名的科學家曾經說過,在進行音樂教育的過程中并不是關注音樂本身,而是重視對精神的探討,他認為音樂是人的情感自然流露出來的東西。在人的教育過程中,音樂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如果高校教育中缺少了音樂藝術教育,那么,這種教育就變得不完整。學生沒有音樂審美意識就稱不上是一個全面發展的人,由此可見,音樂和人的生命本體具有密切的聯系,是人精神生活中所必備的東西。在一次學校調查過程中發現很多高校學生都喜歡音樂藝術教育,其也希望能開設更多的音樂藝術教育課程。這對于深化學生的思想品格,升華學生的精神境界,對于美化學生的心靈具有重要的作用,這也不是能用語言所能傳達出來的。
例如:《命運交響曲》這首音樂,其被譽為命運的敲門聲。在讓學生欣賞這首音樂的過程中,學生能感受到命運的敲門聲,并從中體會到作者與命運抗爭的力量。音樂將聲音與形式融為一體,其中包含著音樂家對生命的理解與感受,并通過聲音傳達給學生。通過這種藝術教育形式陶冶學生的情操,使得人們的心靈得到美化。
2.2 音樂藝術教育促使人身心健康
音樂是藝術的一個分支,音樂能給予學生美感以及幸福的真實觸感,透過聲音能對人的心理造成巨大的影響。通過音樂藝術教育,其能給人帶來美的精神感受,促使學生產生一個良好的情緒。優秀的經典音樂作品,其能無形之中感染人,促使人向善向美,促使人們的精神境界更加高雅或者振奮[2]。首先,音樂會帶給人輕松、愉快以及緩解壓力的作用,使人產生愉悅的心情。顯然,音樂藝術教育會較大程度地影響人的心理。就目前而言,社會經濟的發展使得社會競爭更加激烈,學生在畢業之后也會面臨著更大的挑戰。學生需要具備一個強大的心理承受能力去承受這些壓力。人的物質生活的提升,人的需求也不再僅僅滿足于物質的溫飽上面,其更需要人心理健康,形成一個高雅的生活形式。通過音樂藝術教育,這為學生走向音樂打通了一個通道,學生可以走進音樂,在享受音樂的過程中接受精神的洗禮。在接受音樂教育過程中,學生會無形之中變得更加開朗和大都,擁有善良以及向上的品質。有音樂教育家認為:音樂是伴隨人的一生而不可缺少的東西,沒有音樂的人生是不完美的。
2.3 音樂藝術教育豐富人的想象力
音樂是通過聲音來刺激人的感官,促使人感受到音樂的美。而這種美的產生是需要人聯結生活區想象的。人在欣賞音樂過程中感受美,這是美感是人們在音樂欣賞過程中所產生的心理反應。人們在欣賞音樂時需要充分發揮自身的聯想以及藝術想象,長此以往,人們便會形成這種能力[3]。音樂藝術教育促使人的思維更加活躍以及靈敏,將人們塑造成為一個想象力更加豐富的人。在音樂欣賞過程中顯然離不開以美誘人以及以情感人的方式,促使人們在欣賞音樂的過程中感受到音樂的真諦。例如:在高校學習過程中開展“鋼琴比賽”、“歌唱比賽”以及“校園歌手”之類的節目,在這種音樂活動過程中,學生具有較大的自主以及獨立性,學生可以自編自導以及自演。在這一過程中,學生需要展開自己豐富的想象力,促使自身的創造能力充分地發揮出來,最終滿足自身的表達欲望。
2.4 音樂藝術教育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通過開展音樂藝術教育,給予學生更多地接觸音樂的機會,這有利于學生直立的開發,促使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發展。法國雨果文學家就曾經說過:數字、文字以及音符是開啟人類智慧寶庫的重要鑰匙。就自然科學而言,其更加重視培養人們的抽象思維,讓學生聯想去將事物的真實面目揭示出來,有利于開拓學生的思維,促進學生創新能力以及想象能力的發展。而通過音樂訓練,其能促使學生左腦以及右腦均衡性發展,進一步豐富學生的創造力。音樂歌詞中包含著很多詩情畫意的東西,具有對人生的深刻理解,這有利于豐富人們對生活的認知,接觸到更多廣闊的思維方式。當學生接觸更多的音樂藝術教育的過程中,學生能夠避免機械地唯物主義思想,能進一步拓展學生思考問題的寬度,能更加靈活地應用知識。雖然,音樂不能為我們創造更多的財富,但是其帶來的美感能深入地滲透到人們的意識之中,具有發人深省,激勵人向上的作用。音樂教育能擴展人的視野,促使人的想象力以及創造力進一步提升,加深人們對生活的理解。
2.5 音樂藝術教育具有教化以及感染人的作用
通過開展音樂藝術教育,其能塑造人完美的人格,促使全民的素質進一步提升。在很久之前,我國名人就已經意識到音樂教育具有教化人的作用了。音樂教育的三大功能主要包括:教育、凈化以及精神享受。我國古代的思想家也非常重視音樂教育的作用,充分地發揮音樂藝術教育培養人以及陶冶人的作用[4]。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充分表現了音樂藝術教育是有利于提升全民素質的。音樂藝術所表現出來的內容時具有時代性意義的,其中涵蓋了深刻的民主審美觀念,屬于我國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手段。例如:《黃河大合唱》這音樂就充分彰顯了中華民族的堅強不屈以及勇敢勤勞的精神狀態,將我國人民勇敢反抗外國侵略者的狀態充分地刻畫出來。在欣賞這首音樂的過程中,學生的愛國熱情也會被激發出來,有利于形成強大的民族凝聚力。由此可見,音樂藝術教育具有教化人以及感染人的作用。
3.結語
綜上所述,音樂藝術教育能豐富人的精神世界,提升其想象力以及創造性的作用。因此,高校教師需要引起足夠的重視,要充分意識到音樂藝術教育的意義以及作用,加強音樂藝術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楊虎.高校音樂藝術教育的意義與作用[J].甘肅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4,14(3):61-62.
[2]李琴.淺談音樂藝術教育在高校美育教育中的作用[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 2016,27(36):243-244.
[3]劉玉蓉.音樂藝術教育在普通高校中的作用[J].高教研究,2017,21(1):58-59.
[4]劉宇.淺談高校音樂藝術教育的作用[J].當代教育科學,2016,28(15):67—73.
作者簡介:李軼男(1979—),女,漢,黑龍江省大慶市,畢業于哈爾濱師范大學音樂學院,碩士,講師。現任大慶師范學院音樂與舞蹈學院鋼琴教師,研究方向:音樂教育理論與實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