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地鐵在當代社會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地鐵的運營安全日漸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本文重點分析地鐵運營安全風險的相關問題,將影響到地鐵運營安全的因素歸結為人員、環境和設施、管理四類。為更好的推動地鐵事業的穩步發展,提升地鐵運營的整體效率,有針對性的提出合理化建議,解決現階段地鐵運營過程中存在的安全風險。
【關鍵詞】:地鐵運營;安全風險;解決措施
伴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發達城市的汽車需求量逐漸增多,城市路面的交通使用面積已經難以承載日益增長的出行量,所以地鐵應運而生。地鐵就是一種相對敏捷且舒適安逸的城市公共運輸工具,相較于其他的交通工具來說,地鐵呈現出得天獨厚的優勢。由于城市地鐵體現出明顯的優勢,如果出現了安全事故,會產生難以預計的危害,所以城市地鐵的運營安全受到了世界各地的普遍關注,如何科學的評價地鐵安全性,有針對性的采取具體的防御措施排除潛在的安全隱患已成為關鍵所在。地鐵的運營風險評價非常重要,作為城市地鐵管理中的重要階段,風險評估的過程能夠以評促建,其真實可靠性的體現,主要體現在構建一條完整的地鐵運營安全風險評價指標體系,其中還會涉及到適當的評價方法。
一、地鐵運營安全風險因素分析
地鐵運營系統屬于一個相對龐大的動態系統,各個因素都能對地鐵的運營過程產生極大影響。地鐵運營系統中的人流是非常關鍵的因素之一。在系統論中,系統之間和內部存在的聯系密切,且系統無法離開環境而獨立存在。系統論主要是通過研究人員、機械和環境之間存在的密切聯系,在它們存在的密切聯系中,尋找事故出現的根本原因,通過管理的過程協調人員、機械和環境等各方面的關系。
(一)人員因素
地鐵的運行需要人工的管理,尤其是在人為操作和控制的過程中,才能保證地鐵的穩定運行,重視檢測與檢修的過程,確保地鐵及時為人們提供所需要的幫助。
1.職業道德
系統內部的工作人員的相關行為會對地鐵的安全產生極大影響,若是因為工作上的失誤和疏忽,會埋下巨大的安全隱患。地鐵就是一個非常龐大的運營系統,要想實現正常的運作和運行,就需要依靠完善的子系統和儀器設備。系統內部人員對地鐵運營風險的影響主要包含著無證上崗、操作技術不當、責任意識較差、職業道德低下等。
2.乘客的不安全行為
乘客就是地鐵系統除工作人員之外的又一大人員群體,作為地鐵運營過程中的服務對象,地鐵運營的過程中無法忽視一系列的外部因素。乘客們的不安全行為包括:將危險物品帶入地鐵,從而引發嚴重的爆炸事故,還有部分大客流對地鐵運營產生沖擊作用。現階段,國內的乘客為地鐵運營帶來的風險中比較明顯的行為是:不遵守基本的乘客守則、客流量大時易發生踩踏事故、危險物品的隨身攜帶等。
3.應急能力
應急能力主要是指系統內部人員應該具備的基本能力,同時也包含著乘客們的應急能力。若是應急能力較好,就能對地鐵發生的風險及時降低,并且減少相應的損失。如果應急能力不強,將會引發不必要的混亂,從而導致更大的風險出現。
(二)設備設施因素
1.購置質量
在地鐵建設并投入運營的過程中,應該對購置設備設施的過程提出嚴格的質量標準。質量標準的高低會在一定的程度上對后期地鐵運營的安全產生極大的影響。若是質量標準較高的采購,運營的過程中會減少設備風險的發生概率。采購的整體質量和供應商的供貨水平息息相關。
2.耐久影響
耐久影響重點是指地鐵上方的某些硬件設施在長期運用的過程中發生了問題,由此降低了使用的性能,無法達到準確的設計精度。若是未能經過定期的檢測和檢修,將會嚴重的影響到硬件設施的耐久度,嚴重時會導致地鐵出現脫軌或自動扶梯功能異常的問題。
3.維修保養
地鐵就是多種系統與設備共同組合而成的交通工具,因此,為了更好的保證其正常運作,需要對體系中的各個部位進行定期的維修與保養。針對發現問題的相關部位與機械,應該及時的予以排除并維修,特別是對關鍵部位進行定期的保養和維護。維修保養如果沒有落實到實處,可能會讓器械出現故障問題,維修保養的配件也會直接影響到地鐵的正常運作,如果不法商販出售以次充好的配件,將會給地鐵的實際運行埋下安全隱患。
