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化”教學具有很多的課堂優勢,但是我在近幾年“小班化”美術教學過程中也發現了一些問題,由于學生數量的減少,交流的東西也相對少了,美術教學課堂氣氛有時侯就不太活躍;學生中獨生子女增加,有時也較自我。針對這些問題,我準備在以下三個方面來改善和強化“小班化”的教學作用。
一、創設輕松的課堂氣氛
在美術教學中,作為美術教育者,我樂于和我的學生們一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并起一個聯系各個小組的作用。在美術教學活動中,對學生的坐姿、座位我都不作限制,我認為限制學生肢體語言的條條框框太多,可能使他們的思維受到約束。它看起來似乎只是一個形式上的變,但它帶來的卻是深層次的改革,是變被動為主動和互動。
二、引導學生自己學會學習
在美術教學實踐中,我總是以提高學生全面素質為目標,在課堂中我嘗試“小組學習”的教學模式,即:把課桌四張合并組成四人學習的小組形式,有計劃的向這些小組提出一定的學習任務。而我會指導各個小組學生在各自學習的基礎上互相幫助,并展開充分的討論和交流,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過程,充分發揮集體的智慧來共同解決問題。
三、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展
在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關注每個學生的發展,發掘出每個學生的閃光點,鼓勵并賞識每個學生。“小班化”教學的意義并不是讓個別學生受益,它要求教師關注每一個學生,愛每一個學生,而且在教學過程當中不僅要重視教師的“教”,更要重視學生的“學”,明確每一個學生的主體地位,使每個學生的藝術天賦得到發揮。
四、讓每個學生都品嘗成功
“小班化”教學的班級人數比過去減少了近乎一半,教師有時間針對不同情況“開小灶”。“小班化”改變了以往老師講,學生聽的授課模式,鼓勵學生各顯神通,豐富了想象力,提高了創造性思維能力。這樣就培養了學生們的自信心,讓每位學生都發自內心地對學習感興趣。
總之,“小班化”教育并不是一般意義上的人數減少,而是一種教育形態上的改變,它是以孩子的發展為本,以孩子的眼光看問題、看世界、更貼近自然人的形態。而美術教學在“小班化”教學中更應創設開放、和諧、民主、愉悅的課堂氣氛,并很好的實踐于“小班化”課堂教學中,真正做到提高學生參與美術教學活動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