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電視劇《后宮·甄嬛傳》的女主人公甄嬛為研究對象,通過對劇中甄嬛命運軌跡的梳理,重點分析甄嬛這一主要人物的形象特征,力圖從不同的角度去嘗試發掘人物的真實性和人性的多面性,進一步加深對作品的理解深度和力度。
【關鍵詞】:《后宮·甄嬛傳》;甄嬛;人物形象;性格特征
76集長篇電視劇 《后宮·甄嬛傳》改編自流瀲紫所著的同名小說《后宮·甄嬛傳》。作為一部以女性為主角的“宮斗”戲 , 作者從多個角度對劇中的女性人物形象進行了描寫,反映了宮廷中的女性對愛情、對權力的欲望、困惑和抗爭。劇中的女主角甄嬛可以說是千百年間無數后宮中女子的縮影,她從一個渴望真情的純真少女成長為一個玩弄權術、步步算計的深宮婦人。要塑造這樣一個生動具體的藝術形象,離不開作者精心設置的矛盾沖突。在“三落三起”中我們不難看出,作為主人公的甄嬛,就是一個矛盾沖突的集合體。
一、純真善良與殘忍狠毒的集合體
身處后宮之中,盡管人心險惡、爭斗不斷,但甄嬛卻從不吝惜對旁人的善意。選秀當日,出身微寒的秀女安陵容被家中頗有權勢的夏冬春欺負,其他人都因忌憚夏冬春家中權勢袖手旁觀,只有與安陵容尚不相識的甄嬛不顧好友沈眉莊的勸說挺身而出為其解圍。初入宮廷時,囑咐太醫溫實初為碎玉軒小太監小允子的哥哥治??;對不受皇帝喜愛孤苦無依的四阿哥以安慰和勉勵;傾盡全力解救被關押在慎刑司的崔槿汐和蘇培盛;對被后宮孤立的葉瀾依予以關懷……這些都是甄嬛純真善良品質的體現。這樣的脾性即使在甄嬛經歷“三落三起”變得逐漸狠毒后也沒有消失,在她的內心深處始終有一塊純凈柔軟之地,一直保留著少女甄嬛的玲瓏剔透之心,這種純真善良讓她似林黛玉一般充滿愁緒,感時傷懷。就像崔槿汐所言:“小主是心思純凈之人,才會如此敏感多思”。
但是,在充滿陰謀詭計、血雨腥風的后宮之中,甄嬛深陷淤泥,難免沾染。她的殘忍狠毒也是表現明顯的,縱觀前面的“三落三起”,我們不難發現,甄嬛的每一次的“落”都讓她不斷深刻的認識到宮廷的黑暗和皇帝愛情的虛無,每一次的“起”都是她舍棄了內心本來堅持的信念后“心狠手辣”的結果。甄嬛逼瘋讓自己長街受辱的富察貴人;聯合宮里宮外斗垮了華妃;借皇帝之手鏟除了陷害自己家族的祺嬪瓜爾佳氏;最后害死皇帝,坐上皇太后寶座。以上種種,稱其心狠手辣,殘忍狠毒毫不為過。
二、勇敢果決與膽小軟弱的集合體
甄嬛可以在后宮的不停爭斗之中取得最后的勝利,和她的勇敢果決密切相關。后宮之中,或為愛或為權,人人深陷斗爭之中,處心積慮,勾心斗角。甄嬛聰慧過人,遇事膽大心細,處置果決,使她能好幾次轉危為安,化險為夷。在皇帝平定敦親王之亂時,甄嬛偏安于湖心島,手握匕首,“若邪而侵正,我絕不茍活”。好姐妹沈眉莊被華妃陷害“假孕爭寵”,甄嬛被牽連備受冷落之時,她沒有急著在皇上面前求情、替自己剖白,而是與皇帝談脂弄粉,“雖然三人成虎,但四郎是明君,又知曉嬛嬛心性,自然不會聽信一面之詞……四郎是嬛嬛枕邊人,若連自己枕邊人都不信,那嬛嬛還能信任誰、依靠誰呢”,一席話說得皇帝疑心盡消。又如被冤用木薯粉毒害溫宜公主時,百口莫辯、行將獲罪的甄嬛幸得端妃出面解圍,她立時改口稱溫宜公主被下毒時自己正與端妃在一起,根本沒有下毒的機會,因為要守住與端妃“不說出二人曾經相見”的約定,才沒有告知眾人,這才幸免于難?;貙m復仇的甄嬛更是勇毅果決,手段之高明,處事之果斷令人嘆服。