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競爭日趨激烈,而競爭中的殺手锏——商業秘密則逐漸成為不法分子意欲取得、使用從而進行惡意競爭的獵物。自1999年南京市破獲我國第一起侵犯商業秘密案件至今,侵犯商業秘密的現象愈來愈多,手段愈來愈多樣化、危害愈來愈嚴重,侵犯商業秘密已成為當前嚴重擾亂市場秩序的熱點問題之一,頗受人關注。
【關鍵詞】:商業秘密;侵犯商業秘密行為;不正當競爭
一、侵犯商業秘密行為概述
商業秘密是指不為公眾所知悉,能為權利人帶來經濟利益,具有實用性并經權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術信息和經營信息。侵犯商業秘密行為是指以不正當手段獲取、披露、使用他人商業秘密的行為。《反不正當競爭法》第10條以及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關于禁止侵犯商業秘密行為的若干規定》(1995年11月23日發布)指出,經營者不得采用下列手段侵犯商業秘密:
(1)以盜竊、利誘、脅迫或者其他不正當手段獲取權利人的商業秘密;
(2)披露、使用或者允許他人使用以前項手段獲取的權利人的商業秘密;
(3)根據法律和合同,有義務保守商業秘密的人(包括與權利人有業務關系的單位、個人,在權利人單位就職的職工)披露、使用或者允許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業秘密。第三人明知或應知前款所列違法行為,獲取、使用或者披露他人的商業秘密,視為侵犯商業秘密。在實踐中,第三人的行為可能與侵權人構成共同侵權。
二、案例分析
(一)案例簡述
被告單位ZWD打印設備有限公司,所在地為廣東S市。
2012年7月10日Z市X區檢察院對ZWD打印設備有限公司、被告人余志等人以侵犯商業秘密罪,向X區人民法院提起公訴。X區人民法院經審理查明:余志等人原為SN公司員工,均與SN公司簽訂有保守秘密和限制競業協議。在2010年余志擔任SN公司常務副總經理期間,開始與羅石和李影等人密謀成立另外的公司生產、銷售與SN公司相同的產品。2011年1月,余志與商人黃興合伙成立了 JYP 公司主要負責產品生產。余志借其姐姐的名義以技術入股占該公司67%的股份,黃興投資人民幣一億元,占該公司 33%的股份。同年3月,余志又與黃興合伙成立了專門為 JYP 產品進行服務的 ZWD 公司,余志借其姐姐的名義以技術入股占該公司 67%的股份,黃興投資人民幣 1000 萬元,占該公司的 33%的股份,余志擔任該公司的總經理,負責日常管理,羅石任 ZWD 公司的產品銷售總監,負責產品銷售。2011 年 2月,JYP 成立后,余志又相繼成立了專門用于銷售 JYP 公司產品的三家境外銷售公司。這三家公司的實際控制人均為余志。
2011 年 3 月 7 日至 17 日,被告人余志等人在未與 SN 公司辦理離職交接手續的情況下,從 SN 公司離職,并將其各自因工作關系掌握的 SN 公司的客戶類經營信息資料帶走。余志等人到 JYP、ZWD 工作后、余志指使羅石、肖娟等人將各自掌握的 SN 公司客戶類經營性信息用于 JYP 公司產品的銷售,同時還指使李影將掌握的 SN 公司的客戶信息以及2010 年的銷售量、銷售金額以及價格資料整理后通過電子郵件的形式提供給其本人和羅石,余志還提供了其自己掌握的 SN 公司產品的成本價、警戒價、銷售價等經營信息,由其本人和羅石對 SN 公司的客戶經營性信息進行分析,并根據 SN 公司的客戶類經營信息制定了 JYP、ZWD 的銷售策略和 JYP 的歐美價格體系,產品價格明顯低于 SN 公司的產品價格。余志、羅石、肖娟等人據此包含 SN 公司產品警戒價的 JYP 的價格體系向 SN 公司的客戶進行推銷,以產品價格低廉、付款方式寬松等優惠條件惡意爭奪 SN 公司的客戶。羅石、肖娟在明知 SN 公司的警戒價屬于商業秘密的前提下,仍使用該價格體系并銷售產品給 SN 公司的客戶。
另查明:2011年3月至2012年4月以上被告人的行為共造成 SN 公司損失人民幣23200264.31元。
(二)案例分析
所謂商業秘密,是指不為公眾所知悉,能為權利人帶來經濟利益,具有實用性并經權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術信息和經營信息。本案涉及到的被害單位的經營信息經過工信部軟件與集成電路促進中心知識產權司法鑒定所鑒定并經過涉案當事雙方的當庭質證符合商業秘密的構成要件,予以認定。
那么,本案中行為人的行為是否屬于侵犯商業秘密的行為呢?首先被告人余志、羅石、李影違反與 SN 公司簽訂的保密協議違規披露和使用了被害單位 SN 公司的商業秘密,其次,被告人余志、羅石、李影、肖娟違反約定使用 SN 公司的商業秘密,搶奪 SN 公司的客戶,因此應該認定被告人實施了侵犯商業秘密的行為。
我們知道商業秘密具有四個法律特征,分別為:秘密性、價值性、實用性和保密性。(1)秘密性。SN 公司開發的客戶資料和產品價格資料屬于經營信息這一點是很明確的,但對于是否具有秘密性卻存在爭議,因為 SN 公司的這些信息相當一部分在網上確實能夠下載到,但從上述秘密性的分析及結合案情中 SN 公司事先與本案的被告人員簽有保密性協議,并且這些資料并不能被公司某單獨一個員工因為職務的原因而輕易得到,再加上網上只能下載到的部分信息與 SN公司保存的完整各戶信息和價格信息對SN公司產生的影響有本質的區別,因此應該認定 SN 公司的經營信息具有秘密性。(2)價值性。SN 公司的客戶信息報告和產品的價格信息是能夠幫助公司銷售產品賺取利潤的,顯然這些客戶信息和產品的價格信息是能夠為持有人帶來經濟利益的,因而也就是具有價值性。(3)實用性。N公司的客戶資料信息和產品價格信息是對公司產品的銷售和公司運營管理的重要信息,屬于應用中的經營信息,因而具有實用性。
參考文獻:
[1]戴永盛.商業秘密法比較研究[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
[2]張玉瑞.商業秘密的法律保護[M].北京:專利文獻出版社,1994.
[3]孔祥俊.商業秘密保護法原理[M].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1999.
第一作者:沈悅(1995.09-),女,漢族,浙江杭州人,浙江師范大學行知學院商學分院會計學專業本科生。
第二作者:潘馬伊靜(1998.07-),女,漢族,浙江杭州人,浙江師范大學行知學院商學分院會計學專業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