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輔導員成長模擬工作室的創建是為適應教育部出臺的《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職業能力標準(暫行)》而探索的輔導員隊伍建設的新載體,旨在通過對輔導員職業能力和專業素質的整合,為輔導員搭建一個開放性、研究性、實踐性的交流平臺,構建輔導員之間共同探索工作方法、共享經驗成果、互幫互學、互動互助的工作機制,使其成為輔導員學習、成長、發展之家。
[關 鍵 詞] 輔導員成長;模擬工作室;探索;研究
[中圖分類號] G715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7)24-0014-02
一、輔導員成長模擬工作室建設的背景
在經濟體制深刻變革、社會結構深刻變動、利益格局深刻調整、思想觀念深刻變化的當今社會,青年學生的價值取向、思維方式、行為方式、群體演化等均在不斷變化。這就對高校輔導員隊伍的功能與職責定位、專業知識結構、職業技能結構、發展方向等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的歷史時期,教育部出臺的《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職業能力標準(暫行)》將對高校輔導員的專業化培養、職業化發展起到極其關鍵的作用。
(一)基于輔導員專業化、職業化的要求
2005年教育部《關于加強高等學校輔導員班主任隊伍建設的意見》第一次從政策層面提出了高校輔導員職業化、專家化的概念。根據教育部和省委高教工委的有關要求,2014年教育部頒布了《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職業能力標準(暫行)》。
(二)基于學院二次創業的發展需要
2014年8月,該院對管理機制實行了全面改革,形成了學科專業學院制、學生工作書院(社區)制的組織架構。學院學工系統確立了為學生成才服務、為學生發展負責的工作理念和融教育、管理、服務、發展于一體的工作模式。
2015年來在教學改革過程中對人才培養方案進行了變革意義的修訂。確立了新的人才培養方案,新的人才培養方案明確地把大學生的綜合素質教育考評納入其中,從而使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有機結合,實現了無縫對接,這些工作主要由學生工作系統完成。這對輔導員隊伍的整體業務知識和綜合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三)基于民辦高等教育選擇性的需求
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2010-2020年)綱要》中指出“民辦教育是教育事業發展的重要增長點和促進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即“兩個重要思想[1]。這句話實際上點出了民辦教育就是選擇性教育,選擇性教育要有優質的資源可供選擇,建立輔導員成長模擬工作室也反映了我們遵循學生個性發展,實現學生對教育資源的選擇性。目前,該院按照輔導員職業能力標準把輔導員專業化發展分為8個專業方向,組建了8個專業團隊和若干個輔導員工作室,目的是擴大學生全面成長和個性化發展的選擇面,有針對性地選擇相關工作室的輔導員進行交流。
二、輔導員成長模擬工作室的主題和理念
(一)輔導員成長模擬工作室的主題
輔導員成長模擬工作室立足實際,從培養職業化、專業化、專家化輔導員隊伍出發,通過輔導員模擬工作室建設,提高輔導員隊伍整體素質和水平,切實提高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針對性和貼近性。通過實踐探索使其成為輔導員專業化培養、職業化發展的“孵化器”。
(二)輔導員成長模擬工作室的理念
輔導員模擬工作室以關注輔導員職業化、專業化發展需求為核心價值,聚焦專業方向,塑造特色工作,理論與實踐結合,系統培養與項目攻關相結合,為輔導員搭建一個開放性、研究性、實踐性的學習與交流平臺,構建輔導員之間共同探索工作方法、共享經驗成果、學生互助的工作機制,使其成為輔導員學習、成長、發展之家。同時,積極踐行為學生成才負責,為學生發展服務的理念,為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開創新途徑
三、輔導員成長模擬工作室的定位、開展工作的途徑和開展工作的方法
(一)工作室的定位
輔導員專業團隊建設目標是創新思想政治教育思想和理念;創新大學生管理模式;促進輔導員走專業化和職業化道路。
輔導員專業團隊側重于理論性的研究和探討,需要用專業化來探索。探索是具有方向性、指向性的。主要研究和探索學生教育管理工作最前沿的、具有前瞻性的理論和新動向以及實現工作的基本途徑,為輔導員工作室的建設、成員的發展提供理論指導和優質培訓,搭建良好的研究、學習和交流平臺,拓展其專業成長和發展的空間,使其理論水平得到提升、綜合素養得到提高、實踐能力得到加強。
輔導員工作室是在基于輔導員團隊的理論探索基礎之上,面向學生、面向基層的一線工作陣地,是輔導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平臺,也是開展學生工作的教師社團組織。它始終圍繞學生工作這個中心創造性地開展各種形式的高校學生教育管理工作實踐活動,全方位為學生提供心貼心、一對一跟蹤式的咨詢、解惑、指導、幫助、培訓、生活導航等全面服務。同時,也為朋輩輔導員、教師,為學生社團和學生干部提供各種培訓和服務,為學生的全面成長搭建平臺[2]。
