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解決長期以來高校法學課堂傳統教學的一些困境,實有必要引進西方翻轉課堂的教學理念與教學模式。在充分發揮與借鑒翻轉課堂模式的優勢基礎上,積極建立以自覺性、交互性與參與性為特點的翻轉課堂應用體系,使翻轉課堂在高校法學課堂教學活動中能真正發揮出應有的重要作用,同時也能促進師生課堂和諧關系的建立。
【關鍵詞】: 課堂教學;翻轉課堂;教學方法
課堂教學是教學工作的主要形式和重心環節,是教師向學生傳授理論知識,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主要途徑,更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所在。作為網絡技術與教育模式的融合發展,翻轉課堂(flipped classroom)在全球范圍內的興起,推動了教育產業的變革,為高等教育的發展與轉型創生了新的空間與可能。一方面,翻轉課堂客觀上要求高校學科建設必須以內容為依托,強調互聯網思維與學生自主學習相結合,順應當代知識生產的特點;另一方面,翻轉課堂中,“教”與“學”的轉變不但改變了教師與學生的主體性特征,也為高校產學研的進一步結合創造了條件,具有鮮明的時代性。為此,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也專門建立了相關的網站,積極推廣翻轉模式。然而,由于我國高等教育的特殊性,翻轉課堂與高等教育的融合方式和策略,尤其是本土化語境下高等院校翻轉課堂的實現路徑,依然是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有鑒于此,本文擬以高等院校課堂教學方法改革轉型為例,從翻轉課堂的概念入手,嘗試探討翻轉課堂模式與大學課堂教學方式相融合的實踐形式與實現途徑,以期為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與轉型提供一定有益的建議。
一、翻轉課堂的概念
翻轉課堂(Flipping Classroom)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紀90 年代哈佛大學興起的一種同儕互助教學方式,但直到2011 年可汗學院(Khan Academy)的教學視頻在網絡上廣為推廣并成為全球性現象之后,翻轉課堂才成為全世界所關注的新型教學模式。“翻轉課堂”也稱為“顛倒課堂”。也就是它顛倒了傳統意義上的“知識傳授”和“知識內化”的兩個階段主要順序。翻轉課堂是教師創建相關的課程視頻,而學生在家中或課外利用時間自行主動觀看教學視頻中教師的講解、再回到課堂上師生當面交流和完成的一種新的教學模式。考察翻轉課堂最源自美國科羅拉多州的落基山林地公園高中,由伯格曼和薩姆斯兩位老師于2007年將他們結合實時講解和PPT所演示的課程視頻上傳到網絡,并要求學生在家中或課外利用時間自行觀看視頻,并通過課堂當面進行討論與輔導教師先前所布置的作業。直到2011年,才由薩爾曼·汗和他親手創立的“可汗學院”開啟了里程碑式的推動與促進作用。至此,翻轉課堂才開始為眾多授課教師所熟知,影響所及并成為當前世界各國教育界重點關注的教學模式。
二、信息化時代翻轉課堂教學的優勢
一般而言,所謂課程,即課業與進程。在當下我國法學教育中教學內容日益豐富和革新、課程體系也日益復雜和完善的進程中,各種相關的課程體系理論也逐漸發展起來。課程安排與設置對法學人才的成長培養有著較為重要關鍵的作用。特別是在設計法學專業課程時,必須充分考量“理論學習”與“職業訓練”之間的關系,并應盡可能作出權衡。實際上,法學課程設置,需充分注重學生的應用能力與綜合法律素養及實踐能力的訓練培養,為此,應當在法學課程體系中的法律實務和司法技能內容中得到較為充分的反映。法學課程和教學方法應主要集中在為課堂學生提供一種較為真實的法律實踐環境,提供進行多元化的法律分析素材及其條件,強化師生于課堂教學中的啟發性、參與性和互動性,以及提高其邏輯思辨的表達能力。