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學習目標設計之道,在知識建構,在能力生成,在符合國際工程教育人才的認證標準要求。依據加涅的心智技能發展策略和布盧姆的認知目標分類理論的元分析,提出基于成果導向的高職工程教育學習目標設計的理論依據,以探索促進有效學習發生的理論基礎,目的是適應《悉尼協議》對國際工程教育人才培養的要求,服務高職教育人才培養質量和人才國際流動能力提升的客觀需要。
[關 鍵 詞] 悉尼協議;高職生;心智技能;知識建構;元分析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7)24-0067-01
高等職業教育學習目標是職業教育課堂教學預期的成果,以學生的學習成果為導向設計職業教育學習目標,是在布盧姆認知目標分類研究的基礎上,結合加涅學習五結果分類進行的知識建構、能力生成、“四會”(學會求知、學會做事、學會共處、學會做人)目標設立。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發展和“一帶一路”產業發展戰略,如何提升高職教育人才培養質量和人才的國際流動能力,使高職教育在課程建設上與國際標準對接,達成參與《悉尼協議》國際工程教育認證體系的要求迫在眉睫。構建以學生的學習成果為導向的高職工程教育學習目標的設計具有理論和實踐意義。
一、基于成果導向的高職工程型學習目標設計的理論依據
加涅在《教學設計的基本原理》中指出:“為了‘學會思維’,需要給學生思維的機會”,[1]為我們通過設計學習事件的順序促進辨別、具體概念、定義性概念、規則或原理、問題解決類型的智慧技能的發生提供了應用的理論依據,再根據有利條件促進高職生認知策略的發展和使用,以提供學會思維的機會。
布盧姆在教育目標分類學(認知領域)中指出:“能力和技能的本質是學生能運用知識,即能把信息用于新的情境和問題。同時,也希望學生能獲得用來處理新問題和新材料的綜合化的技術。”[2]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能力生成的本質就是學生獲得在面臨新的問題或情境時,會運用必要的事實或原理的信息,得出完整的和適當的遷移到廣泛的問題情境里的解決方法。
二、促進高職生心智技能發展的知識建構學習目標設計的實例
李京寧老師在《藝術修養基礎2(色彩構成)》第五章:明度對比設計中,知識目標為陳述明度對比的概念,應用明度對比9調,明度高明調、中明調、低明調分析案例;能力目標為應用軟件發現色彩構成設計的操作技巧和方法并獨立設計作品;“四會”目標為幫助學生在具體的案例討論與練習中學會求知、學會做事、學會共處、學會做人。
在過去的設計中,使用的是了解,那么了解和陳述的區別是什么呢?在布盧姆的知識目標分類中,各種行為是按照從簡單到復雜、從具體到抽象的順序排列的,了解屬于對趨勢和順序知識(knowledge of trends and sequences)的學習層級,只是要求學習者能大致明確就可以了, 強調具體事實知識的回想即可;而陳述則屬于理解技能在學習中的運用,屬于領會(comprehension)中的解釋(interpretation)層級,衡量的標準很清晰、很具體,要求學習者必須能用準確的言語信息,將明度對比的概念說出,而這種說出也不是鸚鵡學舌式的說出,而應是經過頭腦內部的概況、總結、分類、歸納后,用其言語信息來表征出來的學習結果,這就使基于理解能力與理解技能的目標設計更易于測量和衡量學生學習的程度和效果。
以上面的設計為例,應用明度對比9調,明度高明調、中明調、低明調分析案例,就提出了明確的運用(application)概念、原理和理論進行分析(analysis)、綜合(synthesis)和評價(evaluation)學習的要求,即要求學生必須在達到明確明度對比9調,明度高明調、中明調、低明調概念及特征、區別的基礎上,才能靈活地運用概念去分析實際的案例或作品,這實際上也是對該次課中學生對明度對比9調直接學習的需要與其實際分析案例的需要相結合,完成了對未來應用該原則分析其他作品的需要的確立。
這對理論聯系工程實際能力和在具體的案例討論與練習中學會求知、學會做事、學會共處、學會做人提出了明確的預期結果,并有明確的評價標準,這就是促進高職生心智技能發展的知識建構學習目標設計的意義所在。
參考文獻:
[1][美]R·M·加涅,W·W·韋杰,K·C·戈勒斯,等.教學設計原理[M].5版王小明,龐維國,陳保華,等,譯.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2][美]B·S·布盧姆.教育目標分類學:認知領域[M].羅黎輝,丁證霖,石偉平,譯.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