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治國理政實踐中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提出了一系列治國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形成了系統的治國理政思想。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中有著十分豐富的辯證思維,如用聯系的觀點看待世界,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前進過程中制定的新政策、新理念,用矛盾分析法解決治國理政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等。系統分析習近平治國理政的辯證法思想,對于解決今后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遇到的新問題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重大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關鍵詞】: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辯證思維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圍繞新的歷史條件下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發表了一系列講話,形成了其獨特的治國理政思想,主要包括一條主線,即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兩個百年目標,即到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年時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到新中國成立100年時實現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目標,進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三個價值引領,即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戰略布局以及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五大發展理念。在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中,較為突出的展現了新一代領導集體的辯證法智慧與思維藝術,具有鮮明的前瞻性、戰略性和創造性。本文欲在此方面進行初步的研究和探討。
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是人類解放的偉大精神武器,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中發揮了巨大的思想引領和價值導向作用。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體學習時強調指出,“辯證唯物主義是中國共產黨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我們黨要團結帶領人民協調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不斷接受馬克思主義哲學智慧的滋養,更加自覺地堅持和運用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增強辯證思維、戰略思維能力,努力提高解決我國改革發展基本問題的本領[1]”。善于運用辯證思維是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的一個鮮明特征,也是他自覺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唯物辯證法分析和解決社會現實問題的重要方法。
一、用聯系的觀點看待運動、變化、發展的世界
1、在普遍聯系觀的指引下深化對外開放
作為一個普遍的哲學范疇,聯系是指事物內部各要素之間和事物之間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和相互作用的關系,具有客觀性、普遍性和多樣性的特點。習近平總書記在治國理政的進程中提出了一系列新的外交政策和理念,如要切實抓好周邊外交工作,打造周邊命運共同體;切實運籌好大國關系,構建健康穩定的大國關系框架;切實加強同發展中國家的團結合作;切實推進多邊外交等,這均體現了唯物辯證法的普遍聯系的觀點。
唯物辯證法的聯系觀認為,事物不是孤立存在的,整個世界是相互制約、相互作用的統一整體。現階段,在全球化進程的加速推動下,人類歷史突破了區域發展的局限性而進入了世界交往的普遍發展階段,每一個國家和民族都可以普遍享受得到世界性的物質生產和精神生產成果。這種聯系的普遍化使各國相互依存、相互影響的程度空前加深,日益結成一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各國要樹立命運共同體意識,真正認清‘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連帶效應,在競爭中合作,在合作中共贏[2]”。同時我們必須樹立世界眼光,順應世界潮流,把握世界發展進程中諸方面的相互聯系,抓住機遇,努力發展自己。
2、在系統哲學觀的引領下把握“四個全面”戰略布局
聯系的普遍性造成了事物普遍地以系統的形態存在著,而所謂系統就是指由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組成的具有穩定結構和特定功能的有機整體。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思想中“四個全面”的戰略布局與唯物辯證法的系統哲學觀的關系極為緊密。
“四個全面”戰略布局集中體現了系統哲學的整體性。系統哲學的整體性認為,系統是由要素有序地聯結在一起而形成的,整體與部分相互依賴、互為前提、相互促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集中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用整體性的系統思維謀劃中國發展。恩格斯曾指出,“當我們深思熟慮地考察自然界或人類歷史或我們自己的精神活動的時候,首先呈現在我們眼前的,是一副由種種聯系和相互作
用無窮無盡地交織起來的畫面[3]”。“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共同構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階段發展的框架,其中每一個小系統中又有自身的整體性: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既是指發達地區的全面小康,也包括相對落后地區的全面發展;既是指物質生活層面的小康,也包括道德文化素養等精神境界的提升;既是指經濟數量增加,也包括質量提高與生態環境的改善。
此外,“四個全面”戰略布局還集中體現了系統哲學的結構性。系統哲學的結構性認為,系統內部各要素之間的聯系是按一定比例、一定秩序,有主次、有重點地鏈接在一起的,遵循一定的順序和規則。“四個全面”戰略布局集中體現了系統哲學的結構性,主要表現在突出抓重點要素和深入抓困難要素兩個方面。
二、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前進過程中制定的新政策、新理念
發展是唯物辯證法的又一特征。發展是前進的上升的運動,其實質是新事物的產生和舊事物的滅亡。習近平總書記在治國理政進程中提出并完善的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深刻詮釋了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的發展觀。
新發展理念是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我國發展經驗的集中體現,反映出我們黨對發展規律的新認識,是在舊發展理念的基礎上對舊發展理念的新發展。歷史和實踐證明,舊發展理念已經不適應我國目前的經濟社會發展狀況,如果繼續堅持下去,將對我國未來社會的發展起阻礙作用。而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是在舊理念的基礎上否定了其中消極腐朽的東西,又保留了其合理的、仍然適合新的條件的因素,并添加了舊理念所不能容納的新內容,因而具有強大的生命力。
