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長征是中國革命史上濃墨重彩的一頁。在長征中,女紅軍克服生理和心理的限制,不僅勝利完成長征,而且還在長征的過程中完成了戰斗、后勤保障以及宣傳教育戰士和群眾的任務。她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堅貞不移、艱苦奮斗的長征精神,為長征的勝利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關鍵詞】:長征;女紅軍;貢獻
“中國共產主義運動非常尊重婦女的價值。這不是出于憐愛,而是她們經過長期的艱苦斗爭,在紅星照耀之下贏得了自己的合法地位。”[1]女紅軍的這種艱苦奮斗精神在長征之中表現的尤為明顯。
一、參加長征的女紅軍基本狀況
參加長征的女紅軍構成比較多樣化,既有隨軍的中央領導人夫人,比如毛澤東的夫人賀子珍,周恩來的夫人鄧穎超等等,也有擔任重要職務的女性和準備向新區轉移的儲備女干部以及在醫院和劇團等機構里擔任具體工作的女戰士等等。據統計,紅軍開始長征時,總數有185980人,其中女紅軍3060人,紅軍男女比例為60:1。[2]
紅一方面軍參加長征的女性有30人,基本從事政治和衛生工作,沒有編入戰斗序列。紅四方面軍參加長征的女紅軍較多,有3000余名。因此,紅四方面軍為女紅軍單獨建立編制,有婦女獨立團、婦女工兵營、軍總政劇團、軍總醫院和洗衣隊等等。紅二十五軍只有7名女護士隨軍長征。紅二、六軍團開始長征時有20名女紅軍。女性雖然在長征的隊伍中只占有很小的一部分,但是她們憑借著自己獨特的性別優勢為長征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貢獻。
二、女紅軍在長征中的主要工作
1、戰斗工作
長征中紅軍邊走邊打,無時無刻不在戰斗,而紅軍中的女戰士自然也參與其中。鑒于女性和男性在生理上的差距,女紅軍在戰斗中一般只承擔一些非戰斗性任務。紅四方面軍中就有專門的婦女工兵營。1936年2月,紅四方面軍在行軍途中需要翻越黨嶺山,婦女獨立師一部為了給后續部隊疏通道路,就在空氣稀薄的雪山上開鑿天梯。
不過有時候女紅軍也會直接參與到戰斗中,協助取得戰斗勝利。1935年,紅四軍的婦女獨立團在配合主力部隊攻打劍門關的戰斗中,兩三天的時間就擊垮了敵人一個旅的進攻。在天(全)、蘆(山)、名(山)、雅(安)戰役中,婦女獨立團配合主力部隊在寶興靈官鎮和蘆山縣作戰,捷報連連。
女紅軍在參加戰斗的過程中迅速成長,甚至出現了張琴秋、吳富蓮等具有指揮才能的女將領,彰顯了婦女的勇氣和智慧。
2、后勤保障工作
在長征過程中,女性所擔任的最重要工作還是后勤保障。主要包括一下幾方面:
第一,物資運輸。紅四方面軍的婦女工兵營戰士就擔負著運糧食、挑行李和背物資的任務,平均每人都要擔負四五十斤的重量。她們背著這些物資穿過敵人的槍林彈雨,頂住冰雹大雨的惡劣氣候,徒手行軍,兩次翻越雪山、三次跨過草地,表現出了堅忍不拔的精神品質。
第二,籌集糧食,趕制軍需品。長征途中打土豪是籌糧的一個重要途徑。紅軍女戰士李堅真等人就創造出了“一眺二聽三看”的方法來判斷土豪地主的所在,從而可以有效的完成集糧任務。[3]此外,女戰士還會利用女性天生的親和力,做群眾工作,從群眾處買糧。1935年5月,紅四方面軍經過藏族聚居區的時候,派出紅軍女干部張琴秋等人和喇嘛寺談判,宣傳黨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以誠懇的態度打消了對方的顧慮,“達成了成交牦牛1000頭,羊3萬只,青稞麥和炒面45萬斤的協議”。[4]
