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為了解廣州青年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情況,課題組采用問卷調查和實地考察訪談的方法,獲取了第一手調查數據并進行了分析、研究,得出了廣州青年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了解不夠全面、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發展面臨諸多因素的影響和多維度加強廣州青年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刻不容緩的調查結論。
[關 鍵 詞] 廣州青年;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認同現狀
[中圖分類號] G127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7)24-0028-02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中華民族在世界文化激蕩中屹立不倒的根基。國家領導人多次公開強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影響和時代價值,要求當代青年要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豐富營養,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然而,經濟全球化和互聯網高速發展帶來的多元文化思潮,正深刻地影響著正處于價值觀養成關鍵時期的青年,他們在多元化文化的碰撞與融合中,容易迷失自我,陷入文化彷徨,喪失民族文化認同感。因此,調查和分析青年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認同現狀,是研究當代青年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問題的前提和基礎。
一、調查說明
為了解當代青年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情況,課題組對身處廣州這一國際化程度高、多元文化氛圍濃厚的國際化大都市的青年群體展開調查,嘗試了解當今廣州青年對優秀傳統文化的認知情況、群體自身的環境特點以及他們對傳統文化的情感與參與情況。問卷調查通過線上、線下兩種方式收集,共取得有效問卷322份,其中165份來自實地調查,157份來自網絡調查。同時,課題組還實地考察訪談了7個廣州市的政府、高校和企業單位的青年,進行了實地訪談,獲得了寶貴的調查數據。
二、調查數據及分析
(一)認知情況
1.廣州青年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整體了解不夠
如圖1所示,廣州青年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了解程度并不高。有62.38%的人認為自己對優秀傳統文化只是一般了解,27.27%的人認為自己對優秀傳統文化是比較了解的,認為自己對優秀傳統文化完全了解的情況只占1.57%。而認為自己不太了解和完全不了解的比例達8.78%。
廣州青年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了解情況,還可以從廣州青年對文學經典的閱讀情況中了解。調查數據顯示,只有18%的青年人讀過三本以上的四大名著書;讀過兩本、一本和每本都讀過一點的比例分別是28%、11%和37%;全都沒讀過的比例為6%。可見,廣州青年對中國經典文學的閱讀還不夠充分,對優秀傳統文化的了解程度還不夠高。
2.廣州青年對廣州本土傳統文化的了解不多
嶺南文化是廣州本土傳統文化中最為顯著的文化形態和特征,它的主體包括廣府文化、客家文化和潮州文化。調查數據顯示,大多數廣州青年能了解嶺南文化的構成主體中包含了廣府文化、客家文化和潮州文化,但最后選擇廣府文化的才76.29%,而且錯將海南文化和桂系文化選擇為嶺南文化主體的人達到11.5%。
廣州青年對本土傳統文化中的粵劇了解也不夠。調查數據顯示,有高達20.56%的廣州青年完全不了解粵劇的名曲,對粵劇了解幾近空白。對名曲《紅了櫻桃碎了心》和《白兔會》的了解非常低,分別為3.12%和2.18%。在粵劇中,人們對《帝女花》這一出劇比較熟悉,但了解比例也只有63.55%。
(二)行動情況
1.大多數廣州青年將傳統美德作為自身的道德標準
如圖2所示,有83%的人認為待傳統文化中的“仁義禮智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會把它當作衡量自己的一個道德標準;表示“不知道”和“不會,這些內容包括很多迂腐陳舊的觀念,已不適合社會和時代的發展”的高達17%。
2.廣州青年普遍比較喜歡過中國傳統節日
調查數據顯示,有90%人喜歡過中國的傳統節日,10%的人喜歡過西方的節日。令人欣喜的是絕大多數的廣州青年比較喜歡過中國傳統節日,但還有10%的人選擇西方節日的情況也說明,西方傳統節日文化已在一定程度上對中國傳統節日文化的傳承產生沖擊。
3.當傳統文化遭受威脅時,廣州青年的態度和行動并不統一
調查數據顯示,當發現文物古跡被破壞、傳統文化遭受威脅的時候,絕大多數的廣州青年能挺身而出,會“堅決制止”的占56%,會“勸阻,不聽就算”的占31%,會“拍照,發微博分享”的11%,不過也有2%的人選擇“視而不見”。
三、調查結論
(一)廣州青年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了解不夠全面
