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國-東盟音樂周是由廣西藝術學院于2012年發起主辦的國際大型音樂文化交流活動,現已成功舉辦六屆。廣西作為“一帶一路”戰略推進中的有機銜接重要門戶,而中國-東盟音樂周作為中國與東盟各國交流的節點平臺,其社會功能將日益凸顯。本文在“一帶一路”戰略視域下,分別從政府層面、學校層面及民眾層面對中國-東盟音樂周的社會功能進行論述分析。
【關鍵詞】:中國-東盟音樂周;社會功能;一帶一路戰略
前言
中國-東盟音樂周是由中國音樂家協會、國際現代音樂協會指導,廣西自治區黨委宣傳部支持,廣西藝術學院主辦的國際大型音樂文化交流活動平臺。中國-東盟音樂周于2012年舉辦首屆以來,通過邀請國內外知名藝術院校專業學者、音樂家、作曲家及表演團隊蒞臨參加,開展音樂會、學術論壇、藝術比賽、大師班講座等音樂文化交流活動內容,始終秉承著以“傳統與現代結合,民族與世界融通”的宗旨,以“民族性、探索性、學術性”為主要目標,一年舉辦一屆,至今已成功舉辦六屆,其規模不斷擴大,影響力在國內外不斷提升。尤其隨著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的推進,廣西作為“一帶一路”建設中的有機銜接重要門戶,中國-東盟音樂周的社會功能將會日益凸顯和發生新的改變。本文在“一帶一路”戰略視域下,分別從政府層面、學校層面及民眾層面對中國東盟音樂周的社會功能進行論述分析。
一、政府層面
中國-東盟音樂周的發展是立足于中國與東盟各國政府之間進一步廣泛深入交流,在中國與東盟各國的良好國際環境下搭建起來的音樂交流平臺。中國-東盟音樂周的發展離不開政府政策的保障,同時中國-東盟音樂周的發展將進一步促進中國與東盟各國政府之間的溝通交流,通過音樂文化的溝通交流為中國與東盟各國政府提供多層面的溝通渠道,架起政府之間政策戰略對接,政策溝通不斷深化。
(一)增信釋疑,促進合作
中國-東盟音樂周的舉辦讓中國與東盟各國在音樂文化領域進一步了解彼此,音樂文化領域的交流不僅促進彼此之間的了解,而且音樂文化領域的交流可以促進國家之間戰略政策上的趨同,增強彼此的信任度。中國-東盟音樂周在推動中國與東盟各國音樂文化發展的同時,進一步推動政治、經濟的發展與合作。
(二)復興中國與東盟各國音樂文化,擴大影響力
中國-東盟音樂周為中國與東盟各國民族音樂文化創作展演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平臺,通過這一音樂平臺,可以讓中國與東盟各國在交流中促進音樂文化的發展,復興同處于“儒家文化圈”的音樂文化。同時中國-東盟音樂周這一國際大型音樂文化活動,隨著中國與東盟各國的逐漸重視,規模將得到進一步擴大,提升了中國與東盟各國的音樂文化在國際中的影響力。
(三)塑造良好的國家形象,營造和諧的國際環境
中國-東盟音樂周通過舉辦音樂會、學術研討會、藝術比賽、大師班講座等活動內容,不僅可以讓中國與東盟各國在這一平臺上彰顯了在音樂領域的研究成果,而且通過演出團隊和相關學者的行為及研究素養,可以體現一個國家對音樂文化和對人的培養的重視,同時這一平臺通過媒體的宣傳,可以很好塑造良好的國家形象。同時,中國-東盟音樂周在廣西舉辦,而廣西與東盟各國在地緣上有著陸海相連的地理區位,中國-東盟音樂周是在中國東盟博覽會、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等平臺建立以后的又一個中國與東盟各國的交流平臺,可以為中國與東盟的發展營造和諧的國際環境。
二、學校層面
中國-東盟音樂周是校際之間的高端化、專業化、學術化的音樂交流平臺,音樂周活動邀請到了國內外知名藝術院校的專業學者參加,這些專業學者是音樂文化領域的文化精英階層和在校的音樂相關專業青年學生。通過舉辦中國-東盟音樂周,可以讓中國與東盟各國音樂文化精英階層在學術思想上碰撞,形成新的多樣化的音樂文化形式,促進中國與東盟各國音樂文化的交流融合,同時能讓在校青年學生開拓學術研究視野,提供實踐平臺。