除了籌糧之外,女紅軍還親身參與軍需品的生產。女紅軍戰士為了抓緊時間為部隊趕制衣物,常常白天行軍,晚上休息的時候就紡線、織布、染色、制衣。棉花和布匹奇缺,她們就進入深山割棕來制成“棕衣”代替布衣給戰士御寒。在紅四方面軍即將和紅二、六軍團會師的時候,紅四軍的女戰士還用搜集的羊毛編織成毛衣和襪子,作為給戰友的慰問品。[5]在解決軍隊軍需供給方面,女紅軍的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第三,醫療護理。在長征途中醫療器械和藥品都極端匱乏的條件下,醫務工作者的工作及其辛苦。而很多的紅軍女戰士也加入到戰地救護的行列中。她們為傷員清洗傷口、包扎換藥、喂水喂飯,甚至抬擔架。包括女性醫務工作者在內的紅軍女戰士本著人道主義的救死扶傷精神,勤勤懇懇的工作,為長征的紅軍提供了力所能及的醫務保障,保證了軍隊的戰斗力。
3、宣傳工作
在長征途中的文藝宣傳工作上,紅軍女戰士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績。她們不僅利用文字宣傳革命思想,還用歌曲、快板、口號等多種方式來振奮戰士的精神減輕他們的疲勞。1934年冬,中央紅軍在湘桂邊境攀登老山界的時候,道路濕滑難行。女戰士危拱之將鳳陽花鼓戲進行了改編,來激勵戰士。郎朗上口的花鼓戲解除戰士的疲憊,伴隨他們翻過了大山。[6]紅四方面軍設有“新劇團”,劇團有100多人,有音樂隊和舞蹈隊,大多是年輕的女戰士。她們在行軍途中為戰士們表演蓮花落、打金錢板等,以士兵們喜聞樂見的形式來鼓舞士氣。
除了對戰士宣傳之外,女戰士們還承擔著宣傳組織群眾的工作。毛澤東說過:“長征就是宣傳隊。”[7]女紅軍對群眾的宣傳工作主要有這三個方面:第一是向百姓宣傳,鼓動他們將糧食賣給紅軍,解決軍隊的物資補給;第二是向人們宣傳紅軍的革命思想,動員更多的人參加紅軍;第三是對紅軍雇傭的民夫進行宣傳。每到一個地方,這些女戰士們就抓住一切機會進行宣傳活動。她們幫助當地婦女勞動,向她們宣傳男女平等、婚姻自由等思想,號召婦女沖破封建禮教,參加革命。
女紅軍干部李堅真在遵義的時候還籌建了遵義縣革命委員會,開展土地革命,調動群眾熱情。李伯釗等女干部組織了“紅軍之友社”,有組織的宣傳黨的思想。在少數民族地區,女紅軍還學習少數民族的語言,為少數民族群眾治病,拉近和少數民族群眾的距離,向他們宣傳黨的政策和主張,從而解除了少數民族群眾對紅軍的疑慮。在女紅軍戰士的宣傳鼓動之下,大批群眾踴躍報名參加紅軍。
在長征的過程中,由于女性不同的生理特性,女性遇到了比男性更多的困難。在這樣的情況下,女戰士依然出色完成了黨交與的任務,淋漓盡致的體現了不怕犧牲、艱苦奮斗的長征精神。
參考文獻:
[1]尼姆·威爾斯.紅色中國內幕[M].北京:中國人民解放軍出版社,2002.
[2]黃群.近代中國女性的新標識——長征女紅軍[J].蘭臺世界,2012(34).
[3]江小惠.長征中女紅軍的革命精神與歷史貢獻論析[J].江蘇大學學報,2006.11(6).
[4]吳先恩.為了長征的勝利——憶紅四方面軍的兵戰工作[G]//紅軍長征回憶史料:第2冊.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92.
[5]王東.論女紅軍在長征中的突出作用和貢獻[J].中州學刊,2006.9(5).
[6]邵雍.長征中的女紅軍[J].上海師范大學學報,2014.7(4).
[7]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
[8]葉心瑜.放眼看長征[M].北京:華文出版社,1996.
作者簡介:路丹,武警警官學院人文社科系,職務: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