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韓國語是黏著性較強的屈折語,謂詞是韓國語的核心構成,大部分情況下韓國語謂詞必須發生形態變化其語法意義才能得到體現。與此同時,出現了語義分化的現象,這與同形異義詞有很大的不同。研究認為原因其一是音韻論的語法現象。其二符合了語言經濟學原理。
【關鍵詞】:韓國語謂詞;規則形態變化;不規則形態變化;語義分化
一.引言
謂詞是動詞或動詞詞組的中文說法,韓國語稱之為用言,包括動、形容詞。它們均是謂詞,且敘述主體的功能一致。同時,韓國語形容詞也具有動詞性,崔賢培學者也曾說過動詞形容詞比較模糊,不易區分。因此,本文著重就動詞作為分析對象,并以學校語法中的活用為例[1]。
1.*Our school have 10 thounds people.
2.*?? ???? ??? ? ?? ?????.
3.我們學校有一萬人。
如例1、2、3所述,英語謂語和韓國語謂語有相通之處,英語的完整句中必定有謂語動詞,有謂語動詞的話,就會涉及到時態。對于英語而言,謂語時態的掌握顯得尤為重要。韓國語亦是如此,例2中的韓國語謂詞“??”后的語末語尾使用不當,從而導致了語義障礙。這一例句足以證明二者在謂語方面使用的相似性。而漢語則大有不同,它缺乏顯性的形態表現手段,漢語動詞也沒有時態、語態及語氣的形態表現,更不涉及任何的詞形變化。
如圖一所示,近20年內,國內針對現代韓國語動詞活用[3]的研究有諸多篇。且2012年前持上升態勢,后研究熱度雖有所降低,但也是關注度頗高的研究點。目前,韓國國內針對韓國語動詞活用的論文、報告等達900多件。(此數據出自于韓國知名學術網站Riss)其中主要就韓漢動詞對比、韓國語動詞和其他品詞間的搭配、語干語尾的交替等進行了探討。
二、韓國語謂詞的形態變化
2.1韓國語謂詞的規則形態變化
依據國語學分類標準,語干語尾搭配活用時,它們的形態有時固定,有時會根據語法環境而發生形態變化。在形態變異中,有一些會在這樣的語法環境下自動發生變化,就叫做規則形態變化或規則活用。[4]
第一種規則形態變化是謂詞在活用時發音或拼寫不發生任何變化,即動詞語干和任何語尾搭配,它的語干語尾的發音都不改變。例如動詞“???”和語尾“-?”搭配,語干的拼寫和發音不變。另一種規則活用是依據發音規則的形態變化。如輔音同化,動詞“??”添加語尾“?”時,其語干發音為“[?]”,在??[??]中維持了發音,但在??[??]中發音有了變化。亦有連讀和緊音化現象。最后是規則的語干形態變化。在特定的語言環境中語干拼寫發生變化,比如說動詞“??”和語尾“-?”、“-?”搭配時,分別為“??”和“??”。但也因人而異,也有在“-?”“-?”之前“?”不脫落的現象。
4.輔音同化 a.??[??],??[??] b.??[??]
5.連讀音 a.??[??],???[???] b.??[??]
6.緊音化 a.??[??] b.??[??],??[??]
7.“?”和“?”的脫落
a.??~??(?) b.???~???(??),???~???(??)
c.???~???(??),???~???(??)e.??~??(??),????(???)
如例4中“?”收音遇到輔音“?”時,同化為“?”;例5中“??”按照其發音來看應該是“?+?”,連讀的話就是“??”;又如例6中“??”其原發音應是“?+?”,按照緊音化的發音規則,其發音就是“??”;又如例7中“??”按照發音規則是“?+
?”,若“?”不脫落,會出現發音困難、不清晰的現象,這與語言經濟學原理明顯是相違
背的,所以“?”脫落后,其發音為“?”,“??”亦是如此,“?+?”中間的“?”若不脫落,會出現語義表達不清晰,故基于語言經濟學原理,“?”的省略是不可避免的。
2.2韓國語謂詞的不規則形態變化
韓國語中,語干語尾不維持其基本形態,它們的形態變異不遵循一定的語法規則,就叫做不規則形態變化,又叫做變則活用。
首先是語干的不規則活用,“?”的不規則形態變化-元音語尾前的“?”脫落,但并非所有的詞干都適用;“?”的不規則形態變化-動詞收音“?”在元音語尾前變成“?”;“?”的不規則形態變化“?”收音的用言在元音語尾前變異成“?”或“?”;“?”的不規則形態變化“?”結尾的用言在元音語尾前“?”脫落,同時添加“?”;最后是“?”的不規則形態變化“?”在元音語尾前脫落的現象。
8.“?”的不規則形態變化 a.?? b.??,???;??,???
