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國古詩詞歌曲不僅是我國傳統音樂歌唱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我國民族聲樂藝術的瑰寶,源遠流長。本文筆者所論述的古詩詞歌曲是一種以西洋作曲手法為創作載體,同時融入中國傳統音樂元素,歌詞仍以中國古詩詞為題材的古詩詞藝術歌曲。這類新型藝術體裁將中國古典的詩樂之美賦予了新的意義,是西方音樂創作手法與中國古典詩詞及傳統音樂元素的完美交融。
【關鍵詞】:古典詩詞;分類;演唱風格
一、古詩詞歌曲的分類
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兩類。古體詩和近體詩是唐代形成的概念,是從詩的音律角度來劃分的。
(一)古體詩
包括古詩(唐以前的詩歌)、楚辭、樂府詩。“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詩體裁的詩歌也屬古體詩。古體詩不講對仗,押韻較自由。古體詩的發展軌跡:《詩經》→楚辭→漢賦→漢樂府→魏晉南北朝民歌→建安詩歌→陶詩等文人五言詩→唐代的古風、新樂府。
(二)近體詩
與古體詩相對的近體詩又稱今體詩,是唐代形成的一種格律體詩,分為兩種,其字數、句數、平仄、用韻等都有嚴格規定。
(三)詠物詩
詠物詩的特點:內容上以某一物為描寫對象,抓住其某些特征著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實到虛,寫出精神品格。常用比喻、象征、擬人、對比等表現手法。
(四)山水田園詩
南朝謝靈運開山水詩先河,東晉陶淵明開田園詩先河,發展到唐代,有山水田園詩派,代表人物是王維、孟浩然。山水田園詩以描寫自然風光、農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隱居生活見長,詩境雋永優美,風格恬靜淡雅,語言清麗洗練。
(五)戰爭詩。
從先秦就有了以邊塞、戰爭為題材的詩,發展到唐代。由于戰爭仍頻,統治者重武輕文,士人邀功邊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舉進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種積極用世、昂揚奮進的時代氣氛,于是奇情壯麗的邊塞詩便大大發展起來了,形成一個新的詩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適、岑參、王昌齡。
(六)行旅詩和閨怨詩。
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長期流離漂泊,或久戍邊關,總會引起濃濃的思鄉懷人之情,所以這類詩文就特別多,它們或寫羈旅之思,或寫思念親友,或寫征人思鄉,或寫閨中懷人。寫作上或觸景傷情,或感時生情,或托物傳情,或因夢寄情,或妙喻傳情。
(七)送別詩。
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訊極不發達,親人朋友之間往往一別數載難以相見,故古人特別看重離別。離別之際,人們往往設酒餞別,折柳相送,有時還要吟詩話別,因此離情別緒就成為古代文人一個永恒的主題。因各人的情況不同,故送別詩所寫的具體內容及思想傾向往往有別。有的直接抒寫離別之情,有的借以一吐胸中積憤或表明心志,有的重在寫離愁別恨,有的重在勸勉、鼓勵、安慰,有的兼而有之。
二、古詩詞歌曲演唱風格
呼吸是歌唱的源泉和動力。在古詩詞歌曲的演唱中,正確合理的呼吸狀態同樣是獲得高質量聲音的前提和保障。筆者以為,對于呼吸在歌唱中的重要性,國內外大量的聲樂論著與研究都已充分的證明。一千多年前,唐代的段安節曾在他的著作《樂府雜錄》中寫到:“善歌者,必先調其氣,氤氳自臍間出,至喉乃噴其詞,即分抗墜之音,既得其術,即可致遏云響谷之妙也”。
(一)古詩詞歌曲演唱的呼氣
當演唱者正確的吸好氣以后,便開始準備發第一個音。第一個音也稱為“起音”。很多國內外著名的歌唱家在闡述聲音技巧時都特別重視“起音”。因為起音的好壞決定演唱者在演唱過程中的氣息運用是否自如,聲音是否保持流動。歌唱中的呼氣是歌唱發聲的動力。呼氣也直接決定著“起音”質量的好壞。正確的呼氣往往貼合作品的感情基調。
(二)古詩詞歌曲演唱的吸氣
穩著地,背部挺直,雙肩稍向后靠,頭要端正,脖子自然立住。吸氣是一個肌肉主動的過程。吸氣時,應注意動作不要過于夸張,盡量放松并打幵嘴巴,體會氣息緩緩進入喉晚、氣管、再到肺,胸腔漸漸向四周擴張,橫膈膜下沉,小腹稍微隆起的過程。整個過程應該非常安靜,且雙肩跟頭部都是保持不動的。因為,下巴、嘴唇、咽部和肩部肌肉的過度緊張都會使得聲帶不能自由振動。演唱中所需要的吸氣量是介于平常安靜狀態下的呼吸和有意識的強迫呼吸之間的。它隨著歌曲的旋律、音高、節奏及歌曲所要表現的情緒而變化。詩詞歌曲大多表現沉靜、悠遠的意境,所以,安靜沉著的吸氣動作對于演唱者來說顯得尤為重要。例如,歌曲《長相知》。這是一位端莊素雅的古代女子對愛情莊重而深情的宣誓。第一樂句就兩個字——“上邪”。演唱者在演唱前呼吸應盡量深沉而靜默。吸氣時尤其要注意體會作品主人公的情境,她是懷著一種對上天莊重起誓的情懷,應盡量貼切音樂所要表現的情感去吸氣,不能快速、毛躁、緊張的吸氣,以免破壞和違背作品的初衷。
三、古詩詞歌曲演唱的發聲特點
中國自古以來素有“絲不如竹,竹不如肉”的說法,可見聲樂這一獨特的人聲樂器在聲音形態中的重要性。如果說呼吸是歌唱的動力,那么,發聲則是歌唱的關鍵。喉頭中的兩片聲帶遇到來自肺部呼出的氣息時,通過閉合與擋氣,從而發生振動動作,產生了一種聲流振波,這種聲波通過胸腔、喉腔、咽腔、口腔再到鼻腔、額竇、蝶竇從而產生共鳴,便獲得了我們最終人耳聽到的歌唱的聲音。人聲不同于樂器的聲音關鍵在于,樂器是一個固定的物體,人們在演奏它的時候,只需加入演奏技巧和投入情感即可,樂器本身是不會隨著音高與音量的變化發生各種形變的。而人聲卻會根據咅高與音量的需求,使聲帶及各種參與發聲的腔體進行變化與調節。并且人聲會由于人的生理構造的不同,從而產生不同的聲音色彩。樂器的固定性遠遠高于人體發聲器官。人體發聲器官常常還受到大腦神經控制、疾病、發聲方法、氣候等因素的影響。總之,人聲發聲較之樂器發聲要復雜得多,因此,對人聲發聲的研究也要相對困難的多。
四、結論
中國古詩詞歌曲是我國傳統音樂歌唱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我國民族聲樂藝術的瑰寶,源遠流長??偠灾?,呼吸與歌唱的關系密不可分,呼吸是歌唱的源泉與動力,直接影響歌唱的質量。演唱者在演唱古詩詞歌曲前最好要將作品音樂情緒的行進與發展做一番仔細研究,這樣才能合情合理的安排好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