與此同時,也可以藉由大量具有代表性的實踐案例,來提升學生更為熟練的法律實踐技巧,使其在今后工作中得以強化辦理、分析案件,進行對話辯論、協調共識及起草法律文書等方面的能力,并具備一定的法律思維。必須承認,如同學者所指出的,目前特別是不少地方高校的課程體系改革與設置中,對法學專業學生的實踐能力訓練與綜合素養培養方面還存在一些不足,主要體現在:1.學生知識結構不系統。也就是往往遵循著傳統課程的設置與教學習慣,教師大多將精力集中關注在學生對法律條文及其原理的了解與掌握,但對運用法學知識來有效解決真實的法律問題方面卻明顯不足;2.在學生能力培養的推進層次與方法欠缺立體化。以往法學人才培養,校地互動培養不足,并僅限在校期間的培養方案與課程設置,而欠缺從學生培養方案及課程體系的階段性目標設計與可持續規劃方面來加以考慮。此無疑會影響復合應用型的卓越法律人才培養。為此,極有必要借鑒與引進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以此來改進與完善當前我國傳統的法學教學模式。
可以說,由于世界各國都面臨著一定的教學資源匱乏,而導致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直到近幾年才隨著可汗學院在網絡上所發布的教學視頻才逐漸受到師生廣泛的關注。必須承認,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有效開展,一定程度上需要科技信息的支撐與普及。因為教師所制作的教學視頻是翻轉課堂的主要載體。要進行翻轉課堂教學,師生需要擁有如電腦、手持式智能設備等新型化的學習工具。同時,也對教師提出了一定信息化素養的客觀要求。也就是教師要能夠熟練地掌握課程視頻的相關制作軟件。另外,學生可藉由網絡平臺來發布學習的難題與困惑之處,而教師則根據網絡學習平臺的及時反饋來解答學生的問題和困惑,學生之間也能通過此平臺來相互討論以提升其自身的自主化學習程度。再者,教師所布置的課堂測驗也大多為隨堂的測驗,這是基于教學視頻或網絡平臺便捷快速功能,并以此來有效檢驗學生對課程重要知識點的掌握與理解程度。在此教學模式中,學生即從傳統課堂“被動接受學習者”轉變為“主動發現學習者”。④與此同時,也必須承認,當下我們正處在數字化的信息社會。值得我們關注的是高校教育信息全球化背景下的網絡教學資源內容的合理應用,以及高校推進教師教學信息化進程中也提出新的明確需求。有別于傳統的授課教材內容,教師可扮演翻轉課堂教學資源的中介角色與橋梁作用,大力推進、拓展教學資源內容的多元化渠道,積極引導和培養學生自覺主動藉由網絡的開放性和便捷性,不限課堂而能隨時尋求、查找全球高等名校教學資源的能力和習慣。比如,自2012年以來,世界知名的美國斯坦福大學、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大學等皆相繼推出各種在線公開課程,即MOOC(mass open online course)。而完成課程的學生只要繳納極少費用完成課程的學生只要繳納極少費用,就可獲得認證(由于不是真正的文憑,有人稱之為“微學位”),以及美國“課程時代”(coursera)在線教育項目(授課過程免費向全世界開放)。不難想象,這些網絡名校的認證和“微學位”,將來可能給我國高校教育帶來深遠的影響、競爭與挑戰。任課教師將其課程上網,學生不受時空限制,可以隨時利用互聯網上的各種資源,通過在線方式學習選修課程并獲得學分。而虛擬課堂的教師,也可以即時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并予以立刻反饋。這些都會極大地提高教學的便利性、師生的互動性和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我們知道,教育信息化是一個系統的工程,涉及到有關國家政策、教育理念、教學方式、課程設置安排和技術內容等方面。而最為關鍵之處,就是教師自身的信息化水平能力。