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人類學》這本書源于作者艾倫’帕’梅里亞姆十五年的思考以及同文化人類學和民族音樂學領域同事和學者們的探討。他認為,“對于民族音樂學可以從兩個方向進行研究:人類學的方向及音樂學的方向。”然而終極目標則是將兩種方法融合。但是當作者轉向民族音樂學文獻的時候,發(fā)現(xiàn)這個理想還遠沒有實現(xiàn),因為大量的研究之關注音樂,把它當做一件獨立的事件,而不提及它賴以產(chǎn)生的文化母體。民族音樂學家們覺得他們的分析工具如何的具有試驗性,但是音樂學的技巧已被廣泛的用于研究各種音樂,同時,非民族音樂學家的人類學家們常被他們知識領域之外的大量技術性文獻所迷惑。于是作者嘗試著去填補民族音樂學中的這道縫隙,為研究作為人類行為的音樂提供一個框架。如果沒有人類的思考、表演和創(chuàng)造,音樂就無法存在,我們對聲音的理解已經(jīng)大大高于我們對它產(chǎn)生的整個過程的理解了。書中作者大量的利用廣泛世界地區(qū)的音樂行為舉例,如蒙大拿州西部的佛拉賽德印第安人及剛果卡賽省的巴松葉人等,這些例子意在說明,就音樂行為而言,相似的情形下會出現(xiàn)相似的反應。
這本書分為三個大的部分:民族音樂學、觀念與行為、課題與成果。
民族音樂學分別從民族音樂學的研究、理論、方法與技巧方面向讀者介紹了這門學科的概要,并提出一套被之后的民族音樂學學者認為很經(jīng)典的理論——三維模式。觀念與行為分別從人的觀念(聯(lián)覺、交感)、身體行為、言語行為、社會行為、學習和作曲過程等,觀念的闡釋還運用了心理學的理論知識,這篇能看見大量的例子去印證作者所提出的理論、觀念、模式,從而更加能說服讀者去理解、相信作者,這些例子不得不說十分有趣,能夠引人入勝。課題與成果,作者從對歌詞的研究說明了語言在音樂中所產(chǎn)生的重要性和獨特性,還介紹了作為象征性為的音樂、美學與各藝術間相互關系、音樂與文化史、音樂與文化動態(tài)。從小標題就不難看出作者在對于民族音樂學的研究過程中,運用了多學科交叉的研究手段,美學、語言學、歷史學、文化學……從中可領略到作者廣泛的學識和有趣的各種故事。
民族音樂學的歷史通常被追溯到19世紀的80—90年代,當時此學科的主要活動領域在德國與美國出現(xiàn),從而民族音樂學的兩個側面也立馬顯現(xiàn)出來。一方面一些學者主要致力于研究音樂的聲音,他們傾向于將聲音當做孤立物,這樣的理念來源于當時古典社會進化論的概念,同時以德國學者為主,多以傳教士、軍官等這種被稱為“扶手椅上的研究者”組成。另一些學者受到了持有批判性的進化論學派和傳播學派的美國人類學研究影響,開始研究民族語境中的音樂。從內(nèi)特爾、胡德、孔思特、西格等學者的觀點中看出民族音樂學早期概念、范圍、方法及目標的界定是相當具有爭議的,最終作者從“對文化中音樂的研究”這一民族音樂學的定義中讀出了他暗含的學科目標,即理解音樂的聲音。
文中觀念顯示民族音樂學是一個具有雙重性的學科,但他主要的問題不是在于人類學方面還是音樂學方面誰應該占據(jù)主導地位,而是想探求一種將二者融合的方法。作者通過一些列的推導提出了觀念、行為、聲音的三維循環(huán)模式,即有了關于音樂的觀念,才會有相應行為的出現(xiàn),有了行為就會制作出樂音,但是樂音的這產(chǎn)物有是受到聽眾價值觀影響的,若觀眾覺該作品成功,那關于音樂的觀念就會被強化,若評價是否定的,那觀念改變隨之行為轉變以至產(chǎn)生出新的調整過的作品。這些部分相輔相成,如果我們不能清楚的認識各個部分,就必然會失去對整體的把握。
每種音樂體系都由一系列觀念預示,它們使音樂融入全體社會活動,并將其闡釋和定位為種種生命現(xiàn)象中的一種。這些觀念決定著音樂的實踐與表演以及樂音的產(chǎn)生。這些觀念共同構成一個框架,音樂在社會中的位置,以及人們對于音樂是什么、音樂應該是什么的看法都建立在這個框架上,在這里關注點不在是如何區(qū)分大小三度之類的問題,而是音樂的本質是什么,它作為現(xiàn)有生命現(xiàn)象的一部分是如何進入社會,以及使用、組織音樂的人在觀念上如何對待音樂。在對于觀念這個問題,作者例舉了阿朗人與巴松葉人兩種觀念的對比,阿朗人強調人們生來具有同等的天分,而巴松葉人認為個人所繼承的音樂能力肯定是不同的,他們有這樣的觀念源于他們的社會環(huán)境,進而這樣的觀念對后人有著非常深刻的影響。音樂在許多無文字的社會中被認為是以無形商品的形式存在的財產(chǎn),它在社會中是具有經(jīng)濟上的重要性的。音樂觀念是民族音樂學家了解音樂體系的基礎,因為音樂觀念是所有人群的音樂行為根本所在,不理解當?shù)厝说挠^念,就無法了解當?shù)氐囊魳贰?/p>
梅利亞姆通過自己多年對非洲音樂的田野研究,構建出觀念—聲音—行為這一在民族音樂學科經(jīng)典模式,這一模式被之后的民族音樂學者大量采用,通過此模式對音樂進行研究能更好的對當?shù)匚幕M行闡釋從而研究更加透徹,可以說《音樂人類學》是民族音樂學科的一塊基石,對于民族音樂學者具有重要指導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