有人在路上摻了鵝卵石,害甄嬛差點滑落轎輦,她沒有求皇帝追查兇手,反而勸皇帝不要張揚:“即便真有人要為難臣妾,也請皇上跟臣妾一樣相信是無心之失。臣妾不愿再為一己之身,使后宮不寧、皇上煩心”,這看似包容的話語得到了皇帝的贊賞,也暗含了甄嬛的高明手段——“我到底沒傷著,皇上去查出個人來也不會重罰,倒不如按下不提,到時候一并發作才好”。心腹崔槿汐被打入慎刑司時,懷有身孕的甄嬛執意要去慎刑司看望,小太監擔心甄嬛的身體受不了慎刑司的酷熱,勸說她:“慎刑司那地方悶熱異?!锬锞退悴粸樽约捍蛩悖惨嫘“⒏鐡跻粨跎餍趟镜纳窔獍 ?,甄嬛卻毅然說:“若連這點悶熱都受不住,怎么做本宮的孩兒!去就是了”。
但甄嬛同時又有著膽小軟弱的一面,從前面甄嬛命運軌跡的“一落”中我們可以看到,剛入宮的甄嬛目睹華妃狠決、深恐自己被眾人暗害,便找來太醫溫實初幫忙裝病避寵,躲在碎玉軒數月,不肯出現在人前,這是造成她進宮后“一落”的直接原因。甄嬛對貓的恐懼也是她膽小軟弱的直接體現,在劇中有三個地方都表現了這點——她害怕齊妃送給皇后的貓“松子”,以至于一向穩重的她甚至在皇后面前驚得從座位上站了起來;她害怕凌云峰的貍貓,時過境遷之后回想起來仍然后怕不已;她害怕葉瀾依養的“團絨”,宴飲完回宮的路上見群貓圍繞,嚇得驚慌失措,失聲尖叫。
這種勇敢與軟弱的集合不但沒有讓人覺得沖突,反而使甄嬛的形象更加貼近生活,平易近人,具有真實性。就如作者流瀲紫所言:“我筆下的甄嬛,對愛有期望,并且有的時候軟弱且小心眼……她并不是一個完美的不食人間煙火的女子。”
三、端莊穩重與叛逆自我的集合體
劇中的甄嬛,從小知書達理,可謂端莊穩重。殿選時,太后示意旁邊的太監拿起一杯茶水潑在她面前。她雖然不解其意,仍視若無睹,穩穩當當地踏著茶水走上前兩步,被太后稱贊“端莊”;入宮后她言談舉止得體,極少有能被挑出錯處的地方,在沈眉莊一時失口贊華妃“國色天香”被華妃抓住錯處時——“說到國色天香,雍容華貴,難道不是更適合皇后么”——她出聲解圍:“皇后母儀天下,娘娘雍容華貴,臣妾們望塵莫及”;闔宮覲見太后時,她沒有應宮女的提議穿顏色鮮亮的大氅,而是故意換了素色的大氅以示溫婉謙卑,被太后看重。如此種種,都是她端莊穩重的具體表現。
甄嬛端莊穩重卻又帶有濃厚的自我意識和叛逆精神,這一點尤其體現在她命運軌跡的“二落”以及“三落”之中——若無自我意識,她不會因失子之后皇帝不肯嚴懲華妃而對皇帝有所怨言,避而不見,至于失寵;若無叛逆精神,她不會知曉真相后憤然離宮,誓不做純元皇后的替身。從甄嬛的語言中我們也可以看出她的自我意識和叛逆精神,劇中進宮前夜有這樣一段父女之間的對話:“你雖說才十五歲,可自小主意大。七歲的時候就嫌自己的名字‘玉嬛’不好,嫌那‘玉’字尋常女兒家都有,俗氣,硬生生不要了。”御花園初遇與皇上談及杏花時,她言道:“臣妾不喜歡杏花,杏花雖美,但是結出的果子極酸,凡事若開頭美好,結局潦倒,又有何意義,倒不如像松柏,終年青翠,無花無果也就罷了?!彼墓亲永锼鶟B透出來的自我意識和叛逆精神可見一斑。
人物的性格往往不止一面,甄嬛更是一個矛盾沖突的集合體,她心地善良卻也能殘忍狠毒毫不留情;她勇敢果決、殺伐決斷卻也有著小女子的膽小軟弱;她端莊穩重、善識大體但也掩蓋不了她內心深處的自我意識和叛逆精神;她敢愛敢恨,愛的癡纏恨的決絕。甄嬛這一人物形象在這些矛盾沖突中不斷深化,變得更為豐滿、真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