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色彩作為重要的視覺元素,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它不但是一種客觀實在,更是能夠或直接或間接的影響我們的心理感受。無論是色彩本身的明度純度,還是色彩背后的象征寓意,都會給人們帶來不同的心理影響,而將這些共同心理規律加以總結,便可以利用到生活中的各個專業領域。本文將把城市中的公共藝術領域和色彩的共同心理綜合討論,探索色彩心理在城市公共藝術中的表現和運用,總結和歸納城市公共藝術發展過程中色彩心理的功能和規律。
【關鍵詞】:城市公共藝術;色彩共同心理;城市色彩;環境融合
第一章 城市公共藝術現狀
放眼整個世界,所有的發達國家都非常重視對城市公共藝術的建設,因為城市公共藝術的發展程度反映了一個國家的形象。人們都對巴黎、紐約這些城市充滿向往,醉心于他們那充滿著現代美感和傳統文脈的市容環境。而中國在這方面卻有所欠缺,
雖然由于物質文明的飛速進步,推動了城市公共藝術的迅猛發展,但是絕大部分公共藝術實踐都處于一種凌亂無序的狀態,整個城市的公共藝術規劃方面更是一片空白。我國當代城市公共藝術設計上,有很多還是單純借鑒抄襲西方強國理念的作品,尤其是在城市公共藝術的色彩運用方面,大量沒有統一規劃的公共藝術作品與城市主體色彩環境無法融合,不僅不能發展城市空間,反而是對城市整體形象的破壞。
因此,在當前歷史階段,中國城市發展建設更需要在城市功能系統、公共環境、信息傳播、公共設施設備等基礎理論研究基礎上,運用現代城市公共藝術手段介入,根據城市地域文化特色和城市色彩環境規劃的需求,正確運用城市公共藝術色彩共同心理理論,使城市公共藝術色彩與城市環境色彩相協調。
第二章 色彩共同心理和城市公共藝術的相適性
2.1城市色彩心理
城市色彩心理是色彩共同心理在城市公共藝術設計規劃中的應用,有著自己獨特的應用規律。
城市色彩心理會受到地域環境、氣候條件、文化思想等許多因素的的影響,例如:在高溫區域的人群偏愛豐富艷麗,對比強烈的色調,而在嚴寒區域的人群則對淡雅柔和的灰色調情有獨鐘。同樣,人們的習慣和希望有時也會表現為一種色彩心理,常出現相反的心理要求。就如在我國西北一些的地區,尤其以農村為主,由于土地廣闊且干旱貧瘠,加上終日風沙的氣候原因,導致當地的居民住所采光條件嚴重不足,所以當地人很喜歡利用強烈的對比色彩來彌補視覺上和心理上所欠缺的需求。與此相對的是,大多數處于城市環境中人們,由于平時生活中的色彩視覺接觸大都紛亂晃眼,所以會對沉著統一的色調更加傾心。
除了上述地理因素導致的色彩共同心理不同,人文環境同樣也會對其產生影響,并表現為以下兩個個方面:1.時代變化帶來的色彩心理:隨著社會和時代的不斷發展變化,城市色彩心理的含義和規律也有所不同,并且這種內涵規律會突出表現在這個時代最具環境特種的主體物,也就是公共建筑之上。比如在充斥工業文明特征近代社會中,眾多冰冷,炫目且高反光的色彩被添加上科技,先進,現代的寓意和標簽,甚至被冠以金屬色的稱呼,并大量用于富有工業氣息和現代氣息的高科技公共建筑當中。2.文化習俗帶來的色彩心理:人類因為各自地域,民族的不同,形成了各自獨特的風俗習慣和文化傳承,而這些不同的風俗文化也會孕育出不同的色彩心理并表現在公共藝術當中。比如,在我國古代的的傳統建筑中,有著青磚黑瓦這一顯著特征,而這一特征正式當時的習俗觀念在色彩心理上的表現。在古代五行觀念主導之時,黑色被視為無形中水的象征,按照水能克火的五行原理,將房屋的磚瓦制成青黑色,被視作可以避火。
2.2城市色彩心理的重要作用
一個城市的公共藝術決定了這個城市的形象品味,而色彩在其中的地位就如同衣物對于人而言一樣。在城市迅速發展的今天,如何營造城市形象,提成城市品味變得越來越重要,能針對城市色彩共同心理的設計便發揮出前所未有的重要性。城市色彩心理的重要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視覺作用:視覺作用就是在視覺認知方面的表現,這是色彩的最重要的屬性和功能。作為一個城市整體環境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公共藝術作品,尤其是公共藝術作品的色彩往往是人們對城市最直接、最感性的記憶,通過色彩的表現,公共藝術可以與建筑、植物、天空等融合在一起。
(2)標志作用:由于現代城市發展迅速,社會系統越來越復雜多樣,色彩漸漸成為區分各種城市建筑功能和區域的重要元素。比如,醫療單位的白底紅十字,辦公室的冷灰,郵局的綠色等等。即使在古代城市建筑中色彩也有著重要的標志作用,比如體現皇權的宮殿建筑會使用金頂,而宗廟則普遍使用灰色墻體。
(3)情感作用:隨著社會的的發展,人們在滿足物質需求的同時不斷擴大著文化和情感的訴求,色彩在城市建筑中的應用除了需要實際的功能更要表達一定的情感。這時候,色彩和公共藝術品的組合正好滿足了人們的這一需求,公共藝術色彩的選擇可以反饋人們一定的心理情感訴求,可以利用高明度顏色的特性傳達給觀者活躍、快樂的感受,利用灰藍、灰綠等冷灰色調增加神秘、理性的氣氛。色彩的情感作用是色彩心理的重要表現之一。
結論
一個優秀的城市公共藝術可以成為一個城市的重要標志,而色彩的選擇可謂是公共藝術作品的重中之重,它的選擇必須遵從時代精神和色彩心理。城市公共藝術色彩必須在城市色彩基調基礎上進行確定,主要是強調兩者的和諧性,因此在未來的城市建設過程中,如何正確利用城市色彩共同心理,確定城市公共藝術色彩,從而體現城市特有的歷史文化底蘊,傳達出城市特有的秩序和節奏,將是值得我們不斷研究探索的課題。
參考文獻:
[1] 郭凱軍,色彩心理淺談. 煙臺師范學院學報,2003
[2] 葛俊杰,宋冬慧, 論城市公共藝術色彩及其特征. 桂林電子工業學院學報,2005
[3] 季翔,基于公共藝術視野下建筑情感語言的色彩表達. 江蘇建筑職業技術學院學 報, 201
作者簡介:戴一鳴(1994-),籍貫:江蘇,單位:天津工業大學藝術與服裝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