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科研導師制是培養滿足社會發展需求的創新型、實踐型高素質生物技術人才的重要途徑,在生物技術專業本科生的培養中,從學生分配、資源優化配置、科研實踐鍛煉、過程督導和成果考核等方面對科研導師制進行了探索性改革并取得了良好的實施效果。
[關 鍵 詞] 科研導師制改革;生物技術專業;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 G645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7)24-0016-02
生物技術是生命科學學科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生命科學理論的飛速發展及生物技術研究方法的不斷更新,現代生物技術專業的人才需求逐漸往創新型、實踐型的高素質方向傾斜,培養滿足社會發展需求的生物技術人才成為各院校面臨的新挑戰[1]。科研導師制成為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途徑之一[2]。但在實際執行過程中,存在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差、導師指導流于形式等問題,濟南大學醫學與生命科學學院(下稱醫學與生命科學學院)則率先在生物技術系實行本科生科研導師制改革試點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科研導師制改革的實施措施
(一)實行學生數量不等額分配,尊重學生意愿
本科生入學教育是非常重要的環節,往往對學生今后的課程選擇、專業學習等產生影響[3]。目前,雖然大多數高校在大學生一入學就分配導師,并實行導師和學生的雙向選擇制,但每位導師指導學生的數量基本保持一致[4]。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不公平現象的發生,如對某些導師的科研方向感興趣的學生多,但制度規定了每個導師指導的學生數量,勢必導致一部分學生被迫調往自己不感興趣的導師名下,造成后續的科研參與性差。又如科研經費充足、有能力指導更多學生的導師,指導學生數量有規定,從而形成資源浪費;而科研經費少、沒有能力指導規定數量學生的導師壓力大,科研指導效果大打折扣。
本學院在生物技術專業率先實行導師制改革試點,在學生入學教育階段的專業認識環節,安排導師介紹自己的研究方向和課題以及實驗室的情況,由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學業導師,并由導師進行指導學生的最終確認。之后,導師會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安排合適的時間與學生進行正式的交流,達到初步的相互了解。由此所形成的學生分配方式,尊重了學生的興趣與意愿,在后續的科研培養中主動性與積極性提高,同時,在科研導師中引入了一定的競爭機制,科研實力薄弱、學生選擇少的導師會逐漸發現自身的問題,不斷努力提高自己科研水平,達到雙贏的目的。
(二)鼓勵科研團隊內導師間協作,整合優勢資源
在生物技術的科研工作中,科研導師以科研團隊成員的身份開展科研工作,同一科研團隊內部的科研導師之間的科研方向往往具有一致性。同時,現代生物技術專業的人才需求也要求學生必須具備相當高的團隊協作意識。為更好地促進本科生科研實踐資源的優化配置與團隊意識培養,醫學與生命科學學院生物技術系在引入導師競爭制的基礎上,鼓勵同一科研團隊導師之間交流合作,模糊導師概念,統一指導、統一培養,建立學生的團隊協作意識,引導學生良性競爭。
(三)支持科研實踐,注重全面能力培養
我院生物技術系支持學生在導師的指導下,進行創新課題的設計與申請,并結合申請完成濟南大學大學生研究訓練(SRT)計劃,讓每個參與的學生都在創新實踐能力方面得到提高。另外,指導學生參加各種專業技能比賽,也會很好地提升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尤其是每年舉行的山東省大學生醫藥生物技術實驗技能大賽及山東省大學生生物化學實驗技能大賽,可以與省內眾多優秀學校的優秀學生比賽、交流,鍛煉學生如何凝練自己的科研成果,如何將科研成果以最科學的形式體現出來,并得到專家的認可,從而提高自己的創新實踐能力。
