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幾年來,環境污染問題日益嚴重,傳統能源消耗帶來經濟利益的同時,環境也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可再生能源憑借其幾乎零污染的特點受到青睞,太陽能光伏發電也逐漸受到關注。我國擁有十分豐富的太陽能資源,但是太陽能轉化為電的過程仍存在諸多障礙和不足。許多法律保障措施,監管措施和經濟激勵措施的不成熟也對光伏發電產業發展造成了不良影響。因此,需在新的經濟發展形勢下完善我國的光伏發電促進法律機制,以推動太陽能光伏發電的發展。
【關鍵詞】:光伏發電;促進;法律機制
一 增強法律可操作性
我國太陽能領域相關法規政策已經實施有一段時間,我國在光伏發電領域的發展雖然不是十分成熟,但是也還是具備初步經驗的,畢竟在太陽能相關領域已經出臺一些政策法規,有利于光伏發電產業的推廣和應用,但是同時也暴露了一些立法上的不足,缺乏可操作性。
所以要健全配套法律法規強化政策協調作用
太陽能光伏發電是全球的戰略替代能源。與常規電力和其他可再生能源想比,目前太陽能光伏發電成本相對較高,但在資源潛力和持久使用性方面更具優勢。考慮到其發展前景,光伏發電是最具潛力的可再生能源替代發電技術。因此,各國尤其是發達國家非常重視該領域的技術研發,并通過政策支持和激勵措施穩步培育國內市場,以支持光伏產業的發展。
光伏發電的推廣和應用非常復雜,牽扯到多個部門之間的利益。為了更好地支持光伏產業發展,需要協調各個部門之間的職責,從多方面進行政策支持,各部門不能相互推諉。同時,借鑒世界上一些發達國家的經驗,在推廣光伏發電產業的過程中,很多國家都是強制性政策和激勵性政策“雙管齊下”,某種角度上說,沒有強制,就不可能有自由。這也是相關企業的社會責任。
二 完善固定上網定價
固定電價是指發電方多余電量上網時,購電方給予發電方的強制性補貼,該補貼涵蓋在電價價格中,即購買可再生能源發電的電價至少高于傳統能源發電電價,用固定電價的方
式給長期投資光伏發電設備的投資者信心。光伏發電其發電成本仍遠高于常規能源發電,光伏發電如果不能有著良好的利潤,會打消投資者的激情,需要衡量好二者之間的關系,才可以持續的推動光伏發電產業的發展。
三 改進經濟激勵措施
在我國,光伏產業在發展初期,成本費用投資高,價格競爭優勢不明顯,在與傳統能源相比時往往不占上風,要想占據能源市場一席之地,必須降低光伏發電成本,提高光伏發電的競爭力。無論是稅收政策還是優惠貸款都是對光伏發電產業的經濟激勵措施,目的在于推動光伏發電產業發展。“激勵是一種對人類行為起誘導或驅動作用的力量,引導人們按照特定的方式調整自己的行為。”光伏發電的經濟激勵措施旨在引導人們開發利用太陽能這一新能源
四 完善保障措施
能源管理和監管是實現能源目標以及完善能源市場的要求。而光伏發電屬于太陽能開發利用方式之一,太陽能作為可再生能源,其管理和監管方式都從屬于可再生能源,我國可再生能源管理為分散型管理模式,容易導致部門之間相互推諉。
所以要,1 確立統一的管理機構我國可再生能源一直處于多頭管理,法律法規以及產業鏈條發展配套性、銜接性差,這必然影響可再生電力能源的政策效果。2建設完備的監管體系。長期以來,很多國家的能源產業是由國家壟斷經營。從 20 世紀 80 年代以來,能源產業的市場化改革浪潮席卷全國。各國可再生能源監管的職能逐漸趨向專業化,監管機構與政策部門的職能分離,即通常所說的“政監分離”。不過“政監分離”也并不是那么的涇渭分明,監管過程中也涉及監管政策的制定,如具體監管政策的選擇、監管標準的制定等,兩者的區分標準只是相對的。西方發達國家能源監管主要有兩種典型的模式:一是獨立的監管模式,二是非獨立的監管模式我們應該設置獨立的可再生能源監管機構,此獨立包括兩方面的含義,一是法律地位來看,二是從其行政機構模式地位來看,從法律地位來看看,可再生能源監管機構必須具有獨立的法律地位,其獨立的法律地位必須在法律中予以明確的規定,因為高位階的法律明確規定的獨立地位,可以確保能源監管機構獨立的行使職權,不受行政部門或其他政治勢力、社會團體的影響。從行政機構模式地位來看,我們主要考慮的是將可再生能源監管機構設置于部門內部還是部門外部的問題。第一種是將可再生能源監管機構設置于可再生能源主管部門之下,作為可再生能源主管部門的主管機構之一,這樣有利于可再生能源領域政策制定和實施的統一性,同時監管機構也更容易得到主管部門的支持,但是監管機構的監管職權將會大打折扣。第二種是可再生將能源監管機構設置于可再生能源主管部門之外,處于國務院的直接領導下,這種模式下,可再生能源監管機構與可再生能源主管部門處于同一位階之上,這種模式剛好保證了能源監管機構的獨立性原則,從而保證履行監管職能不受能源主管部門的影響。但與此同時,可再生能源監管機構不易得到能源主管部門的行政支持,從而不利于可再生能源政策的貫徹實施在現代監管體系的建設過程中,唯有把監管部門放在一個比較高的位置才不至于出現監管不力的局面。
可再生能源監管機構主要是針對具體的可再生能源市場進行監管,執行國家可再生能源規劃和政策,保障可再生能源市場的有效運行。可再生能源監管機構的主要職能主要體現在經濟性監督和社會性監督。所謂經濟性監督是指政府對經濟活動領域的監管,主要是政府為了實現自己的經濟職能,干預企業的行為和市場的運行。所謂社會性監管是指政府對社會活動領域的監管,社會性監管更加關注公眾利益、環境保護、健康、安全等涉及公眾的因素。社會性監管主要是政府部門依靠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針對所有可能產生外部不經濟性的企業行為,以實現維護社會穩定和秩序為目的。
參考文獻:
[1]澳門國際清潔能源論壇著:《國際清潔能源發展報告(2013版)清潔能源藍皮書》,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3年版
[2]許勤華等著:《低碳時代發展清潔能源國際比較研究》,世界圖書出版社2013年版
[3]杰里·麥克納尼,馬丁·奇克著,彭文兵、楊俊寶譯:《清潔能源發展————美國經驗與展望》,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13年版
作者簡介:田飛宇(1993—),男,漢族,山西太原人,法學碩士。單位山西財經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