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以冶金技術專業為試點,從構建學徒培養項目課程、組建“雙導師”團隊、按企業工作制開展教學、改革考核評價方式等方面進行了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取得了較好的培養效果。
[關 鍵 詞] 高職;冶金專業;現代學徒制
[中圖分類號] G64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7)24-0072-02
昆明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是國家首批100所現代學徒制試點院校之一,冶金技術專業作為學校的重點專業及其所依托的企業背景優勢被遴選為學徒制試點專業,開展了冶金現代學徒的培養,對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進行初步探索與實踐。
一、現代學徒制的內涵及特征
(一)現代學徒制的內涵
現代學徒制是圍繞現代產業用人和企業用工標準,以學生(徒)技能培養為核心,以專業設置、課程改革為紐帶,以學校、企業深度參與和教師、師傅深入傳授為支撐的校企共同培養人才的新模式[1]。從外延分析,現代學徒制是傳統學徒制與現代職業教育相結合的一種“學校與企業合作式的職業教育制度”,是我國職業教育試點改革的重要模式;從內涵分析,現代學徒制是產教深度融合的產物,是產業需求融入專業設置、生產過程融入教學過程、職業標準融入教學內容、構建校企聯合培養技術技能人才的通道。
(二)現代學徒制的特征
區別于傳統學徒制,現代學徒制應具有:(1)學校與企業聯合招生招工;(2)教師與師傅聯合傳授知識技能;(3)工學交替、實崗育人;(4)與國家職業資格標準體系相融通、統一規范的培養標準等特征。
二、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的實質內涵
認真解讀《關于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的意見》,把握學徒制試點的要點及內涵,即在政府的統籌協調下,因地制宜,根據不同地區行業、企業特點及人才培養需求,堅持校企合作共贏、職責共擔的原則,通過三方協議明確學生與學徒雙重身份,明確校、企、生三方的責、權、利;實現校企雙主體育人、系統設計人才培養方案、學校教師與企業師傅的雙導師教學,通過探索、實踐、總結,形成校企聯合招生、聯合培養、一體化育人的長效機制。
三、冶金現代學徒制的探索與實踐
“現代學徒制”是以企業用人需求與崗位資格標準為服務目標,以學生(徒)培養為核心,強調的是“做中學、學中做”。根據學徒制試點工作的要求及內涵,冶金技術專業在深入調研區域內冶金行業及企業基礎上,重點圍繞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的核心內容——“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改革”進行了探索與實踐。
(一)遴選冶金現代學徒培養合作企業
校企合作是開展現代學徒培養的基礎,合作企業的選擇尤為重要。以“校企共贏、共同發展”為基點,綜合分析云南省各鋼鐵冶金企業“人才需求、行業影響力、聯合培養意愿、管理理念及模式、企業文化”等因素后,選定了綜合實力強、社會知名度高的大型骨干企業——昆明鋼鐵股份公司安寧分公司(下稱安分公司)作為冶金學徒培養合作企業。
(二)校企共同構建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方案
按照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內涵框架(見下圖),校企雙方共同制訂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方案,確定了“四雙”人才培養模式。
冶金現代學徒人才培養模式構建框架
安分公司技術人員與學校專業教師認真梳理鋼鐵冶金生產崗位群的核心崗位,深入分析核心崗位工作任務及完成任務需具備的知識、能力和素質,以冶金行業職業資格標準及本企業的崗位作業標準為參照,構建學徒課程體系、制訂學徒培養標準、評價考核標準、管理制度、企業導師選聘標準,為學徒培養提供實施依據和指導。
校企雙方圍繞人才培養方案研制、課程和標準開發、教學設計和組織、考核評價標準制訂和考核方式、雙導師團隊的構建等方面的深度合作,使冶金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更符合鋼鐵行業轉型升級需求。
(三)選拔學生(徒),組建學徒試點班
2015級冶金技術專業107名學生自愿報名后,擇優選拔30名學生組成試點班實施學徒制培養。
(四)制訂“雙導師”聘用標準,組建“雙導師”教學團隊
按照冶金現代學徒培養目標,為確保學徒對冶金專業理論及崗位操作技能的熟練掌握、職業素養的培養和職業精神的傳承,制訂了專業教師和企業師傅的聘用標準,按標準選聘、組建“雙導師”團隊,分別對學生(徒)進行專業理論傳授和專業技能培養。
(五)教學場所的設置
基于“現代學徒制”所強調的“做中學、學中做”及冶金行業高成本、高危的特點,冶金學徒培養的教學場所按“真實與仿真”相結合、“校內與企業”相交替來設置。校內實施專業理論及技能的理實一體化教學,完成專業理論學習和崗位技能項目仿真訓練,在企業按冶煉生產過程,分崗位由師傅指導傳授操作技能。
(六)課程的重構