(四)加強科研導師工作情況督導,避免流于形式
科研導師制是一項長期、細致的工作,指導教師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而科研型導師本身存在較大科研壓力,往往會導致導師制執行不力[5],這需要學校、學院以及教學系的監督和審查。我學院生物技術系要求科研導師定期舉行師生見面會,實時掌握學生動態并給予解答與幫助。教學系不定期舉行科研導師指導情況專項檢查,要求做到指導必有記錄、記錄必須真實,同時,對學生進行不記名問卷調查,對導師是否真實及時地指導、指導是否存在形式化等問題進行重點審查,避免導師制流于形式化。
(五)實施科研導師指導成果定量化,納入多級考核機制
生物技術專業實踐性強,培養學生既費心,還費錢。目前,由于學校還沒有相應的政策在工作量、教學獎勵等方面進行適當的補償,導師制基本上成了義務勞動,教師堅持貫徹導師制成了責任心和義務奉獻的體現,長期下去,教師貫徹導師制的積極性可能會受挫[5]。我學院生物技術系制定《生物技術專業本科生導師制考核辦法》,探索性地將導師制的工作與成果進行量化(學業導師工作量:=2*n,n=指導學生數,半年計1;指導SRT及實驗技能大賽:5*n,n=項目數),最終納入導師的個人年終考核。另外,在學院層面,將導師工作納入學院教師評教系統,給予有突出貢獻的專業導師“本科突出教學貢獻獎”的獎勵。
二、科研導師制改革的實施效果
(一)創新課題
醫學與生命科學學院2011年實現獨立辦學,2013年在生物技術系實行科研導師制改革,截止2017年,生物技術系一共指導本科生申報了院級、校級等創新課題41項,其中優秀項目13項。而且科研導師制改革以來,創新課題的立項數量較之前有大幅增加,尤其是其中優秀項目比例逐年增加,說明創新課題申請的數量增加的同時,項目完成的質量也日趨提高。
(二)技能大賽發與表科研論文
2013年以來,醫學與生命科學學院生物技術系院級、省級參加生物類大賽87項,其中獲得省級大賽特等獎5項、一等獎6項、二等獎7項(2017年省級大賽還未舉行)。
科研導師指導成果定量化納入多級考核機制以來,導師指導鼓勵學生參加生物類大賽的積極性提高,表現在參加大賽的項目數逐年增加。同時,學生參加大賽的獲獎項目數逐漸增加,說明科研導師的指導力度及學生的完成質量也不斷提高。
(三)學生的就業和升學
從2014年以來,生物技術專業本科生的就業率和考研率不斷提高,考研成功率目前達60%以上,而且有近70%的學生考取的是“985”和“211”高校,而從這些高校反饋回來的信息顯示,我院學生在科研能力方面受到肯定和好評。在廣大師生的共同努力下,學院本科生的就業率不斷提高,目前學生一次性就業率達到95%,二次就業率達到100%。
目前,我院生物技術專業實施的科研導師制改革,持續增加了學生參與科研課題的機會,在進一步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方面已經取得一定成效,但仍存在部分問題。首先,學生的積極性不一致,對科研積極性差的學生還需要有更好的鼓勵措施。其次,科研實力薄弱的教師積極性不高,對學生的指導投入不夠,無專門的經費支持,導致對學生的指導效果較大的差異。為此,我院應進一步鼓勵學生參與科研學習,建立科研培養經費,提高教師的積極主動性和創造性,為培養適應現代化創新型農業高技能人才作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高鳳山,李清,劉莉,等.本科生科研導師制的實施及成效:以生物類專業為例[J].中國高校科技,2013(7):37-38.
[2]嵇小怡.高校本科生導師制學生管理模式的研究與實踐:以溫州大學為實例[J].華東師范大學,2007.
[3]張玉芳,楊雪梅.護理本科導師制教學效果評價[J].衛生職業教育,2015(9):71-72.
[4]高鳳山,李清,李文哲,等.本科生科研導師制實踐與建議[J].中國高校科技,2011(12):52-53.
[5]姜永厚,丁海琴,陸秋萍,等.生物類專業本科生導師制實施現狀與對策[J].高校生物學教學研究,2012(2):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