(三)環境因素
1.自然災害
在地鐵實際運行的過程中,自然災害的影響很大,主要體現于火災和地震兩個方面。因為地鐵大多是在城市的地下,若是城市中發生了火災,首先受到影響的就是城市地鐵,大量的洪水將會直接的涌入至地鐵口,并且逐漸的進入到地鐵的地下空間。地震造成的影響主要表現于地下空間的坍塌,致使眾多的設備出現損壞或失靈的情況。
2.人為破壞
人為造成的破壞就是指一些素質較為低下的乘客對地鐵設施和乘客們的搭乘環境進行破壞,即便國內并未出現重大的地鐵暴恐事件,也需要引起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
3.作業環境
作業環境主要是指在工作地點中的燈光、溫度和濕度等。所有的因素都能在一定的程度上影響到地鐵內部工作人員的情緒。若是工作環境符合相關標準,將會提升工作人員的工作效率,同時也能使他們集中注意力,避免某些工作人員出現失誤影響到地鐵的正常運行。
(四)管理因素
管理的過程對于地鐵的運作過程影響較大,只有制定科學的規章制度,才能發揮出地鐵應有的價值。
1.規章制度
在地鐵實際運作的過程中,工作人員應該嚴格的遵守相關制度,并且及時的明確自身的職責,完善的規章制度可以更好的避免工作人員在職責權限上發生矛盾。
2.運營組織
運營組織的能力就是地鐵實際運營的協調配合能力,只有發揮出良好的協調配合能力,才能避免因配合上的失誤出現的事故,比如指揮調度上的失誤,會引發行車系統的故障問題,因此出現無法預估的風險。
3.事故救援
事故救援的準備工作應該嚴格的落實,這是在發生風險之后進行的救援。及時的救援能夠避免風險的進一步擴大,減少其他風險情況的發生概率。
二、地鐵運營風險的特點
(一)嚴重性
地鐵運營風險的主要特點就是事故發生之后的嚴重性,在半封閉狀態下單向的高速運行列車因為通風、照明和救援難度等因素的影響,若是出現了失控的問題,將會導致大量人員出現傷亡,并出現嚴重的財產損失。
(二)惡劣性
地鐵作為城市發展進程中的生命線工程,若是發生了風險事故,將會導致交通癱瘓,使得人員陷入擁堵狀況,對社會的影響較大,甚至引發乘客的騷亂,使得市民對政府產生信任危機,后果非常嚴重。
(三)依賴性
地鐵運行的過程就是一個龐大的系統運作的過程,人機動態系統的安全運行非常關鍵,需要充分的發揮出管理的協調作用,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對管理有效性產生依賴。
(四)動態性
地鐵的整個運營系統重點是依靠著多種設備的實際運轉功能提供保證的,所以各種設備動態運營的狀態會對整個軌道交通系統的運營產生直接的影響,為此,各項運營設備的動態性引發了整個系統的運營動態性。
(五)反復性
地鐵在實際運作的過程中,因為屬于一項多工種聯合作業,晝夜在不斷交替的過程中,需要進行周而復始的運作,多種不安全的事件和事故就是在反反復復的過程中發生的。
(六)特殊性
地鐵屬于一種新型的交通工具,因此在實際運行的過程中會受到外部自然環境的影響,同時也會受到社會環境的影響。
三、地鐵運營安全風險的相關內容
(一)風險辨識
風險辨識主要是依照風險分析人員的具體經驗、結合歷史數據等進行,在具體的實踐中,應該按照事故的類別,從人、機、環及管四個方面分析問題的根源。風險辨識工作中,上級部門需要明確風險源的查找范圍,同時還應該關注風險源的輕重級別,確保下級部門及時的尋找風險源,避免在環節上浪費較多時間。
(二)風險評估
地鐵實際運營的過程中并不存在絕對的安全,因此需要采取合理的措施控制風險,尋找到最少的損失和最優的抗風險方案。風險評估就是對辨識出的風險,依照具體的方式,判斷風險率、發生概率和后果程度等。
(三)風險等級的劃分
對風險等級進行劃分的時候,應該嚴抓風險防控的重點,保證及時的起到風險防范的效果,科學的節省相關資源,收獲更優質的處理成果。在評估每一項風險源出現頻率與嚴重程度的時候,還需要依照風險矩陣,明確每一項風險源的風險等級。
四、地鐵運營安全風險的應對策略
(一)提升工作人員的安全意識與防范技能