(一)突出學校國際化辦學特色
中國-東盟音樂周由廣西藝術學院主辦,而廣西藝術學院作為廣西的唯一一所綜合性藝術高校,在辦學上已擁有一定知名度,有著廣西民族辦學特色。廣西藝術學院通過舉辦中國-東盟音樂周,將進一步把廣西藝術學院辦學特色搬上國際舞臺,在國際舞臺上在促進與東盟各國音樂文化交流的同時,可以很好突出了廣西藝術學院的國際化辦學特色。
(二)為師生創造實踐機會
中國-東盟音樂周是大型國際性的音樂活動,是一個高端化、專業化的音樂盛會。廣西藝術學院舉辦大型音樂活動,一是為在校師生創造了一個學以致用的實踐平臺;二是從歷屆工作人員上來看,大多數的都是本校師生直接參與工作,這也為大家的社會實踐能力提供了一個實踐的機會。
(三)提升學校學術水平與專業技能
中國-東盟音樂周是中國與東盟各國最新的音樂作品展示平臺,在這一平臺上不僅有新音樂作品音樂會,而且有中國與東盟各國音樂家、作曲家的高端論壇和學術研討會。通過舉辦中國-東盟音樂周,可以讓學校與學校之間最新新音樂成果互通互學,通過舉辦專場音樂會,為大家提供了專業技能展示的平臺,在互通互學中提升專業技能。同時高端化、專業化的論壇和學術研討會,可以讓學校學術水平上進一步提升。
三、民眾層面
中國-東盟音樂周在推動中國與東盟各國音樂文化交流的同時,也具有著中國與東盟各國民眾民心相通的作用,既具有催化劑、粘合劑和潤滑劑的功能,又具有“潤物細無聲”的人文交流屬性。通過音樂周活動,不僅能夠增進大眾文化交流,而且使同處于“儒家文化區”和“佛教文化圈”的中國與東盟各國民眾在情感上的認同。
(一)娛樂功能
中國-東盟音樂周這一國際性音樂展示平臺,展示了中國與東盟各國的新音樂。音樂的基本功能就是娛樂功能,觀眾可以在現場感受各國新音樂,達到愉快的調劑作用,調劑精神,可以讓觀眾有一個休息放松的時刻,也豐富了觀眾的文化娛樂活動。
(二)審美教育功能
中國-東盟音樂周中的創作音樂作品和論壇都是中國與東盟各國音樂家、作曲家最新的創作和研究成果,觀眾通過參與音樂周,可以達到審美教育功能。一是音樂周可以愉悅觀眾的審美作用,透過觀看音樂周產生對美的感知,因此由感知到想象、理解、再創造的過程,美其目而悅其心,陶冶情操;二是音樂周具有教育功能,觀眾通過參與音樂周活動,從中可以達到潛移默化的作用,有利于提高觀眾的文化素養。
(三)認知功能
中國與東盟各國同處于“ 儒家文化區”和“ 佛教文化圈”,它們之間在歷史文化特征和審美心理上有著許多相同之處,但又有著各國的不同之處。音樂作為一種文化載體,蘊涵著豐富的歷史的和現實的文化內涵,是社會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通過音樂能更深入地認識社會生活,可使人產生強烈的自豪感和愛國心。
四、結語
中國-東盟音樂周作為中國與東盟各國交流的節點平臺,其發展是與中國與東盟各國的政治、經濟及文化方面的發展交流是相輔相成的。本文從政府層面、學校層面及民眾層面對中國-東盟音樂周的社會功能進行論述分析,主要目的是希望充分發揮好中國-東盟音樂周的作用,尤其在“一帶一路”戰略背景下,中國-東盟音樂周更應發揮好國際交流節點平臺作用,使其社會功能日益凸顯,通過音樂周這一平臺,促進中國與東盟各國各項事業的合作發展。
參考文獻:
[1]饒先來.城市藝術節的社會功能與公共價值[J].上海文化,2013.
[2]趙雯.政府在“一帶一路”文化建設中的作用[J].新聞研究導刊,2016.
作者簡介:黃洪輝(1991—),男,廣西藝術學院人文學院,研究方向:藝術學理論(文化藝術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