“?”的不規則形態變化 a.??~???(???) …
“?”的不規則形態變化
a.??~???(???) … b. ??~???(???) …
“?”的不規則形態變化
a.???~????(???) … b.???~????(???) …
“?”的不規則形態變化 a.??~???(??),???~????(???)…
其次是語尾的不規則形態變化。“?”的不規則活用,即在語干“?”結尾的用言和語尾“?”相搭配時,語尾變成“?”;“?”的不規則活用,“?”結尾的用言和添加上元音語尾“?”,變成“?”;“??”的不規則活用,指的是命令型語尾“??”發生形態變化;“?”的不規則活用,和一般語尾搭配時不發生形態變化,但和命令型語尾相結合時,轉換成“???”。
9.“?”的不規則活用 a.??, ???… b.???(??),???(??)…
“?”的不規則活用 a.???,???… b.???,????;??,???…
“??”的不規則活用 a.??,??,… b.???,???…
“?”的不規則活用 a.??~???(??);??,??… b.??~???
最后是語干和語尾的不規則活用,即是“?”的不規則活用。以“?”結尾的語干和“?/?”相結合時,“?”脫落,同時語尾也發生改變。例如,謂語“???”語干和語尾“–??”搭配時,變成“???”。同時語尾“–??”中的“?”音轉換成“?”。還有“???”“???”“???”等。
三、韓國語謂詞形態變化下的語義分化現象
正如前文所提到的韓國語謂詞在客觀語法環境下有時遵循發音規則發生變化,有時無規則可循,發生不規則形態變化。在這種狀態下,
部分詞匯的語義已經出現了無法統一的現象。
10.a.??? ??? ? ???? ??? ??? ??? ???.
最后她投入了我的懷里,臉貼著我的胸口。
b.???? ??? ???.
父親被埋葬在家鄉。
c.????? ??? ??? ????. ??? ??? ???? ???.\"?????? ? ???\"
因心臟病住院的患者找到醫生后,嚴肅地問道:“我的病怎么樣?”
11.a.\"????.\" ????? ???? ???.
大嬸兒拿起電話說“你好”。
b.???? ??? ??? '?? ?? ?? ???? ?????' ?? ??? ???.
看著朋友們,我想我真是交到了不錯的朋友。
c.?? ??? ?? ????? ????? ??? ??? ?? ??.
下雪的院子里,水管旁有喜鵲在叫,妻子正洗著衣服。
例10中a、b、c、三個例句劃線謂詞的原形均為“??”, 10a和10b句中的語義是“埋,埋葬”,此時的“??”中的“?”因連讀音現象,沒有任何變化。而10c中的語義是“問,詢問”, 此時的“??”中的“?”不規則變化成了“?”。若是同形異義詞的情況,不可能一個詞規則變化的同時又發生著不規則形態變化。例如11a和11b中劃線的“???”其原形為“??”,意為“舉著,產生等”。??在這兩個句子中是典型的同形異義詞。而例11c中“???”意為“聽,聽到”,其原形為“??”,所以此時“???”是同一謂詞形態下的兩個語義,和同形異義詞的概念完全不同。
因此,可以說是由于韓國語謂詞的規則、不規則形態變化,造成了語義分化的現象。同時一個詞在具有可替代詞的情況下,必然會出現消亡,例如帶有古語色彩的副詞“??”源于形容詞“??”,現代韓國語中又輾轉表現為“??”[5],因而古語的“??”也就不為大眾所用了。既然存在這種共存,就說明是為大眾所認可的語言現象;同時也可能是使語言表達更為確切到位的一種表現。從這一點看,這完全符合語言經濟學原理[6],與語言的效用價值完全吻合。
注釋:
1)目前學校語法當中的活用包含以往對活用的歷史研究擴展和各種爭論點。2)對教育語法和理論語法的批判性爭論大部分以學校語法為依據。-???(2010).?? ??? ??? ??? ??. ????,47,33-60.
出自于中國學術網站—知網
《標準國語語法論》中:在詞干上添加改變詞干的語言,由此改變句子的性質,叫做活用。活用的單詞,就叫做活用語。
高永根、南基心(2007);???(2006)?? ???,??.
朝鮮語詞類體系的歷時考察,趙華,北方語言論叢(第二輯),2012.
語言經濟學(economics of languages)是基于西方人力資本學說和教育經濟學的一門新興邊緣學科。Jocab
Marschak認為語言具有價值(value)、效用(utility)、成本(cost)、效益(benifit)的經濟特性。
參考文獻:
國立國語院語料庫
南成玉,《韓國語和英語的時、體對比研究》,延邊大學,博士論文,2007.
趙華,朝鮮語詞類體系的歷時考察,北方語言論叢,2012
???.???,《???????》,????,2008.
???.??? ??? ????? ?????? ????? ?? ??, ??????, ????? ???. 2012
???,??? ?? ?? ??? ??? ??,????? ??? ???? ??,2015
???(2010).?? ??? ??? ??? ??. ????
作者簡介:張鳳仙(1993.6-),女,天津河西,天津外國語大學2016級碩士,研究方向:亞非語言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