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大學生就業問題的日益突出,網絡創業成為大學生解決就業難題的新舉措和新平臺,本文分析了大學生在“互聯網+”時代下的主要創業模式及其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優化大學生創業路徑的相關措施。
【關鍵詞】:“互聯網+”時代;大學生;創業模式;路徑優化
一、“互聯網+”時代下大學生創業產生的社會背景
“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給大學生帶來了很多的機遇和挑戰,大學生依托互聯網進行創業并非偶然,是目前所處社會背景下的必然產物。
1、網絡經濟的興起。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我國網絡的普及率逐年攀升,農村互聯網也在快速發展,一些手機網購、手機支付、手機銀行等手機商務應用用戶逐年增長。從2010年開始,互聯網逐漸向實體經濟滲透,形成了全新的“互聯網+”經濟形態。這種模式推動了傳統行業的轉型升級,孕育了新的產品商業模式,極大的擴大了人們的消費需求,帶動了人們新的就業方式。2015年3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提出要實施好大學生創業引領計劃和制定“互聯網+”行動計劃等重要工作部署,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網絡創業已成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平臺。
2、緩解就業壓力,實現自我價值的需要。目前,我國大學生就業形勢依然復雜而嚴峻,面對經濟的快速增長,產業結構調整的日益升級,很多大學生在現實面前有著很大的壓力,同時,他們又渴望于在社會中能夠實現自我的人生價值。因為互聯網創業本身風險性較小、資金要求較少,成活率較高。對于這樣擁有一些前沿知識,獨立性與自主創造性都比較強,又富于冒險精神的新一代大學生而言,利用互聯網進行創業成了他們的迫切選擇。
3、互聯網創業門檻較低。網絡創業環境是開放、公正、公平、合理的。一般情況下,電腦+網絡+創意即可成為互聯網創業的基礎,這對于資歷尚淺、資金較少的大學生而言,他們只需投入自己新穎的理念,就可以平等的共享資源,如果勤奮努力很可能接近自己的創業夢想。另外,網絡創業本身能夠提供超大就業容納量,這對于自我雇傭、自負盈虧的大學生而言增加了就業選擇的多樣性和自主性,這些多元化的優勢受到越來越多大學生的青睞。
二、“互聯網+”時代下的大學生主要創業模式及其存在問題
(一)“互聯網+”時代下的大學生主要創業模式:
1、創辦網站。創辦網站是很多具有專業技能的大學生創業的首要選擇,它不僅僅是確定網站主題、風格、內容,而且需要熟練運用相應的網頁編輯工具,對客戶群體以及后期推廣做一個全面分析。由于受技術、資金等因素的影響,大學生可能需要從自身實際出發,以一些論壇和行業平臺展示為主,也可借鑒一些成功的模式,如創辦BBS論壇、開設博客和威客網站等,這對大學生來說是一種較為便捷的創業方式。
2、經營網店。隨著互聯網和電子商務技術的飛速發展,網絡購物已成為一種新的購物方式。大學生及時抓住這一機遇,利用開設網店門檻較低、風險較小,在資金、店鋪以及時間等方面限制較少的優勢,以銷售生活用品、化妝品、海外商品代購等為主,這對商業運作經驗不足的他們來說是操作較易的一種創業模式。
3、網絡自由職業。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擁有前沿知識和豐富創造力的大學生依托互聯網平臺,通過自己的智慧與經驗從事自由創業,如一些logo設計、網站設計、網絡撰稿人等。這種創業優勢在于大學生可以足不出戶,在家里打開電腦就可以賺錢,但其不足之處在于收益較低,不能作為長期賴以生存的主要途徑。
(二)“互聯網+”時代下的大學生創業存在的問題
1、自身創業技能的不足。網絡創業必須有一定的創業規劃、市場分析以及售后服務等內容,它不單單是在淘寶上開店這么簡單,然而對于剛步入社會的大學生來說,僅靠書本知識的積累遠遠達不到相關要求。同時,他們的人際資源、信息資源等比較狹窄,市場營銷能力、判斷管理能力相對欠缺,對于同類產品的市場、需求客戶等可能把握不全,這些統一構成了大學生創業路上的困難與壁壘,可能最終導致創業受到限制。
2、社會文化環境的缺失。我國傳統文化習慣于保守、安穩,不太樂意嘗試風險較大的事物,很多大學生正是受父母、家庭以及社會認可的影響,考慮到創業失敗的風險等因素,并不能在自主創業的道路上堅持下去,他們可能更屈從與現實,將就業目標定位于父母眼中的“鐵飯碗”,即比較安穩體面的企事業單位。另外,伴隨著網絡經濟的快速發展,一些假冒偽劣產品充斥著網絡市場,產品信息不規范、誠信不足的現象時有發生,加之沒有健全的法律法規作為保障,很容易造成大學生創業路上的絆腳石。
3、富于激情,后勁不足。網絡創業雖然門檻較低、風險較小、但是收入卻可觀,在創業后期多數大學生往往缺乏長久的熱情與動力,以其作為兼職賺取部分資金者居多,從客觀角度而言,大學生多數是白手起家,隨著創業規模的擴大,后期資金來源不足,他們對國家的相關政策支持又缺乏認識,最終加大了創業失敗的可能性。
三、優化大學生創業路徑的相關措施
1、提高大學生自身創業能力和素質。加強大學生網絡創業教育,對高校而言,一方面要加強大學生網絡創業技能的培養,也要強化大學生的創新意識、責任意識以及團隊合作意識等,另一方面,適時邀請相關創業成功人士開展相關講座、座談,讓大學生認識到創業的艱辛與風險,拓寬大學生的創業知識面。
2、改善社會文化環境。政府應大力倡導和弘揚創業文化,使社會能夠形成一種支持創業、尊重創業的的良好氛圍。鼓勵家長支持學生的創業夢想,尊重學生的個人選擇,同時,大力加強我國的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健全相關法律法規,為大學生創業創造良好的社會文化氛圍。
3、加大網絡創業資金扶持力度。政府需承擔社會責任,加強對大學生網絡創業的支持力度,同時,鼓勵動員相關社會力量,如民間私人資本、相關商業網站等投資大學生網絡創業活動,在貫徹落實相關政策的同時,提高政策的知曉率、運用率,加大宣傳力度,拓寬大學生網絡創業所需資金的來源。
四、結語
大學生網絡創業作為一種新興的就業方式,有其獨特優勢,也存在許多不足,政府、高校和社會各方面需要加大支持力度,為大學生創業提供良好的社會氛圍,助推大學生創業成功之路,使其發揮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引領帶頭作用。
參考文獻:
[1]耿耀敬.網絡環境下的大學生創業問題[J].河南社會科學,2007.
[2]胡禮樣.大學生創業導論[M]航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0.
[3]居來提·買買提明“互聯網+”時代的大學生創業模式選擇與路徑優化分析[J].東方企業文化,2015.
[4]龔志周.網絡創業特征的實證研究[J].研究與探索,2009.
作者簡介:劉慧霞(1991--),女,漢族,甘肅人,西華大學碩士研究生,專業: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
本文系西華大學研究生創新基金課題“\"互聯網+\"時代下的大學生創業模式選擇與路徑優化”研究成果, 項目編號:ycjj2017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