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琵琶在我國已近有幾千年的歷史,琵琶是我國民族樂器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其音色優美,古典高雅,音域寬廣,是許多音樂作品表現不可缺少的樂器,隨著越來越多的作曲者對琵琶的喜愛與關注,越來越多的現代琵琶作品產生,改變了傳統琵琶曲目的單一性,使琵琶演奏更加豐富,風格種類更加寬廣,同時也增加演奏難度,作品的表現技法的改變同時要求演奏方法的創新與提升。本文就現代作品的技法進行分析演技,同時提出演奏方法。
【關鍵詞】:現代曲目;指法;演奏
隨著時代的發展,音樂的表現形式逐漸增多,音樂作品種類繁多,一些現代音樂家在創作技巧上逐漸豐富化,在傳統具有民族特色的曲目上家入國際元素,使其更加國際化,而演奏者對不斷涌出的心的現代作品的學習也不容松懈,現代曲目作品的創新性與復雜性要求演奏者們有更高的專業技能,能夠解讀音高,節奏的變化,能夠有適合的記譜方式[1]。
當前對于現代琵琶作品,大多數人對琵琶現代作品的研究僅停留在創作理論的角度,只是從一首或者 曲目去分析。從創作技法及演奏處理上很少有人去進行分析。現代作品的創新點技法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在琵琶現在作品的演奏曲目中,很多包含著不同的非調性[2]、多調性、泛調性、潛在調性的運用。作曲家在有意或是無意的選擇一些音高的走向,使得和聲的擴展處在一個調性控制之下或者同時呈現出兩個以上的調性,因此稱之為雙調性或多調性,調性也可能游移在幾個
明顯可辨別的調性中心之間。泛調性是游移不定的,往往在音樂的[3]主旋律中很難體現或不是十分明顯,像游移的點在曲目中自由呈現,使得曲目有自己的特性。新的技法的運用,使得古老的樂器被賦予新的活力,表現空間更為廣泛。使得琵琶語言為人們傳達更多的內容,增加了新的額榆樹形式。
微分音作為一種裝飾性的元素出現在現代曲目中,微分音[4]在西方的音樂中應用極為常見,它被作曲家應用到琵琶的演奏曲目中,作為一種點綴的元素使得現代曲目更加豐富多彩。泛音也被創作者們廣泛的應用到現代作品中,泛音[5]鮮明的音色贏得了作曲家的青睞,但在琵琶特有的發聲,琵琶對泛音的使用并不典型,大多數的泛音被應用在了樂曲的開頭及結尾,作為樂曲的點綴之筆。
樂曲的結構作為曲目的框架,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節奏和節拍是音樂的最基本元素,一些作曲家認為這些因素高于音高的重要性,進入現代樂曲創作時期后,曲目的機構逐漸復雜化,節奏節拍的表現也發生改變,琵琶現代作品的結構的改變主要體現在節線的改變。取消小節線,解除了節拍的束縛,作品中主要以自由節拍形式存在,結構自由化,這種表現技法消除了傳統的 節拍給作品帶來的既有設置好的節奏[6],使得音節的展現更加自由,音樂的走向更加自然,靈動。 但自由節拍并不是隨意演奏,曲譜上詳細標注了具體段落的演奏時間與節奏,看似表現自由,實則更加嚴密,這樣給演奏者帶來更多的詮釋作品的空間。在傳統音樂中,結構作為全曲目的框架,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是作品預先設置的規劃,而在現代的作品表現中,框架逐漸被弱化,看似結構不存在,但其實是賦予了作品更大的創作空間及表現形式。
在傳統的音樂作品中往往以主題為核心,整部作品沿著核心內容展開,有比較鮮明的主題特征及旋律。而在現代作品中,創作者往往忽略這一因素,使音樂作品呈現出最原始的狀態,使琵琶音樂作品的展現更加自由化[7]。
琵琶作為一種主調樂器,在傳統的樂曲的演奏中基本以單聲部樂器出現,而在現代作品中,多數作品被賦予復調性,四根弦的功能得到更多的展現,在多重的節奏中,四根弦子分為不同的聲部,展現不同的音色,相互影響,相互展現,拼奏成立體的音域效果,展現多維度的畫面。
現代琵琶作品的技法與傳統的曲目有很大區別,因此在演奏時也有較高的要求與改變,微分音的加入,重復音與律動的結合,泛音的點綴使得琵琶作品更加豐富律動,營造出一幅生動具體的畫面,這就要求演奏者有較高的技能,左手“推拉音”是一種傳統的演奏手法,在現代作品中在使用這種手法的同時,需進一步加強左手對推拉音的控制與準確度,同時也要打破聽覺中對傳統音的聽覺慣性[8]。
琵琶藝術的發展離不開時代背景的影響,琵琶藝術是中國藝術史上小小的一個分支,是藝術體現的一種形式,社會的發展,藝術的與時俱進,多樣化的呈現,都在影響著琵琶藝術的發展與轉變。改革開放以來,社會經濟文化生活有了較大的改變,人們對于琵琶藝術的理解與關注度也有了空前的改變,琵琶樂曲的創作也得到了廣泛的拓展,隨著西方音樂的引進,越來越多的技法與結構融入到傳統的琵琶作品中,人們的藝術審美度也在改變。藝術的發展史啟示也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發展史,現代曲藝作品的創新完整的體現了民族音樂的進步,創新的作曲技法即將產生大批有影響力的作品來,研究這些作品,演奏這些作品,向聽眾呈現更完美的作品,是藝術的傳承,是我們每個人的責任[9]。
參考文獻:
[1]于蘇賢.復調音樂教程[M].上海音樂出版社,2001(1).
[2]庫斯特卡.20世紀音樂的素材和技法[M].人民音樂出版社,2002(2).
[3]劉承華.中西音樂美學特征的比較[J].中國音樂,1994(06).
[4]李捷.從音樂美學視角談現代琵琶[J].音樂生活,2013(04).
[5]蘭維薇.點線詩意虛實智慧一一析羅永暉琵琶曲“千章掃”兼談當代琵琶創作[J].人民音樂,2014(4).
[6]徐菲.民族音樂元素與現代作曲技法的結合[J].北方音樂,2014(3).
[7]寧利軍.琵琶常用演奏技法與音樂內容的表現[J].藝術探索,2008(5).
[8]魏薇.琵琶曲的新發展—現代音樂元素的融入[J].大眾文藝,2009(14).
[9]張斯絮.琵琶新語,瞬息萬變一一秦文深新作“琵琶辭”研究[J].北方音樂,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