新發展理念始終貫穿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發展是第一要務,緊緊抓住適應新常態、把握新常態、引領新常態這一大邏輯,強調必須不斷增強發展的整體性、協調性、平衡性、包容性和可持續性。
三、用矛盾分析法解決治國理政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
1、在矛盾普遍性與特殊性的辯證關系中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矛盾普遍存在,但不同事物的矛盾又是具體的、特殊的。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體事物在其運動中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個方面都有其特點。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思想中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準確體現了唯物辯證法的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觀點。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科學社會主義理論邏輯和中國社會發展歷史邏輯的辯證統一,是根植于中國大地、反映中國人民意愿、適應中國和時代發展進步要求的科學社會主義,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作為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產物,是個別與一般、特殊與普遍的統一。
2、將“兩點論”與“重點論”結合起來推進改革
矛盾是事物發展的根本動力,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在事物發展過程中相互作用、相互影響,呈現出不平衡的特性。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重要論述,集中體現了唯物辯證法堅持統籌兼顧、堅持兩點論與重點論統一、堅持“十個手指彈鋼琴”的戰略思維和辯證思維。
“我們既要注重總體謀劃,又要牽住‘牛鼻子’。在任何工作中,我們既要講兩點論,又要講重點論,沒有主次,不加區別,眉毛胡子一把抓,是做不好工作的。”[4]習近平總書記堅持把兩點論和重點論相統一的方法應用到實際工作中,強調全面深化改革必須要處理好整體推進和重點突破的關系,“要統籌謀劃深化改革各個方面、各個層次、各個要素,注重推動各項改革相互促進、良性互動、協調配合[5]。”當前,我國的改革工作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各項改革舉措的互動性和關聯性明顯增強,各個領域的改革都應該相互協調配合。“這項工程極為宏大,零敲碎打的調整不行,碎片化修補也不行,必須是全面的系統的改革和改進,是各領域改革和改進的聯動和集成。”[6]我們要從全局處出發謀劃改革,加強改革的優化布局,深入研究不同時期、不同方面的突出特點,統籌推進各領域、各層次、各階段的改革,從而形成強大的改革合力,實現綜合效應。要堅持整體推進,加強不同時期、不同方面改革的配套和銜接,注重改革措施整體效果。但是,整體推進不是平均用力,我們在推進改革的過程中要注重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注重抓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努力做到全局和局部相配套、治本和治標相結合、漸進和突破相銜接,實現整體推進和重點突破相統一。
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內涵豐富,邏輯嚴密,是一個系統完整的科學理論體系。其中的五個方面環環相接,辯證統一,集中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的唯物辯證法思想。系統分析習近平治國理政的辯證法思想,不僅能為我們認識、分析和解決現實問題提供有效的方法鑰匙,而且對于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重大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注釋:
[1]習近平.堅持運用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方法論提高解決我國改革發展基本問題本領[J].黨建,2015 (2).
[2]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336.
[3]恩格斯.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4]習近平.堅持運用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方法論提高解決我國改革發展基本問題本領[J].黨建,2015 (2).
[5]習近平.習近平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論述摘編[C].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44.
[6]習近平.習近平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論述摘編[C].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27.
參考文獻:
[1]恩格斯.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2]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118.
[3]習近平.堅持運用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方法論提高解決我國改革發展基本問題本領[J].黨建,2015(2).
[4]中央宣傳部.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5]習近平.之江新語[M].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
[6]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336.
[7]習近平.習近平用典[M].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2015.
[8]習近平.習近平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論述摘編[C].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27.
[9]習近平.習近平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論述摘編[C].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44.
[10]吳傳毅.習近平治國理政的基本框架與核心思想[J].求索,2014(9):4-8.
[11]韓慶祥.全面深入把握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的十個重要方面[J].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2014(6):24-28.
[12]唐獻玲.論“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系統哲學思維[J].學術探索,2015(11):32-38.
[13]嚴書翰.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新發展[J].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2015(6):59-66.
[14]陳志尚.深化唯物辯證法核心和精髓的認識[J].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2015(2): 52-59.
作者簡介:冷姣儀(1994.10—),女,山東省威海市人,學歷:研究生在讀,山東大學(威海),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