根據現階段各大中型城市地鐵的實際運營狀況分析,其他的城市地鐵運營安全管理經驗相對欠缺,因此需要強化對相關工作人員的安全意識培訓,同時提升他們的業務實訓能力,讓他們在掌握先進管理經驗和基本知識技能的基礎上,適應崗位工作的要求。相關部門還應該積極的開展應急預案演練與故障判斷,讓員工們可以在參加競賽的過程中,提升故障判斷的意識,并且掌握故障判斷的要領,從而進一步提升應急反應能力。
(二)及時完善安全規章制度,落實地鐵運營安全工作
需要相關的工作人員積極的整理技術文本,不斷的完善維修規程,確保地鐵的故障問題能夠在維修的過程中選用規范的作業流程。及時的搭建嚴格的考核制度,同時還需要進一步實行責任追究制度,嚴格的依照“四不放過”的基本原則,及時處理發生的危急事故,通過對違章違規現象的處理,可以對廣大的職工群體起到警示作用。針對極個別事故,應該就是論事提出合理的整改措施,并且在制度規章和操作規程等方面尋找到不足之處,及時的總結相關經驗,通過不斷完善文本資料的方式,實現可操作性并拓展覆蓋面。
(三)重視監督檢查機制,嚴抓運營安全工作的細節
需要在地鐵運營的過程中,認真的開展不同層面上的安全檢查,積極的采取定期、定時的檢查,尋求多元化的檢查形式,以更加專業、綜合化的方式,突出檢查的重點問題,重視實效并突出重點。在監督檢查機制不斷完善的過程中,可以強化對日常作業的檢查,及時的消除安全隱患,避免安全事故的發生。
(四)迎合時代的發展趨勢,推進技術進步與現代化管理
推動技術的進步與發展,促使現代化管理模式的創新是地鐵運營安全工作的基礎。因此,需要重視科學技術的進步,并且正視其帶來的積極影響,努力的向著世界上先進的運營商看齊,及時的跟蹤國內的同行業發展軌跡,觀察其在安全管理方面的最新發展動態,采用現代化的安全生產管理辦法,推進本行業的進步與發展。重視事后查處被動型管理模式的轉變,使其盡快轉變為事前預防的主動型管理模式,實現從經驗型管理向著技術型管理的科學轉變,進一步優化并規范管理方式,從而穩步的提升運營安全管理的整體水平。
(五)注重各方面管理的協調配合
在地鐵實際運作的過程中,專業管理發揮出價值十分明顯,主要是指站臺的管理、地鐵運營中設備和相關系統的管理等,需要積極的協調各方面的配合,使其更好的發揮出管理的價值。消防管理應該采取規范化、科學化的模式,定期的組織消防演習。公眾宣傳管理主要是致力于員工和乘客們的管理,通過提升宣傳的力度,提高人們對于地鐵安全性的認識,強化他們對于防范知識的掌握。
結語
安全風險管理已經成為地鐵建設與運營過程中不可或缺的因素,面對龐大且復雜的系統,積極地引入風險管理機制非常重要。相關的地鐵管理部門應該科學的制定明確的風險管理目標,同時以較低的成本收獲圓滿的地鐵運行安全保障成果,維護地鐵運營的安全可靠。地鐵運營部門還需要建立更加合理的風險管理組織,通過不斷強化并學習先進的風險管理理論與方式,創建出高效的風險管理信息系統和指揮體系,以此維護地鐵運營過程的安全,實現既定的管理目標,推動國家地鐵行業的進一步發展,使其更好的適應現代化社會的發展趨勢。
參考文獻
[1]陶源. 地鐵運營安全管理研究——以地鐵運營安全標準化管理模式為例[J]. 四川建材,2017,(04):111-112.
[2]李曉娟. 地鐵運營安全風險分析[J]. 工程管理學報,2017,(01):83-88.
[3]趙宗建. 地鐵列車與站臺空隙的安全風險分析及防控措施[J]. 現代城市軌道交通,2016,(04):71-74.
[4]劉景宇. 地鐵網絡化條件下的安全運營風險分析[J]. 智能城市,2016,(05):168.
[5]秦毅,王仁祥,魏士凱,姜鈞譯. 地鐵運營安全風險評價研究——以沈陽地鐵一號線為例[J]. 沈陽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03):258-262.
[6]歐金成. 影響城市地鐵安全運營的風險要素分析[J]. 科技視界,2014,(07):337-338.
[7]吳麗娜. 地鐵運營風險分析與強化安全管理的思考[J]. 科技與企業,2013,(07):46.
[8]陸瑩,李啟明,周志鵬. 基于模糊貝葉斯網絡的地鐵運營安全風險預測[J]. 東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05):1110-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