這就要求教師轉變教學的觀念和理念,應當與時俱進地改革創新課堂教學方式,著力打造數字化課堂的自主性與互動性的環境氛圍,在課程設計安排上更加吸引學生,以促進信息技術與教學發展的有效融合。從而在此前提基礎上,全面深化和切實提高教學的應用水平,以回應當下教學改革的挑戰與信息化社會發展的實際需求。為此,本文認為,高校法學專業教師可在結合自身所在高校網絡資源條件基礎上,借鑒與結合翻轉課堂方式,同時以具有代表性的真實案例的問題意識為中心(典型案件的疑點或法界爭論之處),讓學生能從國際化的視角,透過便捷高效的網絡資源,來主動尋找思考和解決問題,從而也為卓越法律人才的養成教育,探索和開拓新的培養思路與可能路徑。⑤
三、翻轉課堂教學方式式在法學課堂中的實際運用
(一)創建學習任務清單與“微”視頻
依據法學專業學科課程的教學大綱與標準要求,把整個學期的課堂課程列成一張完整清單,上第一次課時,即給學生設計明確的諸如學習指南、任務、要求、測試和反饋等,幫助學生利用學習任務單把重要的、應該學的知識有機串聯起來,進而進一步地拓展與深化。另外,在創建“微”視頻方面:制作教學資源主要包括:教師課堂的講授視頻、課件視頻及教學個案視頻等。此外,也必須布置與要求學生在視頻學習中記錄相關學習的完成情況及疑難問題。而教師應針對學生的具體問題在課堂上予以有效回應與指導,從而在此基礎上提供給上課學生更為系統的、邏輯的課程知識重點。在這個過程中,無疑地教師扮演的角色主要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解惑者和促進者,而通過教師的釋疑,也能訓練學生獨立思考及自己動手求知的能力。⑥
再者,課堂教師可以自己研發制作有關課程教學資源,但應緊緊圍繞學生如何有效調動學生學習的自主性為中心。按照教學計劃安排,遵循法學教學大綱、教案內容的邏輯性,細心錄制有關的教學視頻,一定程度做到視頻的畫面簡潔有力,嵌入的知識點訓練,以及案例分析的講解要有層次性與針對性。另外,也需注意視頻課件的制作在采用文字、色彩、聲音與影像等方面,要能有效激活學生的注意力,以及增加其對課程視頻的理解度。而在相關的訓練與測試題目則應系統有序地分層、分級,也就是在每一個知識點講授后,設計不同形式的訓練題目來強化學生對該知識點的進一步地理解和掌握。在設計課程的內容測驗考核環節,題目設計本身則應難度適中,有較好的層次區分,以適合不同程度學生能有效發揮最好的學習應用能力。
(二)營造良好的課堂個案互動討論氛圍
翻轉課堂之所以有別于傳統授課方式,最主要就在于教師需用心營造課堂的良好互動討論氛圍。因為課堂的學生集體討論氛圍往往決定著課程討論過程的進度和討論成效。特別是在案例討論過程中,授課教師要營造寬松、參與及互動的討論氛圍,并構建師生之間相互尊重,理解信任的關系,進而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的學習精神,使每個學生既能發展自我,也能促進他人學習能力的提高。所以,有必要采取激勵學生積極參與的各種有效措施,從而為學生創造思考、營造積極進取、勇于探索的課堂學習氛圍。⑦此外,關于法學課程較為基礎性的內容,可以傳統的教師講授為主。另外搭配以課前預習、課中參與、課后合作討論的方式為主。例如,上課中可以安排設置以小組方式,每一堂課由一組學生在課前準備相關案例( 如從最高人民法院的網站上選取案例,或當下社會的熱點案例) ,進行整理和提煉后,從案情、問題、解決和探討等方面來鼓勵學生進行課堂的發言和討論。教師則扮演適時進行一定的引導、點評的角色,幫助學生提高法律思維與邏輯表達的能力。⑧
(三)及時反饋與有效評價
