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通過細節的真實性,形象的典型性,具體描寫方式的客觀性三個方面對阮攸的《金云翹傳》進行現實主義分析,體會阮攸對腐朽封建制度對人民殘害的控訴,對爭取自由和愛情的行為歌頌,寄托了人民的美好理想。
【關鍵詞】: 阮攸;《金云翹傳》;現實主義;分析
阮攸的《金云翹傳》是越南古典文學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它是阮攸在1813年出使中國,看到青心才人所編的《金云翹傳》之后大有感觸,回國后用越南的六八詩體對《金云翹傳》進行的再創作。阮攸的《金云翹傳》主要敘述出身書香門第的王翠翹一生坎坷的經歷。她出身富家、才貌雙全,與書生金重私訂終身。金重奔喪期間,她為救遭誣陷入獄的父親賣身,不料被騙淪落青樓。后被草莽英雄徐海所救,并幫助雪恥 。徐海被殺后她投江遇救,最后和高中的金重團圓的故事。作者主要通過王翠翹的命運多舛反映了當時社會的黑暗,以及婦女與人民群眾的悲慘命運。全詩具有明顯的現實主義因素和強烈的人道主義精神。
一、細節的真實性
按照生活的本來面目進行寫作,是現實主義文學創作的首要原則。現實主義作家倡導面對現實、反映現實、再現生活的真實。現實主義文學的創作題材、描寫范圍全面地、充分地面向現實生活。[1]
王翠翹是歷史存在過的人物,她的事跡最早見于茅坤的《紀剿除徐海本末》,而后余懷寫的《王翠翹傳》在明末清初被青心才人將余懷的這篇故事內容擴大、改寫為長達二十回的長篇通俗白話小說《金云翹傳》,在民間廣為流傳。而后阮攸出使越南期間,被這個故事感動,帶回了越南,改寫為越南“喃傳”《金云翹傳》。
從王翠翹看到劉淡仙的墓無人打理,了解來由之后“翠翹聽罷心悲痛,不禁淚如泉涌”[2],見到心上人金生“答答含羞”“低首慌張”,看出她天真爛漫。情投意合時進言勸諫:“但侍奉巾擳,從夫道,貞節是尚。桑間濮上行為,豈足為我們榜樣......”[3]的恪守三從四德,為父賣身的孝順,讓妹妹翠云“代續鸞膠”:“人已渺,心長在,琴廬掛,還有爐香,只是灰滅煙消。有一日,你也許—香爐對坐,琴譜重調。望門外,芳林綠草間,風動處,將是我的鬼魂歸來”。[4]作者飽滿的勾勒出了一個天真的古代少女的遭逢巨變的悲慘形象。
當徐海派兵幫王翠翹報仇,王翠翹對束生,老管家跟覺緣這些恩人“千金奉獻”,把白婆,楚卿,秀婆等等那些害過她的人剁成肉醬之后她跪謝徐海:“刻骨銘心,怎敢相忘?肝腦涂地,難報你恩情深廣”[5]。可以看出王翠翹是一個恩怨分明的人。當胡宗憲派人去招撫徐海,胡宗憲抓住了王翠翹想著婦憑夫貴,榮歸故鄉,可以忠孝俱全的心軟的心理,讓徐海投降,最終導致徐海身死戰場。這里也真實的描繪出了古代婦女對于夫貴妻榮,希望忠孝兩全的重視。
這些真實的、歷史的、具體的事件都反映了以王翠翹為代表的封建社會時期婦女的悲慘命運。
二、形象的典型性
典型環境,是充分地提現了顯示掛席真實風貌的人物的生活環境。它包括以具體獨特的個性反映出特定歷史時期社會現實關系的總情勢的大環境,又包括由這種歷史環境形成的個人生活的具體環境。[6]
阮攸的《金云翹傳》塑造了許多性格各異的人物,比如卑鄙無恥的馬監生,軟弱的束生,善妒的宦姐,慈悲的覺緣師父......但是其中最為飽滿的就是女主角王翠翹了。王翠翹出生富裕家庭,才貌雙全,琴棋書畫,樣樣精通。特別是她的絕技彈琵琶,每每彈奏“薄命”時都會讓聽者傷心,聞著落淚。但是就是這樣一個才貌雙全的女子,卻“經歷幾番苦難,兩回作婢,二入青樓,再到劍戟帳中生活,廁身行役,狼虎同儔。終致沉江自盡。”[7]雖然最終與金重的團圓,但是王翠翹已經從一個天真爛漫的少女變成了在命運中苦苦掙扎的悲慘人物。作者對王翠翹一次次的求而不得,經歷一次次的磨難的描繪,使得王翠翹成為了腐朽的封建社會制度下苦苦爭取自由和愛情的行為的典型人物,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而王翠翹這個典型人物的形成與當時的社會環境也是有原因的。十八世紀末至十九世紀初,是越南社會變動最為劇烈的時代。由于黎氏王朝腐朽無能,最初形成了“黎”“莫”的對立,接著又有“阮”“鄭”的紛爭。雖然西山農民起義軍得到廣大農民的支持,取得了短暫的勝利,可惜不久又被賣身投靠法國的阮氏集團所打敗。
這一連串的歷史大變革使得封建地主集團與農民階級的矛盾愈發激烈,而官僚對人民的壓迫敲詐也讓人民痛苦不堪。這和中國《金云翹傳》反映的明代嚴嵩當國的殘酷統治,矛盾基本相同。因此阮攸借用同一題材,生動地表達了他對封建統治者的憎恨,傾吐了人民的心聲。
三、具體描寫方式的客觀性
具體描寫方式的客觀性就是作者要通過對現實生活的客觀,具體的描寫,從作品的場面和情節中自然地體現出作者的思想傾向和愛憎感情,而不要作者自己或借人物之口特別地說出來。
阮攸在《金云翹傳》中沒有直接真面抨擊封建制度的落后腐敗,而是通過出身書香門第的王翠翹坎坷的生活遭遇,間接的反映了封建社會制度對人民群眾,特別是對婦女的壓迫跟毒害。
現實主義文學是對現實富有理智的暴露與批判。它全面地深入現實社會的各個層面,既要進行精細入微的刻畫,又要進行歷史長卷式的宏觀展示。阮攸用越南六八詩體所寫的《金云翹傳》具有強烈的現實主義因素,所以使得這部作品在內容跟思想上有了更高層次的延伸,成為了傳世之作。
注釋:
[1]童慶炳.文學理論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2]阮攸.金云翹傳(黃軼球譯)[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59.
[3]阮攸.金云翹傳(黃軼球譯)[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59.
[4]阮攸.金云翹傳(黃軼球譯)[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59.
[5]阮攸.金云翹傳(黃軼球譯)[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59.
[6]童慶炳.文學理論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7]阮攸.金云翹傳(黃軼球譯)[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59.
參考文獻:
[1]童慶炳.文學理論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2]阮攸.金云翹傳(黃軼球譯)[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