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完全學分制實施下,《創業設計》課程目前面臨改革的迫切性,就目前課程教學實踐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研究,淺談該課程的幾點改革措施。
[關 鍵 詞] 學分制;創業設計;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 G64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7)24-0056-02
學校推行完全學分制改革,學生一方面可自由選課,一方面可選擇任課老師。而隨著“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口號的提出,許多高校也積極響應政策,開設了許多創新創業課程。而作為我校院系選修課《創業設計》這一門課程,響應了創新創業教育的呼吁,但在學分制改革的環境下,無論是在教學內容還是教學技巧上,都面臨著挑戰。
一、《創業設計》課程存在的問題
基于自身課堂的實踐經驗,針對創新創業教育的理論和技巧培訓的課程,認為目前《創業設計》課程存在的問題如下。
(一)該課程授課主體較分散,沒有成立統一的教研團隊
該課程授課主體多為在校專職輔導員,但授課主體比較分散,加之輔導員團隊流動性較大,課程的教學無法很好地傳承。當時,我作為一名新進輔導員,很榮幸可以得到《創業設計》的教學任務。但因為沒有統一的教研團隊,課程大綱及相關內容和課件只能從以前教授過該課程的老師處得到,但作為新老師,也欠缺相關教學經驗和技巧,又無法得到很系統的指導,導致第一次上課的效果較不理想。如果建立起一個創新創業教育的教研團隊,就可以統一研究課程的教學大綱、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可以以老帶新,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二)課程內容更新較慢,仍然偏重理論教育
一開始《創業設計》課程只有多個版本的課件,供任課教師自行選擇,更多的是傳授創新創業教育的政策和理論知識。后來在支持這門課的校領導的帶領下,幾位有創新創業教育經驗老師的努力下,出版了《創業設計》的課本,其中在每個理論知識章節中都添加了許多當代大學生創新創業活動的案例,通過案例教學,能更直觀地將相關理論傳授給學生。但創新創業活動是一個不斷更新、不斷出成果的過程,因教材本身的限制,教材中的政策、案例、理論的更新便不能很好地進行及時更新。
(三)教學方法較單一,學生興趣欠缺
因課程教學條件的限制,《創業設計》的主要教學方法僅限于課堂教學,課堂上一般仍然以任課老師講授為主,輔之以視頻教學、學生互動等方法。在課堂上,曾經對上課學生群體進行調查,發現基本上99%的學生是因為學分要求才選修該課程,并不是因為自己的興趣所在,所以該課程局限在課堂進行,無法更好地激發上課學生的興趣。
(四)教學目的方向須進一步拓寬
該課程教學目的主要是讓學生了解創業的步驟和理論以及了解相關政策優惠,激發學生對創業的興趣。但經課堂調查,班級人數40人,少于5名學生對創業有興趣,而真正想創業的學生則僅有1~2人。所以該課程如果局限于激發創業興趣,則失去其意義所在。
二、完全學分制下《創業設計》課程的教學改革
對《創業設計》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在完全學分制的改革下,淺談幾點教學改革。
(一)成立專門的創新創業教育教研團隊
擁有統一的教研團隊,可以集體備課,制定最新、最優的教學方案,豐富教學方法,整合校內外的教學資源,實現教學團隊的連貫性和科學性。教研團隊的存在,還可以實現課程的專業化,例如團隊內部進行分工,根據任課教師自身的專業背景及擅長領域,可以將該課程各個篇章進行專業化分工,分成各個章節小組,這樣不僅可以將每個部分的知識講解得更透徹,也能使任課教師發揮所長,更自信地進行教學活動。同時,也可以使課堂更豐富,使學生增加一定的新鮮度。
(二)采取“課堂+校外教學”的教學模式
課堂可以以游戲互動、理論講解、案例分析等進行教學,然后適當開拓校外的教學模式,例如企業參觀或是帶隊觀看創新創業教育類比賽、指導學生參加創新創業項目等“走出課堂”的方式,使學生不局限于課堂的理論知識和空想,而能將所學知識理論運用到實踐中去,做到學以致用,這才能更好地達到創新創業教育的效果。另外,因為大學任課老師并沒有實際的創業經歷,可以通過邀請一些創業成功人士,特別是創業成功的在校大學生或畢業生,讓他們“走入課堂”,通過分享他們的親身經歷,能更好地向學生傳授創業的相關知識。而作為該課程的教學主體——輔導員,則因為有自己的學生群體,這一方面的資源也比較豐富。
