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我國各個行業在績效管理方面取得了很多成果,但也存在很多的問題和不足。在企業績效評價工作中,很多管理者單一用財務指標來評價企業經營發展的優劣,而忽視了非財務指標的作用,長此以往不僅不能為企業的經營管理提供信息支持和幫助,甚至會產生一些負面影響,從而對績效管理體系在企業戰略規劃中作用的發揮產生影響。因此建立有效的績效考評體系對于提高績效管理能力意義重大。
【關鍵詞】:績效管理;經營管理;戰略規劃
我國在績效管理理論研究方面開始較晚,傳統的績效考核模式在現今企業管理中仍然被廣泛使用。自上世紀90年代國外研究專家和學者提出平衡計分卡理論以后,我國學者對這一領域也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同時也應該注意到隨著平衡記分卡在企業中的不斷應用與發展,已從單純的績效考評工具延伸到戰略管理領域,且在眾多國民經濟領域得到廣泛的推廣和應用。
一、績效和績效管理含義
(1)績效的含義
績效具有多維屬性,績效的定義和評估方法會根據觀察或衡量主體角度的不同而不同。從經濟學角度來看,企業的績效需要根據不同的主體設定不同的考核標準。從員工的角度出發,企業的績效來源于員工對企業的付出而做的承諾,員工的績效則是來自企業的,績效是建立在企業與員工的承諾關系上的。從企業管理角度來看,企業的績效是企業為實現一定的經營管理目標而建立的一種期望,這種績效結果就是期望結果,也可理解為是企業為了實現這種期望而在不同層面上的有效率的付出。從社會學角度來看,社會成員對于社會有著明確的分工,因此,從這一方面來講,績效就是社會成員對自己需要承擔的職能負責并完成。因此,綜合以上各方面的觀點,本文認為企業績效是在一定期間內(通常為一個會計年度),企業通過自身的資源以及市場的接應,對資源進行合理配置并獲得經營成果的活動。
(2)績效管理的含義
績效管理是企業管理者與員工為最終實現戰略規劃和目標而共同制定的績效管理計劃、績效輔導溝通、績效考核評價、績效結果應用等過程。通過績效管理,企業對個人、部門以及組織進行考評,并從中找出企業運營中存在的問題。
二、績效考評的方法
績效管理理論在不斷地實施和發展中總結出了很多方法,下面就幾種應用最為廣泛的方法進行介紹。
(1)目標管理理論。該理論由美國著名的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提出,該理論認為應該將績效管理與績效考評思想分開,管理層通過“制定目標、宣傳與交流、成績考評、反饋與獎勵”的管理理念對基層員工進行組織考核。目標管理理論可以稱得上是績效管理界的里程碑,在企業中得到廣泛應用。但其也存在一些不足:首先,企業長期戰略目標對于員工以及部門的工作目標來講過于抽象和宏觀,要想做到層層分解并順利地實踐有一定的難度。其次,確定的經營管理目標與公司的發展相比存在一定的滯后性,在實施過程中易出現目標與公司實際經營情況背道而馳的現象。最后,企業在實施與推行時對于員工的專業素養要求較高,會增加企業的運營成本。
(2)利益相關者理論。利益相關者是指包括股東在內的與公司經營發展相關聯的職員與客戶,不同的利益相關者會在不同方面對公司的經營發展產生不同的影響,企業在績效管理中需要對利益相關者的反饋進行及時的跟進。
(3)經濟增加值理論,即EVA理論。經濟增加值理論是較為精準的績效考評方法,該方法最大的特點在于其計算方法是用公司的運營除去投入資金占用部分后的價值。經濟增加值理論體系較為詳細和全面,涵蓋了評價的各個方面。但這一理論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第一,EVA理論過于關注數據方面的內容而忽略了非數據的變化。第二,EVA理論對企業的短期行為關注較多,而對該指標的過度重視會影響其實際效果,易導致企業只關注短期行為,而忽視了戰略目標和長遠規劃的制定。
(4)關鍵業績指標法(KPI)。關鍵業績指標法對企業流程的重要部分進行細致的研究和調查,通過對于指標的選擇、制度設定以及分配指標數值等來對待考核的指標進行賦值的方法。這一方法的優點是把待考核的項目具體分配到每個部門和每位員工的層次,使企業的戰略目標與績效管理相結合。但該方法在運用過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具體表現在雖然把考核項目細分到了每個部門,實現了二者的有機的結合,但由于不同數據間具有相互獨立性,在實際操作中容易出現混淆的情況,給部門和員工的工作帶來影響。
(5)平衡計分卡。平衡計分卡是集合了很多績效管理方法的評價工具,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其吸收了關鍵業績指標、目標管理以及利益相關者的優點,同時又可以對指標數據間相互關系進行分析研究。在各個流程和維度中選取相應的考評指標,從不同角度對企業利益相關者的需求進行探究和分析。平衡計分卡綜合了不同績效管理的優點,在具體實施過程中關注公司戰略要求,關注各階層的績效管理情況,并以此為基礎構建各個維度的指標。
三、績效管理的作用
績效管理對于企業而言是一項戰略,企業根據自身情況所制定的目標,需要通過部門以及部門中的員工完成,以達到指定戰略目標和規劃。對于企業自身而言,在這個過程中需要準確和切之有效的管理,以及時發現企業經營管理中的問題并進行改良。了解自身在經營中所處的環境以及所具備的優勢,并使其充分發揮,可以使企業績效管理得到最大化的展現。
(1)戰略分解功能
績效管理可以把企業結合自身狀況所制定的戰略分解到各級部門和員工個人,將企業整體的計劃進行分解并具體落實,確保戰略目標可以高效完成。同時,其也可以使企業抽象的目標轉換為具體的指標,使績效能力更加易于評價也更加的公正和客觀。
(2)預警作用
績效管理具有反饋作用,該作用可以對企業可能存在的風險進行及時的提醒,對企業績效管理進行有效控制,防患于未然。
(3)強化學習理念
績效管理使各部門人員對于企業的戰略目標進行具體的操作和執行,為了最終質量達標,企業對員工個人能力越來越看重;而員工也希望通過在績效管理中的表現令管理者認可自己,從而會更加主動地去學習,因此可以改善以往被動學習的情況。
參考文獻:
[1]楊臻黛.業績衡量系統的一次革新—平衡計分卡[J].經濟管理,1999(11):7-11.
[2]張德.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1(10).
[3]徐芳.團隊績效測評技術與實踐[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
[4]王桂娟.績效預算的經濟學分析:兼論財政職能與政府效率[M].上海:立信會計出版社,2013.
作者簡介:朱晨(1993.08.23—),女,漢族,江蘇徐州人,云南民族大學管理學院2016級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