應當說,在課堂之外,學生必須觀看課程的教學視頻是翻轉課堂的重要內容之一。學生課前必須進行自主學習,這直接關系到課堂上的師生與同學之間的互動討論效果,同時也是此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成敗的關鍵。所以,如何對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狀態進行有效的了解與追蹤,以獲得其學習的反饋就顯得十分重要。為此,就有必要將重要的、針對性的課程知識點的練習也放入教學視頻之中。也就是說,上課教師可以在一個教學視頻的最后部分,有意識地設置各種層次不同的思考題。這些思考題的內容要具有開放性與互動性,以便于學生能“在線”進行討論及思考,而在完成全部的思考題后,才可以進入下一課程內容環節。再者,在課堂中的例行測試題和所布置的個人作業,對學生在鞏固基礎知識點、提升專業素養也非常重要。若能布置不同類型的專業知識穿插其中,則也能有助于未來提高學生的測試能力及對重要知識點的把握情況。由此可知,在翻轉課堂和集體授課相結合的教學模式下,不僅能滿足法學專業對于實踐教學的參與性和互動性的要求,也能一定程度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在法學實踐教學中,教師和學生參與互動討論的時間較多,參與程度越高,則互動效果越好。讓師生在大量的分組、演練、評價與反饋的互動中得以學會相互溝通、了解與合作,從而也強化了學生之間的協作能力與表達能力,而在深化師生密切交流的良性關系時,也能較好的地提升課堂的教學秩序與學習效果。⑨
此外,根據現有翻轉課堂的實踐成效可知,建立多元的、科學的與可操作的評價標準是翻轉課堂的必然要求。翻轉課堂在法學課堂應用中,教師需要以學生為中心,并考慮不同學生學習能力的差異,設定多種的教學任務與教學目標,而不能采取以往“單一”的評價標準。翻轉課堂與傳統的教學模式相比,需要上課教師根據學生學習能力差異來布置不同的教學活動與課后作業,并通過諸如網絡評價的考核系統、小組反饋分享、團隊討論、習題練習、案例分析及考試測驗等不同方式來科學地考核與評價學生對于教師預設目標的完成情況,以此來判斷學生的學習成效情況,同時也能作為課程教師今后教學改進的重要參考依據,以及也能有助于深化與改進教師自身的教學方式與技能。⑩
注釋:
閆正坤,張萍.翻轉課堂時代我國高等教育的教學治理與路徑探索建議[J].江蘇高教,2017(5):56-58.
王洪葉.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行政法學課的運用[J].教育探索,2015(10):133.
鈄曉東,黃秀蓉.地方高校本科法學課程改革芻議[J].教育研究,2015(3):132.
④王潤,周先進,陳上仁.翻轉課堂的限度及其應對措施[J].當代教育科學,2015(6):34.
⑤黃信瑜,宋思根,劉平.大學課堂教學改革創新需實現“四化”[J].江蘇高教,2015(1):70-72.
⑥王洪葉.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行政法學課的運用[J].教育探索,2015(10):135-136.
⑦唐慧.侵權法學雙平臺交互式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臨沂大學學報,2016(5):143.
⑧范艷萍.以學生為主體的翻轉課堂法學教學實踐研究[J].江蘇第二師范學院學報(教育科學),2016(9):90.
⑨向東.翻轉課堂與集體授課在法學實踐教學的有機結合--以診所法律教育為例[J].知識經濟,2017(2):139.
⑩崔麗.論翻轉課堂在高校法學本科教學中的應用[J].廣西民族師范學院學報,2015(5):124.J
作者簡介:黃信瑜(1971—),漢族,臺灣臺北市人,法學博士,安徽財經大學法學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法理學、法學教育。閆正坤(1982—),漢族,蚌埠市人,安徽財經大學外國語學院講師,主要研究方向:大學英語教育、英美文學。
基金項目:本文系安徽財經大學2017年校級重點教學研究項目:“兩岸高校法學課堂教學內容與方法比較研究:以法理學為例”(acjyzd201704)的階段性成果;2017年安徽財經大學校級一般教學研究項目:“基于證據的大學英語翻轉課堂教學保障體系研究”(acjyyb2017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