(三)將創新思維的培養放在首位
雖然隨著“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提出,創業環境大大改善,但根據歷年來大學生的畢業就業方向,以及當今社會的一些限制,真正走向創業之路的大學生畢竟仍然是少數。所以,想依托創新創業教育培養學生成為創業人士是不現實的,而創新創業中最主要的是培養創新思維。所以該課程的教學應更多地以培養大學生的創新思維為主要目的,利用課堂上的討論進行頭腦風暴,使學生可以大膽地發揮想象力,多角度、多方面地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從而擁有創新思維。
(四)任課教師的自我學習
創新創業是一個不斷更新的過程,作為任課教師,本身因沒有實際的創新創業經驗,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自身要走入企業,走近創業人才,了解企業的整體運作過程,也可以通過與創業人才的對話,了解創業從準備到成型的整個過程,再結合理論,可以進一步直觀地掌握創業的相關知識。同時,創業政策持續更新,任課教師需要不斷進行補充,并且了解其最新走勢與動態。另外,如果學校有機會可以將任課教師“送出去”到企業,進行掛職鍛煉,不僅能豐富任課教師的閱歷,還能使課程教學更具生動性,也能提高學生對任課教師的信任感。最后,任課教師要本著研究式教學的態度,不斷思考及鉆研創新創業教育的方法及內容,通過科研活動,探討出創新創業教育的新動態,更全面、更好地進行創新創業教育的教學活動。也可以通過指導學生參加創新創業項目或比賽,豐富自身的實踐經歷。
(五)教學內容載體多樣化、豐富化
除了課程所需的教材,《創業設計》課程如果一味地照本宣科,按照教材進行授課,該課程會局限于理論的“填鴨式”教學。教學內容可適當增加培養創新意識的游戲、創新思維有關的或創業有關的影視、大學生創業案例的剖析、成功創業人群,特別是在校大學生創業的采訪視頻等內容,使教學內容進一步充實,多樣化的內容教學也能進一步增加強學生對創新創業的興趣。
(六)利用互聯網技術,拓寬課程授課渠道
許多高校目前都放寬了網絡課程教育,尤其是在完全學分制下,因不需要受到課室、時間的限制,如果在網絡課程中增加《創業設計》這一門課程,同時利用目前的微課錄制技術,可以將課程的受眾進一步拓寬,實現開設這一門課程的意義。另外,通過微課形式,不但是給學生提供網絡教學之便利,而且給任課教師提供完善課程質量的素材。任課教師可以通過微課的制作過程,不斷地思考課程的內容,上課的思路和技巧,利用微課制作的機會,進行課程的完善。
(七)結合專業知識,使專業+創業的模式可增加新的就業形式
目前國家提倡高校重視就業創業工作,能做好在校大學生的就業創業指導工作。如果在《創業設計》的授課中結合專業背景進行教學,可以激發學生運用專業知識的實踐興趣,也可以使學生了解到運用專業知識的另一種就業渠道。通過近三年的我院畢業生創業人數的變化,2015屆畢業生創業人數1人,2016屆畢業生創業人數2人,2017屆畢業生創業人數已增加至6人??梢?,在嚴峻的就業形勢下,現在越來越多的畢業生已經開始謀求新的出路,“90后”的畢業生也在就業觀念上越來越關注在就業創業上的自主性,所以選擇自主創業的學生也隨之增長。因此,在《創業設計》課程的內容中能結合專業的知識,讓學生走向專業化的創業之路,將一定程度上緩解學校的就業壓力,也能使學生就業創業呈現多樣化。
綜上所述,在完全學分制改革下,《創業設計》課程要不斷總結經驗,豐富內容,不能一成不變地采用和傳統專業知識傳授的理論教學模式,要做到內容的時效性、實用性、有趣性、多樣性,才能確保學生對課程的興趣,并能學以致用,有所收獲。
參考文獻:
[1]黃兆信,趙國靖,唐聞捷.眾創時代高校創業教育的轉型發展[J].教育研究,2015(7).
[2]李曉華,張麗萍,王曉鳳.地方高校創新創業教育體系構建研究[J].河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4).
[3]尚大軍.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課程體系構建[J].教育探索,20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