調查反映,當前廣州青年對中國古代經典文學的閱讀乃至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整體了解都存在不足。誠然,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非常豐富,從地域上講,它包括整個中華民族的所創造的文化;從時間上講,它指的是1840年以前的中國文化;從文化構成上講,它包括物質、制度和精神(思想)文化的總和;從優秀的評價標準上講,它是指能經得起歷史、今天和未來時間檢驗的優秀文化[1]。因此,面對璀璨如繁星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廣州青年暴露出來的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認知難的問題,既是地域性的問題,又是全國性的、普遍性的問題。同時,從廣州青年對嶺南文化構成、粵劇的了解情況,也可以看出當代青年對區域文化、本土文化的了解還有待加強。
(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發展面臨諸多因素的影響
從廣州青年對中華民族傳統美德、西方傳統節日以及歷史文化古跡保護的態度中可見,在現代社會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面臨諸多因素的影響。
1.西方文化對傳統文化沖擊明顯
廣州地處改革開放的前沿,國際商貿、國際交流合作頻繁、國際化程度高。國際化發展不可回避的問題就是,西方外來文化的強勢進入對本土文化帶來的沖擊。西方的價值觀念、文化觀念和生活方式伴隨著活躍的商業活動輕易進入廣州,在發達繁榮的商業營銷和無處不在的互聯網的覆蓋催化和推波助瀾下,對廣州青年從價值觀念到行為方式都形成全方位的影響。
2.廣州的特殊地域文化對青年文化觀念的影響深遠
廣州的重商務實的典型嶺南文化地域性特征,一切以市場為基礎的商用原則和規范,讓廣州青年更注重能帶來實利的短期目標和元素,而不會將時間精力投入到讀經典名著、學習古典樂曲這類無法產生立竿見影效果的東西身上,因此,他們對包括嶺南地域文化在內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態度冷淡[2]。
3.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自身存在的問題也不可忽視
雖然,大部分廣州青年都認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很重要,但中華傳統文化內容豐富繁多,孰優孰劣難以辨別,宣傳推廣的方式又過于傳統單一,沒能適應青年人求變、求新的心理和快節奏、可視化的閱讀方式,難以引發青年人的認知興趣,亟須進行自我革新。
(三)多維度加強廣州青年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刻不容緩
進一步調查顯示,廣州青年獲取優秀傳統文化有多種途徑,包括學校教育、家庭教育、書籍報刊、電視網絡、各類文化活動和其他方面,它們所占的比例分別為72.73%、36.36%、61.44%、72.10%、59.87%和10.03%。可見,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是廣州青年獲取優秀傳統文化的主要途徑。學校是傳統文化教育的主渠道、主陣地,增設傳統文化課程,加強傳統文化方面師資隊伍建設,把傳統文化融入校園文化建設中是加強傳統文化教育的必要舉措。社會應給予傳統文化最大的支持,全社會應加大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加強傳統文化基地的建設,廣泛開展吟誦古典詩詞、傳習傳統技藝等優秀傳統文化宣傳普及活動,努力提高全民族的人文素養,樹立良好的社會風氣。家庭教育是目前傳統文化傳承中比較薄弱的一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家庭教育中對青年人格形成有著重大影響,要重視具有濃厚傳統文化家庭氛圍的營造,重點在家庭中建設形成傳統文化的行為系統。因此,加強廣州青年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應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三管齊下,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走進家庭、校園和社區,走進青年的內心,引導廣州青年培養熱愛祖國、熱愛傳統文化的民族情感,鏈接起中華民族生生不息、血脈相傳的精神紐帶[3]。
參考文獻:
[1]曾海賓.對大學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內容的思考[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6(6):148-149.
[2]曾海賓.廣州市高職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認知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6(10):166-167.
[3]張良馴,周雄,劉胡權.當代青少年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研究[M].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1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