重構學徒培養課程,形成“文化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學徒制項目課程”的課程結構;以鋼鐵冶金含鐵粉料造塊、煉鐵、煉鋼、連鑄等崗位(群)的工作任務及技能要求為依據,把鋼鐵冶金行業職業資格標準及企業的職業能力標準轉化成教學內容,使課程內容與崗位標準對接,將崗位標準轉化成課程標準;構建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的項目化學徒培養課程,把企業崗位考核標準的重要指標轉化成學徒考核評價指標,實現了人才培養目標與企業用人標準的對接。
(七)教學組織實施
1.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
在實施中,將教學計劃與生產計劃有機銜接。根據學徒培養方案,教學模塊分成專業理論教學模塊(職業基礎課:公共基礎課和專業基礎課程,集中于校內)和專項技術訓練模塊(職業領域核心課程和崗位技能訓練,校內與企業交替)。將實際工作崗位任務融入核心課程內容,通過企業學徒培養期間的崗位輪換,使多門專業核心課程內容充分融入多個崗位的項目技能訓練之中,實現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的高度對接。
2.結合企業和崗位工作制,實現教學資源合理配置與管理的協同
不同的行業和企業有不同的崗位工作制,為保證學生在企業學徒培養期間,能完全地融入企業中,更好地掌握職業崗位技能、學習理解專業知識,全面深入地感受企業文化和職業精神,同時兼顧教學成本和企業培養期間的安全風險,實現工學結合的合理銜接,校企的良性互動,在第二學年的企業學徒培養階段的教學資源配置上,為試點班配備了1名專業教師、1名專職輔導員和30名企業師傅,采用“企業師傅‘一對一’,‘四班三運轉’的崗位輪換制跟班培養”方式,在企業建立了煉鐵及煉鋼2個學徒培養教學點。在企業培養階段,對學徒進行全方位的跟蹤與指導,專業教師進入教學點,與企業師傅及時溝通,了解學生(徒)的工作態度及對培養項目的技能掌握程度,雙管齊下地在專業理論、專業技能、職業素養等方面進行指導,輔導員隨時了解學徒的思想動態并給予梳導,使工作過程與學習過程有效對接,保證學徒在企業的培養工作順利開展。
(八)考核評價方式的變革
對冶金現代學徒的考核側重于企業學徒培養階段的考核。考核包含三個方面:(1)學業評價。根據課程標準和職業資格標準,對學生理論知識和崗位操作技能進行評價。(2)職業素養評價。對學生(徒)的職業道德、敬業精神、對企業規章制度遵守程度等方面進行評價。(3)職業核心能力評價。對團隊協作、自我學習、與人交流、解決問題、適應環境等能力的評價。簡而言之,就是考核評價學生是否具備從事冶金生產崗位的能力和素質。
四、實施成果
(一)初步形成了冶金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
在試點過程中,企業全程參與現代學徒人才培養方案制訂及教學的設計、組織實施、學徒的管理與考核評價,形成了基于“四雙”的“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
(二)人才培養更符合企業需求
通過校企“雙主體”共同培養冶金現代學徒,企業技術人員在生產現場為學生提供真實的生產任務,進行現場教學和技能訓練指導,將企業的各種規程、技術標準及職業要求作為講授內容,在學徒與師傅的朝夕相處中,受到師傅的言傳身教,潛移默化受到職業精神的感染和企業文化的傳承。工作本位與學校本位學習相交替、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的互動與對接,解決了學生在學習中理論與實踐脫節的問題。通過比較,試點班的學生在知識的獲取、專業技能及素質的培養較非試點班的學生有較大的提高,能更好地滿足企業的用人要求。
五、面臨的困境及思考
盡管冶金現代學徒培養工作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運行過程中尚面臨著學徒身份界定的模糊,學徒培養資金不到位,相應的機制不健全、制度不完善等困境。為此有以下思考。
(一)建立健全相關的政策制度
全面推行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政府、企業、學校和社會(主要是行業)四個平臺的鼎力支持和配合。亟須國家層面將教育制度與勞動制度有效結合,制定切實可行的政策和制度推進現代學徒制試點企業稅費減免及購買服務的落實,促進企業、行業積極參與;出臺相關的法律法規或制度,明確學徒制法律地位、學徒身份及權益、校企利益等[2],從而確保學徒制的有效實施。
(二)制定企業師資激勵機制和培訓制度
制定激勵機制促進企業師傅積極參與。企業師傅的責任心和積極性直接影響現代學徒培養的質量,要使師傅真正發揮作用,企業師傅的責、權、利應以協議形式成文,并給予相應報酬和榮譽激勵[3],同時,加強企業師資隊伍的教學技能培訓,提高企業導師的教學指導和技能傳授能力。
參考文獻:
[1]李進.現代學徒制背景下高職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探析[J].教育與職業,2015(13):46-48.
[2]陳宏圖.我國高職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現代企業教育,2013(3):69-70.
[3]關晶.企業充分參與是現代學徒制成功的前提[J].職業技術教育,2014(33):25.