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太行精神是太行山區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將革命過程中形成的理論和實踐相結合,不斷對其進行總結,最終凝結而成的精神,對當代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本文從太行精神和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這一角度,尋找其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價值,進而探究太行精神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優路徑。如高校通過對紅色資源的宣傳、第二課堂的學習以及文化活動的開展等渠道,加強太行精神與大學生之間的聯系,豐富他們的文化生活,實現人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太行精神;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太行精神是抗日戰爭時期在太行地區形成的一種文化精神,這種精神鼓舞著太行人民堅決同侵略者作斗爭,成為中華民族寶貴的資源。太行精神是民族主義、愛國主義和社會主義的集中體現。新時代下,我們要在大學生當中與時俱進地弘揚太行精神,使它散發出的時代光芒滲透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進一步拓寬弘揚太行精神的途徑,最終落實到當代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工作中。
一、增強對太行地區紅色資源的宣傳
紅色資源是指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各族人民在革命斗爭和建設實踐中所形成的偉大革命精神及其載體⑥。它在愛國主義、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散發出強大的育人氣息。太行山區曾是戰爭的重要場地,必然存留著大量的戰爭痕跡,這些都是對歷史最真實的記錄。增強對太行地區紅色資源的學習,對大學生具有重要的教育意義。
首先,良好的校園文化環境對大學生的影響是無形的,它塑造大學生的精神品質于無形,對大學生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利用校園文化建設建立紅色太行走廊育人模式,提高太行地區紅色資源的知名度。比如將太行地區眾多革命舊址的資料進行系統地整合,把革命先烈遺留下來的遺址和英雄事跡以歷史畫卷、展報等形式分置于學校的教學樓、宿舍、圖書館等目光所到之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以至于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他們自覺去踐行艱苦奮斗的學習和工作作風。
其次,學校應該高度重視學生對紅色資源的學習。大多數高校的教學方式為課堂教學,學校可以開設以太行精神為教育內容的選修課程,進行一學期教學,供學生選擇。授課教師通過課堂講解將太行精神的內涵灌輸進學生的大腦,使之對太行精神有一個系統的把握。此外,思想政治理論課程作為高校的一門公共學科,在高校的各個專業都有所開設,具有廣泛性和普遍性的特點。學校應當有效利用大學生思想政理論課的優勢,將太行精神貫穿于大學生課堂當中,強化對太行地區紅色資源的學習。
再次,新媒體時代下,要把太行精神真正貫徹落實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還要充分有效地利用網絡、電視、廣播等各種媒體,加強對太行地區紅色文化資源的宣傳。學校可在校園影院以3D模式再現戰爭年代官兵們浴血奮戰的場面,讓學生親身感受其殘酷與血腥,增強他們對本民族的認同感,激勵他們在今后的學習和工作中自覺樹立起愛國的意識,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還可以在校園廣播站播放紅色經典歌曲,播報革命先烈者的典型事跡,讓太行精神更加接地氣,更加貼近大學生的生活實際,使這種精神漸漸融入他們的日常生活當中,用以指導他們的實踐活動。
二、努力開設第二課堂教學活動
隨著學習方式的多樣化,師生共處一間教室,老師講、學生學的傳統教學已經不再是學習知識的唯一方式。學校開始鼓勵學生走出教室,參加各種實踐活動,在行動中獲取更多知識。這種由室內教學延伸至室外教學的教學方式突破了傳統的教學模式。由原來的課堂教學發展到第二課堂的教學,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他們敢于創新的精神品質。例如,學校以抗戰勝利紀念日、國慶節等節日為依托,在校園舉辦歌詠比賽、紅歌會等大型活動,鼓勵學生積極報名參加并給予一定程度的物質獎勵,如獎狀、獎品、獎金等。在他們參與的過程中,深刻理解太行精神的內涵和精髓,感受太行軍民艱辛的革命歷程,并自覺把戰爭涌現出的英雄人物作為自己學習、生活的榜樣,最終將其精神實質落實到他們的行動當中。
此外,太行地區保留著眾多的歷史遺跡,這些也是留給我們新生代的寶貴財富。學校可以帶領學生走進革命根據地,走進太行老區,到革命舊址進行實地考察,感受當時艱難困苦卻積極樂觀的精神面貌,加深學生對太行精神的認識。首先,這樣做可以使他們體驗革命先烈學習和生活的艱辛,體會戰爭年代的不易與痛苦,更加堅定他們的信念。在此過程中,將傳統的考察方法同新興考察方法相結合,要求學生在參觀途中將感動自己的畫面拍攝下來,回學校舉辦太行地區攝影展。增強他們的責任意識,引導他們以認真負責的態度來對待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有利于他們責任感的鞏固,教育他們以全新的面貌迎接新的挑戰。其次,深入老一輩革命英雄當中,走訪曾經參加過革命和戰斗的老軍人,聽他們講述自己的親身經歷,便于將革命史實更加清晰立體的展現于學生眼前,使他們在休閑娛樂之時也懂得珍惜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從而接受太行精神的洗禮。
三、積極開展以太行精神為主題的文化活動
開展文化活動需要以一定的文化產品作為支撐。文化產品,是指傳遞思想、符號和生活方式的消費品,包括書籍、雜志、多媒體產品、軟件、錄音帶、電影、錄像帶、視聽節目和服裝設計等。實際上就是借助一些易于讓大眾接受并且喜聞樂見的傳播媒介,合理的利用一些公共文化產品,營造多彩的文化環境,使太行精神得以廣泛傳播者。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傳播者,思想政治教育者在宣傳太行精神時,可以通過營造多彩的文化環境來加強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開展以太行精神為主題的文化活動。一方面,向大學生推薦有關太行精神的一些書籍、資料、雜志等,督促他們認真閱讀并寫下讀后的感想,或者舉辦一場讀書交流會,在交流的過程中相互切磋、相互借鑒、相互聽取別人的意見和建議,加深自己對太行精神的理解;另一方面,組織學生集體觀看與太行精神有關的影視作品。實踐證明,一部好的影視作品是極具凝聚力和感染力的,它凝結了優秀傳統文化的精華,并且用最為直觀的方式記錄著老一輩人的成長歷程,而為下一代人學習和借鑒。例如《太行山上》、《亮劍》等,很容易引起他們情感上的共鳴,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與此同時,教師引導學生觀看完畢之后,也應及時引導學生交流自己的觀后感以達到鞏固的效果。
總之,通過開展各種文化活動,不僅能加深大學生對太行精神的印象,而且能使這種外在的感染力內化為內在的動力,使這種外在的影響轉化為內在的價值觀念,滲透到自己的實際行動當中。因此,在新的歷史條件下,作為未來國家支柱的大學生,必須繼承我們的傳統文化,用于開拓創新,發揚與時俱進的時代精神,將太行精神發揚光大。
作者簡介:崔婷(1992-),女,漢族,山西左權人,碩士,單位:山西財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創新與發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