(二)模擬工作室的運行
輔導員專業團隊為工作室提供理論指導,工作室為團隊提供實踐支撐,他們按照各自的職責、任務、性質和工作內容分別在不同層面上開展工作,兩者相互配合、協作、支撐,共同為學生中心工作服務。
(三)工作室開展工作的方法
一是工作室是基于團隊的理論,把團隊的最新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提出工作的理念,把工作的理念落實到工作方法和實現途徑中,作為實踐、演繹的工作平臺。二是工作室內部要結合工作室的定位和目標,不斷地拓展工作室開展工作的內容、范圍、途徑和陣地。工作室開展工作的基本思路就是通過團隊的吸引力為學生在黑暗的夜空中點一盞最亮的燈,通過特色活動和成功案例,把所有需求者吸引到工作室來。
四、輔導員成長模擬工作室建設的初步設想
(一)采用輔導員團隊工作模式,引領輔導員隊伍專業化、職業化發展
在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輔導員面臨多項職責、多重角色和多種任務的情況,靠輔導員個人很難實現對學生全過程、全方位、多角度的教育和引導。當輔導員在工作中遇到實際困難時,模擬工作室采用團隊工作模式,通過調查和分析,將學生的問題和需求歸納分類,再根據輔導員自身特長和專業優勢,鼓勵跨院系之間相互協同,共同聚焦,全力解決熱點、難點問題,借助團隊力量實現對學生工作的全面覆蓋。
該院結合學生工作和輔導員個人職業發展需要,將輔導員專業化劃設為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學生黨團和班級建設、大學生學業指導、大學生日常事務管理、大學生心理素質教育與咨詢、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高校校園危機事件應對、大學生職業規劃與就業指導等8個方向,并在院級層面組建了8個專業團隊,主要研究和探索學生教育管理工作最前沿的、具有前瞻性的理論和新動向以及實現工作的基本途徑,為輔導員工作室的建設、成員的發展提供理論指導和優質培訓。
專業團隊下設若干個單項工作深度研討和實踐的輔導員工作室。工作室實行主任負責制,由一名二級院系專職副書記擔任工作室主任,成員8~10人,學生助理成員若干,工作室根據需要外聘專業導師或顧問,團隊所有人員均按文件要求在全校范圍遴選產生,形成了在隸屬關系單位全面成長、在工作室專業孵化成長的良好局面。輔導員專業團隊指導下的工作室為輔導員專業化培養、職業化發展搭建了良好的研究、學習和交流平臺,拓展其專業成長和發展的空間,使其理論水平得到提升、綜合素養得到提高、實踐能力得到加強。
(二)設置以職業能力需求的培訓模塊,全面提高輔導員專業化、職業化水平
按照標準,把好輔導員準入關。在此基礎上模擬工作室應建立科學規范的培養體系,設置合理的培訓內容。輔導員職業培訓通常分為崗前培訓和在崗培訓兩大模塊。通過崗前培訓使新入職輔導員初步具備做好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專業水平和職業能力。在崗培訓內容主要有理論政策培訓、道德規范和行為標準培訓、專業素養提升、職業能力培養和其他形式培訓,通過培訓使輔導員的理論水平、職業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素質以及專業能力得到提升,達到職業化要求,終極目標是實現專業化。
(三)堅持三結合培養模式,助推工作室團隊綜合能力全面提升
1.堅持理論與實踐結合
根據實踐中遇到的實際問題,每學年應有組織、有計劃地為輔導員開設系統的理論課程,為解決實際問題尋找有效方法,鼓勵輔導員在學中做、在做中學。
2.堅持系統培養與項目攻關相結合
每個專業團隊應聘請校內外專家作為團隊負責人,導師為工作室每位成員量身定做科學、系統的業務培訓和提升計劃,指導和幫助每位成員完成團隊年度科研項目和研究課題。
3.堅持工作研討與工作效果結合
以工作室為活動載體,加強輔導員課題研究。在課題引領下,輔導員帶著問題去研究工作,帶著研究成果去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實際問題,促進團隊成員的整體素質提升,也為廣大輔導員找到了一把有效解決問題的金鑰匙。
(四)搭建保障平臺,促進和激勵專業團隊長足發展
出臺《輔導員專業團隊建設管理辦法(試行)》《關于輔導員工作室建設的指導意見》。這兩個文件為輔導員模擬工作室的建設提供了指導性規章制度。
制訂工作方案,有效保證專業團隊和工作室健康運行;制訂團隊和工作室成員培養方案,著力提升專業化水平;團隊和工作室成員通過學歷、學緣、年齡、職稱結構的合理搭配,促進專業團隊梯隊建設,形成優勢互補的團隊架構。
制定和完善有利于輔導員工作室發展的政策。每年組織一次優秀(特色)輔導員工作室評選活動,對獲獎者給予獎勵。
保障運行經費。模擬工作室運行經費應由學院按比例統一劃撥。書院(社區)為團隊和工作室成員提供充足的工作時間保障、經費保障和良好的工作條件。
參考文獻:
[1]張麗琴.新形勢下高校輔導員團隊建設的新思路[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1(6):42.
[2]陳秀蘭,洪漢英,王鑫.專家型高校輔導員培養模式下輔導員工作室建設標準研究.以上海高校洪漢英工作室建設為例[J].課程教育研究,2015(2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